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546|回复: 1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煤炭资源整合 开启中国“大矿时代”

[复制链接]

2786

主题

4万

铜板

269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3467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斑竹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1-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种产业革命叫煤炭资源整合。
- c) `" T9 x" Y% {' c- F3 t
* {7 |0 M8 n. J6 J: q4 ?  有一个全新命题叫资源经济转型。; R# C1 H1 {. ~8 b
: }" o! ?/ ^0 T6 l
  有一条产业路径叫循环经济。
: _9 ?3 v( m# c! {3 E- N& [, J" R$ F3 h4 `' l) R9 t
  有一种发展方式叫可持续发展。- L; }+ B; v/ @1 t* u3 E9 i  v

; X* R0 \0 N& F2 |, U7 H  只要你关注中国经济、关注能源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对煤炭资源整合、资源经济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会耳熟能详,而这些在中国煤炭能源大省山西,已经不再是静止的、抽象的经济术语,而是变成了一场生动而壮观的产业革命和经济转型,变成了三晋大地3500万人民同心绘制的巨幅画卷。
+ G. n7 B% X4 F. Y- J3 g" L, C
5 \& o6 n4 C: i' B7 o  终结“小煤窑”,逼到山前无退路
1 X' a* m  C# C) a' P5 x, r, H/ U7 t5 b9 z8 d
  “我过去开过3万吨的小矿,那只能叫"矿洞"!工人只能爬着下去采掘,再用篓子把煤拉出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东江煤业公司董事长王开斌说,“冒顶、水患、瓦斯,什么灾害都遇过,简直是在赌命。”
: K' e9 @: m% J0 w& d! D. `3 y. P8 D
  山西煤炭产量占中国四分之一,省际调拨量占中国四分之三,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山西为全国贡献原煤120亿吨,但多年来其主力却是生产方式落后的小煤矿。2009前,全省2600座矿井中,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70%以上,平均单井规模只有33万吨。2 F; q) F$ E  R* L3 O* Y1 V

; t& H1 |, d# g  w% E2 a  “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草菅人命、腐蚀干部”被称为小煤矿的“四害”。小煤矿每采1吨煤要损耗6吨资源和2.5吨地下水,山西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损失,每年达300多亿元以上。90%的矿难发生在小煤矿,每发生一次重特大安全事故总有数十名干部被查处,甚至刑罚加身,干部人心惶惶;“官煤勾结”、煤焦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0 v' e9 M" Y. M% L$ z: n

0 \9 Y) y7 @( d  “有水快流、遍地开花”的粗放式办矿体制也导致大量生产要素沉淀于煤炭行业,“一煤独大”十分突出,一旦遭遇宏观经济波动,受冲击最严重的就是山西。“多小散乱”的煤炭格局使山西付出了沉重代价,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无路可走!/ a- C. m+ R3 ?) u& c# J
' i/ {/ v* E; k  e, `& U
  转变发展方式,山西刻不容缓!3 l7 J# g( ^" D! s8 H
) ?3 F4 u2 e: a) M) B6 T  e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席卷中国,作为上游产业的煤炭行业遭遇强大“寒流”,市场萎缩、产能闲置,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凄凉情景若隐若现。山西省决策层敏锐地看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中蕴含的宝贵机遇,这是加快整合重组、让小煤矿退出的大好时机!但也有很多人担心,在经济严重下行时期整合重组无疑是雪上加霜。4 Y9 G+ k' h# m2 U% l

2 k5 B4 B! Z1 j$ g4 O7 x  长痛不如短痛,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要敢舍善取,拿出壮士断腕的精神,为先进生产力开拓发展空间!”山西省省长王君断然地说,“为了山西人民的长远利益,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煤炭领域这场深刻的革命!”; F% O0 L: C  S- r' g, N

+ W7 V0 P' i  v1 J& T0 F5 G  \  整合重组:先进生产力的生动演绎
" ]4 {4 B7 N# y' @+ u5 k2 R/ o
  P. e; S9 ^: q- G# ^% }( N  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在山西拉开大幕,这是山西人多少年想做没有做成的事情,这也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提出“三年解决小煤矿问题”之后规模最大、战线最长的一场实战!当时,很多人为山西省领导捏一把汗,谁都知道,从表面看这是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的短兵相接,而背后更是正当利益与黑色利益、合法权益与非法势力之间的殊死搏斗!何况正当利益之间也有不同主体的激烈博弈!
2 U  q  z. V# X2 C3 l$ D/ ~# f' n. y
0 g6 Q' [4 c2 h+ h) p  做,可能会招致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风险;不做,就会坐失转型发展的良机,辜负中央和人民的重托。山西的决策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做!而且必须做成!
' j9 ^- q  `: y& u2 ?( f8 G- A" W
! w! y& e( p# A# o3 f0 f- k5 ?  2008年底,山西省成立了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煤炭、发改、国土、财政、环保、工商等多个部门组成的领导组,各市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 m1 k6 y8 K, Z+ O/ T! q. b# w) T' `( Y
  大批煤炭专家、地方领导、煤矿负责人、民营老板……一轮轮征求意见,一次次面对面恳谈,“四项原则”浮出水面:“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整合重组与开采秩序治理相结合,坚持上大、改中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发挥大型煤炭企业和民营骨干企业的作用相结合。”
. ?* |$ ^: I! c7 g" }: k9 U7 P# X, p' k8 o5 ?8 G+ h
  据此,山西省确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0 `; I6 y  `; i2 H/ c9 ^" W$ W+ a

( I8 M: g7 E) f9 @. O  _0 v3 G  谁来整合?大型煤炭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可以作为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 {. u& \$ q6 Q1 i
& z5 o' b; m  z1 _7 t/ m0 q. O
  如何喊价?按照市场规律通过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讨价还价,“自主联姻”。
& f7 E" `# p4 ^- H
( E& D5 g3 z7 ?7 a: X# w( I  如何补偿?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区分国家资源和法人资产,资源收益体现国家利益,资产价值悉归法人所有。
2 M/ Y! _6 p3 k  w% W; X" r- H8 r' m% h' t/ V
  利益如何平衡?山西省提出,要实现“四个满意”,即,让兼并方满意、被兼并方满意、当地政府满意、当地群众满意。) e- R( E0 N, {9 u. R9 ~3 \/ Y. z
' q; D  b$ i7 @5 c$ g
  新主体如何运营?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国有、民营资本融合,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公司运营。
3 A( l) S, \* T5 u. @% u* ^1 i- M6 K+ f2 \( E6 M
  时间表如何确定?2011年完成整合重组,再通过2-3年,全面建成1000座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煤矿。1 ]; a9 h9 u& x) Y

( i) P5 b) @+ ?* p: @. R9 \  各地各部门坚持“联合办公、限时办结”,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行政成本和企业交易成本。+ ?  \) h# n3 [8 D. h0 [7 r

3 e9 W9 D4 Y' u% G( I+ X8 z. ^  吕梁“煤老板”薛德平主动与西山煤电集团合作整合,如今他成为“山西吕梁西山德威公司副董事长”,拥有新公司49%的股份。薛德平说:“与大集团合作可以规避安全和市场风险,但公司的运营管理,该我行使的权利我必须行使。”
$ F0 t" @" V1 E7 B0 O1 R# f# T, y
0 Z. m% J) Y+ h: l8 X# t. e  “山西重组整合,整合的不仅仅是资源,社会责任、生态责任也要"整合"到新的主体中。”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规划处处长苗还利说。整合主体企业在当地设立子公司,税收、费用上缴渠道不变,继续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以煤补农的机制,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甚至把解决村民“福利煤”和职工安置等,也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写进义务条款中。) \: ^" f: |6 b; q! H: e: T* t

! \: }1 m- u, Y) L' |( X  整合重组既是对合法利益的确认,也是对“黑色利益”的清理。两年来,不仅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业一直聘请律师全程参与,而且省纪检监察部门也全程参与和监督,出台“十条禁令”,及时公布查处的典型案件,确保整合重组顺利推进。同时,山西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解读政策,释疑解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4 N6 U3 z& {# m8 n  b9 J$ D; j7 m7 F) H5 v
  “五个保护”,诠释科学发展效应8 l% s; x/ Y0 M! l6 U. z
- z4 o) y7 i. M2 _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枕戈待旦,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前行。2011年5月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宣布,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基本结束,全面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
3 Z( q: B9 I- B  C
# R+ C! z2 B: ~: y5 t; m  这标志着山西在中国率先终结“小煤窑时代”,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以崭新的阵容在国际能源的版图中精彩亮相,高碳地区实现低碳发展不再是纸上谈兵!
% m) [, \' ^+ ^+ i) c. o: w2 b3 S8 V' Y9 E
  “保护了生命,保护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干部,保护了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条件,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绿色、持久、安全的能源保障。”借用中央领导概括的“五个保护”,来形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恰如其分。
: m, c/ {/ b4 _; V; L2 g6 Z4 n% F6 |& q" |$ x  a. I% L  p
  通过资源整合,山西煤炭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矿井数由2008年底的2600座压减到1053座,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单井平均规模达到年产12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了130多家,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催生了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巨无霸”煤炭企业。
5 T. D4 X2 [/ I, r! H# r% N
) B4 x6 K: s2 Q$ r* r% [( J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山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0.905下降到0.187,下降了8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为0.088,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曾经矿难多发的临汾市,2007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6.34。煤炭资源整合以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去年的 0.23。“以前最怕半夜手机响,十有八九是发生事故了。资源整合后,就能睡个踏实觉了,也能腾出精力全面抓经济。”临汾市一位县级领导感受颇深。
+ O$ v. _6 c9 D# Y% a  S8 o; ]! ^, G& e3 c  ~2 y$ K% s( ~7 {7 u
  煤矿资源回收率由整合前平均不足20%提高到整合后的80%以上。汾西矿业公司整合两家小煤矿后,加大安全投入,利用新式开采工艺,把原有小煤矿大量丢弃的煤炭资源和巷道煤柱进行了回收开采,回收率达85%以上。原来被破坏的3亿吨优质炼焦煤可回收2.5亿吨。: }8 A" j8 C  w4 G8 m) ]3 O2 e% ?6 l

# M6 @9 ]5 V+ s* P3 N, c  2010年,山西煤炭产量7.4亿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外调5.1亿吨,同比增长15.2%。今年上半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4.1亿吨,增长21.5%。
5 Q# j& x4 S* }  y! a& c5 `9 y* h
8 h% R4 H  o7 [( E' U* y  “产业革命”带来深刻启示9 W' k5 a3 _& G( b7 B) T: i

6 [: h( [/ Z4 E5 w  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煤炭产业兴衰事关中国经济安全。而在山西,煤炭问题既是产业问题、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煤炭资源整合为山西加快转型跨越,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多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对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9 _; k4 Q& L# D% Z# Y
$ H' E  U3 \" k8 o4 M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充分肯定山西的做法,认为整合重组符合煤炭产业基本特性,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
& X3 N+ P- ]) b3 q) L" Q6 X
+ w, {9 z( x" Q  w+ ?) D# a  启示一:结构调整必然面临巨大的利益冲突,但只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家战略部署,只要对国家和人民有利,就要大胆干、大胆试,惟如此,才能为先进生产力开拓空间,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年多来,所谓“国进民退”、“政府强制”的说法一度此伏彼起,一些矿老板漫天要价、狠敲竹杠的做法试图阻碍改革推进,一些舆论的炒作、责难和怀疑纷至沓来,也不乏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山西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闯过一个个舆论漩涡、化解了一个个难题、扫除了一个个障碍,才走到了今天。山西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说:“如果当时稍一迟疑,将会失去整合重组的最佳时机,那样会更加被动,结构调整的代价和成本会更高。”+ w' b2 W7 C8 }9 Y

$ P% q$ L$ d. R+ Z+ H  启示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秩序规范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R( U% _# U+ x/ Z& r5 N) M  a

4 r) J3 X3 q( T0 R( j  s  “过去总是陷入"事故发生-停产整顿-事故调查-吸取教训-复产验收-再发生事故"的怪圈。煤矿一停产整顿就是半年,年初的经济指标根本完不成,经济平稳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吕梁市副市长张中生说,煤炭资源整合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山西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去年实现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45%,比2005年增长2.5倍;实现利税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比2005年增长2倍。王守祯说,现在,山西煤炭市场的运销秩序和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小煤矿隐瞒产量、偷逃税费不存在了,地方税收增加了。省内大集团、大企业的技术水平、保障和调控能力、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加强了。
+ F, U7 P9 M% Y3 ^5 Z) w. e5 ?+ b0 O' x0 F
  启示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管理息息相关,转方式、调结构,有助于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 B+ h7 d0 r8 L3 I: z
" ^0 ~- V" \% @8 X) a1 s1 q' @  “以前私藏炸药、自制雷管的现象很严重,警犬、控测车齐上阵,干警们一天不间断地寻查。现在煤矿减少了,火工品来源正当了,安保压力减轻了许多。”一位县级干部说。“全民办矿、分散办矿”的办矿体制导致经营权层层转包、随意转让。承包方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安全投入、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导致事故多发、村矿冲突,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整合重组后,在国有、民营并存的现代企业里,责、权、利得以明晰,腐败现象得以遏制,中介组织得以规范,涉及煤矿的刑事案件、民事冲突大为缓解,社会管理明显加强。3 c7 Z  L2 Y" ]* P; `
/ i+ Z. X# F  ?  t* u$ A5 V, D
  破除资源诅咒,实现多元发展
* F! T/ P: S2 [6 L- y, I% t8 F# G% U9 b* o/ G
  煤炭资源整合奏响了山西转型发展的第一乐章,为山西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1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省干部大会上,围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山西省规划出7条转型路径,既有煤炭的加工转化,也有围绕煤炭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有非煤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了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的循环经济理念。
6 G3 o* E) S8 Y/ K; a1 G  [4 V9 G5 F' W6 S; V* M1 t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循环经济是山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煤炭资源整合为大企业、行业之间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条件。去年以来,以煤炭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山西省展开了一系列企业兼并重组,多少年难以实现突破的国企改革续写出新的华章。阳煤兼并太化,潞安重组天脊,晋煤重组太原煤气化,能源交通投资公司重组地方铁路局、能源产业等企业,一个个围绕煤炭生产、物流和加工转化的大循环经济圈正在形成。
7 w- K% p6 D, t6 g; |& s3 Y8 R/ a) J# c  J6 ?, Z1 S1 X- R0 }( w
  走入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园区,记者看不到绵延的黑色矸石山,入眼的是鲜艳的树木花草和点缀其间的蓝白色机械设备,一派生态花园景象。原来,园区中每一种上游企业的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通过10多个首尾相连的项目,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把煤炭“吃干榨净”,逐层减量利用。
: P7 q2 o. A% ^% j4 [+ q7 f8 n9 E" J" |
  山西投资640亿元建设了20个循环经济园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4个园区已初具规模,全省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布局初步形成,煤制油、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煤化工产业迈向新型化,成为煤炭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 ~, y  c  g) e5 H
5 S5 s1 J1 Q2 y) E$ i3 D$ B  今年6月,李克强副总理在山西视察时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潞安集团高硫弃采煤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这个企业利用弃采高硫煤作为主要原料,焦化厂剩余焦炉煤气和煤矿预抽瓦斯气作为补充原料,加上氢气、氮气和排放的二氧化碳,生产高品质柴油、润滑油基础油、石脑油、合成氨、尿素等,利用低热值尾气进行IGCC发电。李克强高兴地说:“你们通过努力,把"臭煤"变成了"香煤",把废料变成了原料,把废品变成了产品,把宝藏变成了宝物,十分了不起!”2010年,山西煤炭行业实现非煤收入213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倍。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理念已深入全行业。/ ]  w8 p9 v1 V$ |0 H
! ?, p, P! s7 ^# `
  同时,山西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异军突起;在国内仍处在示范阶段的物联网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山西的煤炭、环保、物流、民生等领域;太重煤机集团成功收购世界上技术力量较强的煤矿机械运营商澳大利亚威利朗沃。. }5 @1 L: D* {, h* f' ]6 R3 o
- ?$ D8 }' J" r9 q6 R. L! o* A2 E2 \
  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设立综改试验区,山西破除资源诅咒、实现经济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 Y/ ^# ?7 E7 V, j$ `

" S& @9 d! t' _5 f( u$ i  “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做到依托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困于煤,让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让非煤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使山西的产业结构发生脱胎换骨的新变化。”这是温家宝总理今年视察山西时提出的殷切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温总理的希望会一步步变成生动的现实!3 `- X( v3 U: e! c+ a0 O6 {; C* j

) H* v5 l  ]! B0 H0 C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须签到! ...

48

主题

9468

铜板

66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121
发表于 2014-3-2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