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年8月25日)
# a+ Z9 a$ V2 S0 N
' O2 M# [; A# q$ ^" M% j& V
- }! O, A( d0 s: c4 d# X发布会主席台(国新办 贺立强摄影)
. h& Q9 K! C' x; I' p% q; U2 Y4 P
" }7 n- C$ o9 h国新办一局副局长华清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国新网 贺立强摄影)
" J$ f" u6 v% s. v# P 主持人 华清:
& [, ~1 @% B1 J; }0 d% z: J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昨天我办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组织中外媒体记者赴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采访了中国国家基本图的测绘情况。在座的部分记者参加了现场的采访活动,对有关情况有了生动的认识和了解,当然也有不少的问题想进一步了解。所以我们今天特地请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先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西部测绘工程项目部主任、总工程师张继贤先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项目负责人陈军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西部测图工程、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中国“一张图”测绘、数字中国建设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9 n* T; F# V L# X
现在先请李维森先生介绍情况。# |4 V$ ~+ j+ `) c4 m4 M
; u! S' x$ g3 i) m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国新网 贺立强摄影) 7 F. L; o8 V6 r) p f
李维森:
4 @+ g; W& b/ Z% J3 y( n5 X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1:5万地形图是中国国家的基本图,是按照规定要求覆盖全部国土范围精度最高的地形图。近日,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以下简称“西部测图工程”)和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以下简称1:5万更新工程)两个国家级重大测绘工程相继竣工验收。受徐德明局长委托,我代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这里正式宣布: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国土范围的24182幅最新的1:5万地形图数据及数据库全面完成,即日起可以向各方面提供使用,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两个工程的基本情况。3 `3 q3 E U' v/ [) n. E' i
李维森:8 z6 A- R: U: n
“十一五”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了西部测图和1:5万更新两个重大工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历时5年,在时间紧、任务重、覆盖范围广、技术难度大等情况下,战胜了西部地区高原缺氧、大雪封山、沙漠酷暑、生命禁区的挑战,克服了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地表信息变化快和地物密集等测图困难,利用测绘地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大力弘扬测绘精神,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5 ~$ b' Z+ s+ C3 `8 o+ x9 Q
李维森:2 Z; Y V9 P' {: U- K4 ~
其中西部测图工程实施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横断山脉等地区,涉及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六省(自治区),测图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 T2 `* e% x6 J7 N* D" r k
李维森:
- u& s7 A' b7 s5 f9 Z! R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装备条件、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西部一直存在着约占陆地国土面积20%的1:5万地形图的空白区。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006年起,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军队测绘部门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国家、地方、军队测绘部门,累计投入7500人次,各类设备车辆6500台,野外行程1800万公里,顺利完成了5032幅、6个种类共计32000余张1:5万地形图测绘任务,建立了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了服务于西部6省区的7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及相应的图集图件。工程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大范围无控制测图技术、国产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图技术、安全监控技术等重重难关,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工程建设,并全面实现了工程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
2 c! [( f" r4 k& T" k6 ` 李维森:: N% A/ l6 U' I- I: N: P
1:5万更新工程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军地测绘部门共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共同参加的一项国家重大测绘工程,累计投入6000多人次,行程约1600万公里,走遍了更新区域400多万公里的乡村以上道路,完成了20多万张航空像片和8000多景卫星遥感影像的信息处理,录入了近600万条地名,描绘了1.4亿个地理要素,对除西部1:5万地形图无图区外的约760万平方公里范围的19150幅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使其信息要素由原来的101类增加到437类,数据内容详尽程度翻了一番多,数据现势性达到2005年—2010年。工程实施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探索出了一条军地合作共建、国家与地方优势互补、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的高效管理和运行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p; l6 Y4 n# ^4 c0 v# `/ U/ K
李维森:
4 \3 Y6 Z' ?& L$ d; H 可以说,西部测图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20%的1:5万地形图的“从无到有”;而1:5万更新工程的实施,则实现了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80%的已有1:5万地形图数据的“从有到优、从旧到新”。两个工程的全面竣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了中国国家基本图——1:5万地形图对我国全部陆地国土的全面覆盖,是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初步建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继“天地图”实现全国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平台”后,测制完成了全国1:5万地形图的“一张图”。) D {# w0 X, C& n3 H" j0 R
李维森:/ U1 G% T! G+ r; w X
西部测图工程、1:5万更新工程始终坚持“边建设、边应用”,成果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三江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电子政务、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随着工程成果的全面提供使用,其效益将更加可观。
4 b# g2 e( _/ m3 H, z6 Z 李维森:
1 t, P$ P* L+ U6 S. s 西部测图工程、1:5万更新工程的顺利竣工,为推动“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将按照“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基础测绘事业,繁荣地理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6 W5 o7 I3 r" c- G- ~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 G b! B+ g! [ V7 i, N, Q 主持人 华清:( l# L5 b2 }8 |, B
谢谢李局长的介绍,现在请记者们提问。/ ]8 P3 S" |6 P# F% J
]/ U; t+ h0 |2 j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0 u) H: a* @" N" t: S+ k; e# s 香港文汇报记者:
9 t2 Y4 r3 `3 i! }: ? 李局长刚才介绍到1:5万比例尺数据库更新的现势性达到5年之内,现在我们注意到网上的地图服务几个月甚至几天就更新一次,请您解释一下原因。
+ N/ W# I9 y6 Q! w, V" D3 n 李维森:- K) |& V) |* Z, {% k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1:5万地形图覆盖全国陆地国土范围,这是一个工程量非常大、数据内容非常丰富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而且数据的精度非常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高分辨率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后才能形成,所以工作量、数据量是非常大的。五年的现势性,这么大的国土范围,和世界同等规模的国家相比,应该说我们走在前列了。网上地图主要是浏览、提供方位、出行旅游,主要以看和寻找为目的,所以精度要求、数据内容与1:5万数据库的数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b. Z1 b! ~, B0 _* x
李维森:* G' u3 d1 P- J# }( ^0 A6 p
因为现在有了卫星,在实时运行,所以可以快速搜集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加工就可以放在网上,为老百姓浏览地图和网上地图发挥作用,但是功能、作用、精度和1:5万数据库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Y! \' Z Q9 ~; ~
7 \* T% T' t( J! b0 R- }: u) f1 t( f( K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 y( i6 L) k9 ~; d6 V2 c- G
中央电视台记者:
+ `6 p2 I. [: i% Z3 K- P$ [3 c 请问李局长,两个工程的成果,未来是否将应用于“天地图”的建设,“天地图”现在已经建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未来需要怎样完善?谢谢。
4 |# H, ?* g4 v/ l- G, w 李维森:
; ?7 H0 |* G* r: { 我们这么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已经形成了,它肯定要为丰富“天地图”的信息而发挥重要作用。老百姓所关心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从我们数据库中提取,加载在“天地图”上,便于老百姓使用。“天地图”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知名、中国品牌的地图网站。当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测绘领域、地理信息领域,大家齐心协力,加快“天地图”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7 y! i# ~ ]1 f7 F
李维森:
, a' D% ~8 w: ] 一,改善运行环境,在硬件方面加快反应速度,点击、浏览速度需要在硬件方面进行投入。同时我们会在不同的地区设一些节点和分中心,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为“天地图”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 T$ f4 ?. `. _0 ^. |0 _- Y0 n% L A- c 二,加快数据的采集和更新,丰富“天地图”的信息量,使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使新的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到“天地图”上去。最近我们更新了20多个城市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发布了国内100多个城市的街区地图,还有全国100多个城市的三维模型数据,都放到了“天地图”上。. _6 e3 p0 X, m( Z6 {
三,增强便民服务功能,操作更简便,功能更齐全,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功能,使它提供的信息、服务更多。
% a. E2 X% N& }$ z
% X3 N2 j6 g8 H: @# n; ?新华社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6 I" Q3 N3 @/ @( D- E3 p
新华社记者:
4 e, T& v+ R$ q" i2 g: i2 W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李局长:第一,全国“一张图”的目标现在已经实现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咱们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工作量会大大减少,下一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第二,当前我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会有一些侵权盗版的行为出现,或者是非法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这方面将怎样加强监管和引导?% p; n" |. i# D$ ?: M
李维森:
; s* g2 f7 Z+ V* x" W( [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1:5万数据库虽然建成了,但是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任务并不会少。为什么这样说?一是现在的1:5万数据库现势性是5年,以5年为基础,从2006年开始,今年是2011年了。我们从“十二五”开始要加快全国数据库的更新,改进和提高更新方法,准备今后每一年推出一版全国的1:5万地理信息数据,一年更新一次,三年进行一次大的更新,每年出一版新的数据或者地形图,所以更新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现在的更新工作也是建立在总结“十一五”经验的基础上的,今后国家、省、市联动,一年一版,这是“十二五”的目标。
" F$ ^8 U2 Z% p2 x2 o 李维森:( @, }" z% M0 a# R6 k
一,地图的现势性,这次是提高到5年,5年之内的现势性,对应用的作用会非常大。但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每年都在变,所以提高地图的现势性非常重要。
6 {9 R+ D! O5 @( b1 q* P 李维森:1 d# F9 {: ~" f; I9 ~
二,从“十二五”开始,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这是一个目标。地理国情监测,就是要在全国的地理信息基础上,对地理国情的变化,从过去几年一更新到实时反映出来,我们要把地理国情分类,变化最快的、需求最旺盛的监测频率越高,所以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量比过去进行地形图测绘还要大得多。
2 \% x5 m' @+ D8 A0 p' |: E( W 李维森:. Q3 @& g0 o9 b. \$ H' j2 ~8 r
三,我们要极大地推动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因为测绘成果不用,生命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要极力推动地理数据库的广泛应用。这次1:5万数据库更新以后,将会为它的应用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就像刚才记者问到的,我们在“天地图”上会不会用这些数据?里面的很多内容要在“天地图”上反映出来。同时我们根据这些地理信息,派生出多项应用产品,给相关部门、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便于大家使用的地理信息服务。同时地理信息产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进行深度开发、应用,提升服务,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4 V. @" T% w% J7 F- D3 o J
李维森:. U" _: m# V3 w7 G% Q6 E
第二个问题,近年来我们加强了测绘依法行政,加大了测绘市场监管力度,应该说在规范测绘市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测绘或者地理信息市场中出现的非法采集、无证测绘、侵权盗版、粗制滥造的现象还是有的。因为我们国家面积很大,测绘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在边远地区一些市县,测绘机构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监管的漏洞,特别是现在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这么快,应用成果这么广,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得更多一些。! R6 g% z: q: I3 o. b
李维森:
* D9 t0 X1 ^# q7 i7 Q 这几年我们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后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的力度:一,问题的发生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说明老百姓对测绘制度和相关政策不够了解,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普法的力度、每年8月29号是测绘法宣传日,要让老百姓都知道测绘的管理制度,使测绘法深入人心,这样盲目的违法违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二,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一些新生的问题,现在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涵盖,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三,加强监管,一方面进行市场监管整顿,一方面引导和规范,通过自律,通过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来引导规范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企业都遵纪守法,在监管和引导并重的情况下,推动市场的公平公正。谢谢。2 Y) ?4 A) ~7 B. l
0 E9 U# X$ A; u$ {& K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 C5 t! P7 O. ], t& k( y2 p, C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 O# |* U1 O# B
这次西部测图工程所覆盖的6省区大多是青藏高原、荒漠,甚至有些是生命禁区的地方,我们想知道,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作业条件艰苦、事故频发的地段是怎么达到安全生产零伤亡的记录,是否有化险为夷的经历,有哪些技术措施上的保障?3 m5 ~% l5 x1 ~* C
李维森:
9 o% u8 g- D4 V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个问题请西部测图工程项目部主任张继贤院长回答,因为他在一线指挥,组织实施的实践经验很丰富。0 O7 J' h! X+ [9 s7 v- K1 w4 ? Q
# \+ u% m- i/ b8 |5 X# c- X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西部测绘工程项目部主任、总工程师张继贤(国新网 贺立强摄影)
6 r7 S1 q- m7 P/ r5 H3 t2 c# s 张继贤:
: i6 a8 `8 X. y( ~" a; L 西部测图是在我们国家极为艰苦的区域进行的,一方面这些地方确实非常需要,另外一方面有的地区号称死亡之海,达到了人的生命极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用高新技术构建一个安全体系,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6 \/ i% }& r1 Y/ b
张继贤:
. }' {5 q- K; p6 Z2 E0 Q% W 工程实施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工程的零伤亡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的作用,在整个工程中发展了内外业一体化的测图技术,来取代常规的和传统的人海战术,同时也发展了稀少或无控制点的测图技术,来减少外业的工作量,首次利用大范围卫星影像进行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测图。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减少了外业作业人员的数量和时间,降低了作业风险。
4 c% L1 N, ^0 K1 D/ o2 w6 a/ i 张继贤:. t& E+ j1 Y' ~( L# Y! n3 y- L
第二,建立了应急报警和救援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所有的外业测图工作都处于人人受控、事事受控和时时受控的环境下,保障了外业的作业安全。
. P$ q$ z3 x. \2 h 第三,这次我们专门研制了安全监控系统,同时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野外自救系统,以及北斗手持机等安全保障装备,自主研发了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交通、救援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外业队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了平安工程目标和零伤亡目标的实现。
. r- v, X3 U- p4 K6 j 张继贤:
. P7 h' ^) l. [; }- L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2008年8月,我们有一个作业组在比较艰苦的区域——昆仑山时迷失了方向。这个季节昆仑山已经开始下雪,大家面临高寒和缺氧的问题。当时作业队员用配备的装备及时向西藏阿里的临时指挥部求助,临时指挥部利用这套系统快速、准确地掌握了作业队员所在位置,快速告诉了作业队员方向。作业队员在这套系统的指导下,利用这套系统的手持导航机安全地找到了方向,避免了危险。这些技术为西部测图队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伞”。
9 a8 Y* A. H7 v1 X
$ S# t' L# h; A; D- L6 x香港有线电视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T. b' a- @3 A8 E) s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5 p9 E G! E) P: ~* F' q 我有两个问题:以前网上地图的搜索工具包括很多军事设施,这会不会涉及国家军事秘密?你们在处理地图时牵扯到军事区域时有没有特别的处理方法?第二个问题,现在1:5万地形图是以国土范围以内的地图为目标,特别是西部有很多边界问题还在商讨中,还有很多争议,国土范围是怎么定下来的,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0 N$ k9 }. s4 F" F8 w( ~3 S
李维森:- X$ _$ ?6 c- q4 {4 \$ {" P
涉密的内容或者是军事目标,不能在互联网上公开表示,世界上都是一样的。军事目标或者涉密的信息如果出现在网上,首先是违反了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也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监管。测绘地理信息的企业,包括在互联网上展示地图,都需要申请测绘资质,有了测绘资质,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会使这些问题大大减少,这是一个措施。/ A) l. s( T M+ q' F8 p1 @
第二,我们有一个审图机制,凡是公开表示的地图,都必须经过审查,审查之后才能表示。所以只要是遵循地图审查规定的,这种图一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涉密问题我们都会在审查过程中消除,避免军事目标、涉密内容在互联网上出现。- n- i9 D: Y0 g. g8 q' W
李维森:
2 R! \( x N0 h. h. s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这次测的1:5万地形图,是根据现有的国界线的划法来表示的,我们国家国界线除个别地区还有一定争议以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有标准的划法。这次1:5万图的更新就是按照我们国家主张的标准划法来绘制的。
7 U4 z( ?: t# V0 k W$ J
; O& c5 u+ M6 H' C) O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2 e, t( s) y$ m) e/ P; u- } 中国新闻社记者:
( u2 R. q. w& Z+ j) c% Q) ~ 李局长您好,我注意到这次1:5万数据库更新工作确实工作量巨大,您刚才讲到以后还会继续更新,我想请问还会继续采取现在的这种模式吗?: U8 a6 y% y1 D: @3 k8 w
李维森:# ^* ]! S* t: `
我们这次1:5万地形图的更新应该说是一次彻底的全面更新,也是“十一五”的重大目标。所以我们通过西部测图和1:5万更新两个项目的密切配合,在“十一五”就完成了数据的更新和新数据库的建立,想通过这次彻底的更新,给今后的更新打好基础。以后的更新方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下一步的更新思路、方式已经基本形成,和这次更新在很多方面会有所不同。有关方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军正在牵头做,所以请陈军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A8 e+ }& W+ W9 X2 {6 I
" a* n! P4 D: ^. X8 ^3 |5 a- R5 m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项目负责人陈军(国新网 贺立强摄影) ( I+ m. Z7 I4 b" K1 }( I `, d
陈军:
6 |3 K& a- Q, m! p 我们这次是把760万平方公里全部推扫式地全面、彻底地更新了一次,保证地形图、数据库是非常扎实的,建立的基础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想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做改进或变化:一、更新方式。原来更新是全面推扫,现在是哪里变化比较大要优先更新,哪里急需哪里就优先更新,要应需更新、适时更新。这样的话一年下来,我们把全中国变化最大的地方全部更新一次,这样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版本。
l2 B, i9 [3 d' c' c6 c 陈军:
3 v3 \# n* I1 j; j8 U Q 二、技术手段。这次更新第一次建立了地理信息更新技术体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天、空、地相结合的现代化更新技术手段,这样能够通过遥感、实地调绘等各种手段,快速发现变化并进行更新。这里有一个情况,希望大家多支持,我国正准备发射首颗测绘卫星。三、机制上创新。通过共建共享,建立协同更新、共同更新的机制。要尽可能跟民政、水利等方方面面的部门共享数据成果,来更新数据库。我们还在考虑将来请公众多参与,因为老百姓知道,我们家门口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地名的变化等等,在互联网上标出来,来确保更新,每年向社会提供一个新的版本。
! c1 g' x: Q4 ^; D* n( ~
' h6 A/ A2 M1 T3 ]& t. k新京报记者提问(国新网 乔星摄影)
. ]( r4 {' a8 M" p. a" K 新京报记者:
, L/ Q' H; K8 n q. D* T1 C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请问张继贤院长,西部测图工程在技术上有什么特别的难点?我国的技术现在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第二,据了解,我国的行政村、河流等有所减少,请李局长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变化?
1 Z1 ?' `% t7 y6 \& c) P 张继贤:
D/ j. d" }& ^3 o% Z; v 西部测图区域确实是我们国家极为困难的区域,这个区域地形非常复杂,条件非常恶劣,道路也非常稀少,所以自然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遇到了系列的测图难题,这些难题是通过常规手段和常规技术根本无法完成的。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人身安全问题,测图不能以人的伤亡为代价。第二个遇到的问题是外业的测图控制和调绘,这个区域的5000多幅图里面有近3000幅图海拔在5000米以上,近一半的图都是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第三个遇到的问题,这个区域的通讯和遥感数据源也是一个难题。
# p3 }; t( P/ B7 a' C8 E 张继贤:- D' s/ ~1 G: M' L- u$ f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整个测图工程首先确定要通过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取代以往的人海战术。在西部测图工程中,我们采用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也非常适合这个区域测图的技术,最主要有两点:一是尽可能利用航空测图技术、卫星测图技术、雷达测图技术和稀少控制点的测图技术来取代以往传统的测绘技术。二是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分区域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技术流程和测图方法。
: o U% p" M3 {# K0 |! S# F2 E! F* s6 c" i 张继贤:
0 g3 m1 z6 \; a) Y 这样在西部测图工程中,我们实现了五个首创:一,第一次采用稀少控制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影像测图,解决了外业控制的难题;二,研制了卫星影像测图系统,第一次采用大范围的卫星立体影像进行国家1:5万地形图测图;三,首次在我们国家研制了机载雷达测图系统,解决我国横断山脉云雾覆盖地区的测图难题;四,首次研制了安全监控系统,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五,在我们国家1:5万的测图历史上,我们对西部首次开展了大范围地表覆盖测图、影像地形图测图和晕渲地形图测图。
/ m7 Q; p( b/ f; l3 L9 B5 `& L 张继贤: p" b7 K; Z) i; |
谈到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位置,我们国家的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应当说现在处在国际先进行列,在全球我们应该在前10名之列。但是我们跟欧美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高新技术装备上,比如测图卫星,在西方国家已经有高于0.5米分辨率的测图卫星,我们国家在今年年底会发射第一颗测绘卫星,是2.5米、5米和10米分辨率的。像高精尖的航空摄影装备,我们国家大量进口了高精尖的数码相机和导航设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的。$ k/ |- d" l1 X3 q
李维森:% K8 a( H1 w5 [. X0 p
关于村镇发生的变化,或者是河流减少的问题,这次1:5万数据库的建设是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来做的,把地面上所有的能够在图上表示的按1:5万的比例全部表示到地图里,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全部存在数据库里,或者说计算机里,都能看到。这些内容中不包括分类统计数据。所以我们发布的数据中不包括刚才所提到的问题。如果出现记者提到的情况,可能是村镇制度改革,行政区划改革,有的村撤销、合并,这个数据也来源于国家有关部门,我们在地图上是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来表示的。如果河流减少,可能是全球变暖,雨量减少,有些河流干涸了,这样的情况下河流会减少,我们的数据里头不包括这些内容。所以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下一步“十二五”期间要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内容。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就把这个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数据要分类统计、分类提供出来,这样价值就更大了,所以这也是“十二五”的目标。
: R! N2 ~) \# S4 j* A 李维森:% O' }" f! D, U; N7 m1 s3 b* j2 W; C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对测绘地理信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或者说对这两个重大工程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下来还可以和我们交流。总之我们希望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两大工程,了解这两个工程今后能发挥什么作用,使这两个工程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服务大众等方面起到应该起的作用。 + y3 ^2 `3 N8 ^, F' z
李维森:这两个工程的完成,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新的程度、全的程度是空前的,它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在“十一五”期间,由于基础测绘的加强,测绘成果的应用,各方面的需求,地理信息产业有了高速发展。我相信“十二五”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大家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都没有给我们这个领域带来多大冲击,仍然以20%多的速度高速发展,所以“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发展一定是非常迅速的。1 }! d6 W2 y$ ]) V( Z
李维森: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关注和支持。没有你们的宣传,社会各界对测绘的理解、了解就不会这么广泛,应用也不会这么广泛,记者朋友们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进一步地关心、宣传、支持测绘地理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4 p; |2 n) m. l+ a
华清:
# \; g2 U% L5 V2 R* c- O 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P3 u' j8 s4 g; u& k! ~
" b; w/ G* A8 \3 a- S5 w5 Z! E
9 m, \! O+ ^2 h0 u3 _
发布会现场(国新网 乔星摄影)
8 i- D% _# ~7 o# ` 4 {& X8 p0 J" u3 k
媒体聚焦(国新网 乔星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