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8月18日) / `! n- k; w% @) o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在地质勘查施工中,对于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地质工作者都能一一克服,但难以克服的是社会环境设置的障碍——近年来,地质找矿项目几乎成了“唐僧肉”,有关部门都想来“咬上一口”,收取一些费用,这为勘探施工造成了干扰,严重影响到了地质找矿的进程。
' j( x# l9 x- r. h7 m; Q# o# X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地质勘探的社会大环境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 t5 o1 Q- a' `, M! K1 o/ A5 y
地质工作的预算与实际相差太大,与市场不接轨。如:税收、赔偿、人员工资增长等科目没有列入预算。在河南省一些地方,地勘项目(包括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要缴5.5%税,一个上亿元的项目,要缴六七百万元的税,否则项目无法实施。但各种地质预算中没有这项科目,造成地质工作量实际投入不足,这笔费用很难入账。" I5 [5 y2 r% y/ U% `
当地有关部门多方收费,以临时用地的补偿问题最为突出。勘探队伍施工钻孔都是临时占用农田,占地不足一亩,施工周期也不长,一般在一至三个月,最长不过半年,而土地补偿费用却不断加码,个别地方要在5万元以上,造成地勘费用缩水。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勘探队伍在进场施工前要费很大周折与土地使用者反复磋商,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方能达成协议,影响了施工进程。
- t/ I/ v2 M3 D% H 农民阻止施工、不法分子用暴力手段相要挟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因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部分村民认为地质钻探会破坏当地风水,损毁钻机、扣车、封路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地勘施工还会遭遇不法分子以巨额“赔偿费”为要挟的暴力阻挠,这些都给勘探施工增加了许多困难,延误了施工工期,增加了勘探成本。; b, j% Z0 e/ q. _
如何为我们的地质找矿工作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无后顾之忧的外部氛围?记者建议:
9 d% h9 V# r) m 首先,增强地质工作预算的合理性,提高补偿标准。当前,部分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偏差过大,建议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同财务、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中央地勘基金等地勘项目要与时俱进地增加预算中的赔偿标准,化解实际工作中赔偿费用过低的问题。
Q# p% }# S) l1 N8 y 其次,加强地质工作外部环境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地方政府要加强与乡、村组织和项目区群众的沟通,检查督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将本地区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情况,作为乡(镇)、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密切联系地勘单位和各利益主体,共同协调解决耕地、草地、林地、治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对干扰、破坏地勘单位正常生产、生活的行为,要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查处。 j: j j$ R% x9 d, g3 ]
再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良好的法制意识。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对恶意阻挠、阻碍地勘工作开展的行为,各级政府要责成相关部门严肃查处。% b% R5 A. s* X; W+ a# _# L- C
最后,地勘单位也要加强与多方面的沟通协调。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多向群众宣讲有关政策,获取他们的信任和理解。要更多地依靠地方政府和群众,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