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133|回复: 1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对北极石油探勘说不

[复制链接]

2786

主题

4万

铜板

269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3467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斑竹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1-8-24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土资源网 (2011年8月24日  14:56)  8 q, [. q% i, E) ~
  漏油这个字眼并不陌生,事实上在去年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个字占据了各大媒体最重要的版面。去年BP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震惊全球,时至今日该事故阴影仍未完全散去。如今,壳牌公司在英国北海地区钻井平台的石油泄漏事故仍在继续,目前已有超过5.5万加仑石油流入大海。
, N8 Z5 K* o  d. g# O7 F% b8 I& o

+ K# V6 \) R% l/ L6 b! v% n  虽说这次漏油事故发生在英国海域,但同样会成为奥巴马政府的噩梦。因为奥巴马政府刚刚初步批准了壳牌在靠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北岸波弗特海(Beaufort Sea)的一个深海勘探项目。根据计划,壳牌将在波弗特海建造4口勘探井,项目将于明年夏天启动。如今壳牌正在等待包括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渔猎局以及国家海洋局等相关单位的审批。9 F: f- y" z9 ?

% r/ v# }* l1 ]) V/ w* b. B: C: J6 u
9 Z+ ]* q$ G5 K1 C+ d+ \# _  对才经历过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美国来说,漏油是个不愿被提及的伤疤。政府力排众议,好不容易才重启了深海石油钻探项目。如今每个项目审批政府都谨慎至极,生怕再遭来反对意见。就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刚获政府批准深海勘探项目的壳牌就出事了。虽然事情发生在英国,可在美国民众看来,这油和漏在自家海域没什么区别。还未完全平复的伤疤又被揭开,美国政府又再次招来一片骂声。
( o8 Q' R) F6 e8 o3 S+ p  o+ s& a. {& x3 J6 Q

; A- d) _5 d0 H% k" E% P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政府运气不佳,但我认为政府真的应该来个急刹车了。这种轻率之举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无法再次承受。即便是在墨西哥湾或北海,深海钻探项目仍事故频频,更不要说在自然环境恶劣数倍的北极地区了。在那里我们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也没有相关开发经验或知识可供借鉴。根本没人能够保证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下,深海钻探项目还能万无一失地进行,开发北极油气资源或许本身就是个疯狂的想法。
  \" z1 k! _- }: F$ T. H: `$ Z% H9 H! e

) t" P2 _4 N. e* h  在为墨西哥湾事故专门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政府应谨慎对待北极地区油气开发,要以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为戒,充分考虑在北极开发油气资源的风险性。对于知之甚少的北极生态系统,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研究。盲目对其进行开发势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另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项目的监管如何进行,怎样保证项目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如何及时发现,这些都尚未得到解决。
: o# g2 G+ Q2 f. `2 R' x  O
" l/ Q5 W4 h' R4 }3 ~# F4 b8 E7 [  ^4 r  @1 U9 }9 D
  壳牌在北海的漏油事故或许有其偶然性,但接二连三的漏油事故却也在提醒着我们,急于开发深海油气资源却忽视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人类最终会自食其果。) r2 l5 ~, b7 }. R1 @( L* v' G
% Y% ~- l- N$ e: p; _, k  @; [1 q

+ d3 W/ Q. t9 t/ c5 p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夺去了11个工人的生命,并酿成了一场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尽管美国政府一再表示,他们有信心尽快控制住局势,但事态仍一发而不可收。墨西哥湾可是全球近海石油开采业的中心之一,在那里有数百家公司在进行石油勘探及开发业务。有大量的油轮和基础设施,能保证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或提供帮助。即便如此,政府仍花费近5个月才控制住局势,堵住了漏油点,但仍有大量原油已经泄露,污染了大片海域。事先承诺能够阻止事故发生的多重保险全部失效,没有一个能在最后关头阻止事故发生。& G' q$ ]. Q( L: H6 c

, V  B2 }0 E% k# b9 M: Y% Q0 x& W
  在这样的防护措施下仍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政府出动5万名工人加7000艘油船仍花费5个月控制住局势。而且尽管最后漏油点被成功封堵,那些已经泄漏的石油以及因此遭遇灭顶之灾的生态系统,却是怎样都无法补救的。倘若这样的漏油事故发生在北极,政府去哪里调集这么多渔船,工人要如何在那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作业?; f' a0 E! G5 H1 }. A8 E9 R

- A$ s  s/ |  Z4 l
( S$ j' ], a0 n. x7 ~  b2 m  回到壳牌的北极石油勘探项目,尽管其一再声称自己有万无一失的防护设施,能够第一时间封堵油井,并配备了直升机随机进行监控,但北海漏油事故让这一纸承诺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有消息称海洋能源管理局将在近日通过该项目的审批,这个无异于“高空走钢丝”的项目仍将继续进行。, u8 y  m) Z1 i( a8 ]5 z" M

) |; U* h( q0 `9 U
, f( ^" P7 ~: q4 u  之前提到的还只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危险,在北极这个从未开发过的地区,还有许多未知风险的存在。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人类不断寻找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知识、更完善的设备以及更可靠的技术。不仅要提高项目的安全系数,也要提升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在做到这些之前,政府真的应该先停下开发北极的脚步,让北极,地球上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净土,离那些本就不属于它的危险远一点,再远一点。! E5 V* [3 ?, D# V7 U9 |/ S

; G! x1 D+ o4 i- J
: v5 j$ S7 q5 ]# V  (来源:《纽约时报》,范西斯·G·拜内克 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王晓苏/编译)9 ?. c8 F4 O' P8 F8 `8 q# i
9 N( x9 T1 R, G3 b

! R$ a- S$ u( V  P3 c' x  ~$ B  j& R& Z! r
    《中国能源报》 (2011-08-22 第10版)
- s6 h, B8 N2 \4 T# C2 {+ _. i2 R9 p. x0 N6 P

& T1 O6 n  F# a. P. S$ m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须签到! ...

48

主题

9468

铜板

66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121
发表于 2014-3-2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