|
国土资源网 (2011年9月6日 13:9)
; J' H8 }9 a. b7 U: v q% b- J% H/ T T$ m) Y
! z: n6 {+ C* w, U
9 m/ X5 k' P- Z! Y- J
# G+ v% z+ g5 `, q) c
1 q; @3 c1 o/ G% ]& A* s
吴强华 鞠春彤 张兴旺. O D6 R k' H" D! M5 a$ G1 s C
" P9 Q; u" J1 }8 v O, ^: E5 q$ f, m; C% O; L2 N- Q, E
“守了耕地,绿了环境,富了群众。”谈到山东省潍坊市废弃矿山综合整治成效,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树亮如此概括。8 y% I$ v$ U' d D! @% Q
# s' `9 m2 H% `& b* { “多赢”格局的形成,得益于潍坊市强有力的用地“倒逼”机制。严控增量、深挖存量的发展思路,让各县(市、区)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工矿废弃地的综合整治,铺就了一条红线、生态、发展兼顾的多赢之路。
9 w" v- A0 ?2 N8 q& @ n9 U5 |- W4 l( r, G* T2 m- d* ?# [: x$ u
工业不上绿水青山,而上废弃矿山 ^, c: K" k; A4 X6 {! _/ f- d
' J8 S: d5 E" H v
在青州市邵庄镇,昔日的废弃矿坑上,厂房林立,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在这里拔地而起。
: q: S+ I) B' M0 p9 z$ F1 ]( u a/ o C q! E* L
面对用地紧张局面,一些地方选择了工业上山。在峱山经济发展区规划选址时,青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法整治矿坑、恢复生态环境、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思路,选择在废弃矿山发展工业,不占绿水青山。
. ~7 ]7 g" ]+ X" d2 a$ x! |. E1 `
( D! U" n8 S# H- [ J1 p n+ Z 据了解,峱山经济发展区所在的邵庄镇,石灰石资源丰富。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民公社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企业靠山吃山,大规模开采石灰石,留下废弃矿坑23处,面积2万余亩,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形成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当地有个退休老书记对我说,以前开山炸石,那可是政绩。”青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金玮感慨。
' n d9 \6 _' |" G4 X* ^ q4 w5 I8 A) F1 M$ }8 b( ]
而废弃矿坑,则是这些政绩的“副产品”。如何处理这些“政绩副产品”?青州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调研后,按照消除隐患、恢复生态、综合利用的原则,宜耕则垦,宜建则建,聘请专家先后编制完成《峱山经济发展区建设总体规划》、《青州市已毁山体恢复治理总体规划》和《青州市已毁山体恢复治理实施方案》,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融资的方式,累计投资2亿多元,整治废弃矿坑5200余亩。9 y5 Q) O+ j$ e- s5 N; Q
1 M7 t$ t- b* x- P2 u* {
邵庄镇负责人介绍,目前,峱山经济发展区已发展为以工业为主导、集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北部、西部为工业区,南部为风景旅游区,东南部为新型社区,入驻企业50余家,总投资119.7亿元,解决了1.2万人就业问题。
: t# T' ?4 u, a X# R1 P; g6 c2 n- e3 Y( r1 \: H
向废弃砖瓦窑要地,吃干榨尽现有存量地
! z* F/ P- u0 z o4 h) Y$ |. C8 n5 E: f& b4 E* G/ W1 k
在潍坊市坊子区工矿区,记者看到,已经治理的矿坑上,一派繁忙景象。投资50亿元的山东华安·亚市汽车博览大世界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 P* n# o- V% }2 {& G
; E4 W, h9 _+ ?. X6 Z( e9 \ 与青州市邵庄镇类似,坊子区工矿区黏土、石灰石等资源丰富,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取土烧砖,逐渐发展成绵延近十公里的建材产业聚集带,集中了美林卫浴、新方矿业等企业。 - @3 P; M. e+ J/ @$ q+ `+ u
1 p8 ]4 Q( H9 L6 K; {7 L 截至2006年,工矿区实心黏土砖场达84家,年产实心黏土砖16亿块。经过几十年开采,工矿区可用资源几近枯竭,而浪费土地、破坏环境等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烟囱林立,粉尘满天”,矿区地表矿坑密布,有的深达七八十米,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1 [$ M8 j# Z- c7 e% i; g
1 J _, Y k% q4 K/ T) N
据测算,工矿区核心区域近8000亩土地中,因制砖占用的土地面积4217.5亩,而一年利税贡献却仅为600多万元,每亩土地每年利税仅140元。0 l1 D/ Q% {8 Z8 c- J. O1 [$ ]" ?% X5 ?& _
3 ^$ x6 p3 ?# U) _* r3 J
坊子区的经济发展同样遭遇严重的土地瓶颈。“一年指标不到200亩。”坊子区工矿区开发办公室主任杨坤年介绍,“关停、转产黏土企业,势在必行。”: P* U# h3 R; q8 |8 h
2 G$ X. `( |0 |9 o& ?' L& t
坊子区党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从2007年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关停区域内全部矿坑和砖场,对工矿区重新进行高起点规划,着力打造“两型”发展区,吃干榨尽现有存量地。: ` l: B% O! ^7 J) G3 U
3 V# X4 ^5 I% d4 M. E# G5 U 工矿区规划面积1.35万亩,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总投资25亿美元的中国潍坊·奥特莱斯芭蕾雨现代服务产业园,总占地6900多亩;山东华安·亚市汽车博览大世界项目,占地2800余亩。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产值60亿元以上,缴纳利税3亿元以上,安置就业逾6000人。
" w" p1 H P, E& @
7 r/ _" W( O. _% y6 i& ] 把“政绩副产品”打造成“两型”标本
" a' N4 ]% \8 s* [, Z: }8 T. Y5 ]7 C' j6 l' `, l
工矿废弃地这一“政绩副产品”,各地随处可见,潍坊市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强有力的用地“倒逼”机制面前,让“政绩副产品”产生发展正效应,把“政绩副产品”打造成“两型”标本,而且让此项工作成为各县(市、区)的自觉行动。
' n: q6 D) W6 f8 j; i) \0 Q/ |, \: B/ n
据青州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科科长袁野介绍,目前,青州市峱山、杏木山、过船岭等矿区已整理出用地7000亩。在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按照“适地、适树、适种”原则,在峱山、杏木山栽植山楂树、柿子树和花灌木等2.2万棵。- m. x. u$ s- ?0 M/ s# i5 h/ k& m
4 N- ~2 |! k* r( X. T3 X3 @ 为确保新上项目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青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关于峱山经济发展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规定新入区项目固定资产需达到1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平均产出强度不低于150万元/亩。
% S% {( C) x, \; {2 h7 f( N, ]( }' z+ `% w h4 Y/ C2 E; b
新入区项目单个厂房的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不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同时,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两层以上的建筑面积部分,由峱山经济发展区工作委员会会同规划建设部门提出配套费等费用减免比例。
% I9 |9 L" r) w* ?8 O) f6 y) o' n# L" u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防止“二次利用”中的“二次闲置”,青州市要求,用地单位须出具项目建设进度保证书,并按照1万元/亩的标准缴纳建设保证金,建设保证金根据项目约定的建设进度,分期返还用地单位。入区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两年,对投资额大、工程难度大或工艺特殊的项目,可适当延长建设工期。对于未达到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建设要求的,或者未按时开竣工、投产的,只要有这种情形之一,就必须限期整改,并不再返还建设保证金。
$ M3 S+ N4 h% t1 U1 T U$ W9 x7 m% K/ i2 [& Q3 @# F/ x5 o8 k1 {
8 X8 K% M2 o9 n
: c0 e4 Q7 j: _2 \& u
% h- ^" g5 {3 g0 A+ W: p
! h* a: i+ V' n8 s7 C. ~& h1 T+ X% p4 w, [" d1 f
+ s8 J% w a- P- ?' {
( k* `) Y; i3 n, T' R5 ?1 m$ z( M2 l& N! ~: e7 h l4 R
/ ~& u% X$ P* Y* r2 H
y8 C l7 R+ x% e! w. K2 [' y
3 B3 e1 p, G% [4 j: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