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赤峰山金-多金属矿位于北山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共发现金-多金属矿脉114条,其中金和含金矿脉19条,均产于华力西晚期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和斑状花岗闪长岩株北接触带上的蓟县系平顶山群大理岩中,受接触带夕卡岩化带及近EW、NE、NW和NNW向断裂所控制.在空间上由内-外依次分布着高温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铁矿床,中低温热液型金-铅-多金属矿床,明显地反映出岩浆热液型矿床自高-中-中低温的水平分带特征,呈现出与一般热液型矿床相一致的成矿序列.中酸性小岩株、岩枝与碳酸盐岩内外接触带的破碎带是赋矿的有利部位,夕卡岩化带以及地表遭受强烈氧化而形成的氧化铅及砷酸岩矿物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内蒙古
作者简介:田红彪(1969-),男,河北唐县人,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作者单位:田红彪(武警黄金第八支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57)
曾长华(武警黄金第八支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57)
刘夙明(武警黄金第八支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57)
参考文献:
[1]左国朝,何国崎.北山板块构造及成矿规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殷先明,任丰寿,徐家乐.甘肃岩金矿床地质[M].甘肃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于津生,李耀菘.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何知礼.包体矿物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