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windows 于 2011-8-8 12:23 编辑 8 j' H9 T9 y" s& c+ z
+ h7 ^6 c! h. }: B如画未来# [0 m: W6 Y' @2 c9 M
7 C6 \9 L2 L# @$ w7 i
! }) `2 d1 R" ]5 | t 峰迭新区规划鸟瞰图6 B9 A% @2 D* z+ N, ~
1 w5 O& D! {0 j5 F; h. c( c' d& K
老城区民俗风情街效果图5 q4 H$ Z, `& {
- }8 ?' Z1 A# o 秦王川安置区规划鸟瞰图 从那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中走出,坚强的舟曲人民已开始新的生活。于是,一本本有关重建的规划为我们描绘出未来“藏乡江南”的美丽蓝图。# [' F5 C- B" r, H" m+ ~ B2 R
本报第一时间从兰州、舟曲两地获知规划内容,一幅全景式的未来舟曲跃然纸上。0 b8 M" T6 o6 q, m
老城、峰迭,再到秦王川,三个新建的地方连在一起,重建后的舟曲将再现“藏乡江南”的美丽。
- C& `5 k3 g7 G. H) s, j 舟曲老城3 W5 X& m: K! u& T V# m
藏乡古城更显魅力
/ R( M9 n4 L. J, L$ @/ H1 i4 | 作为舟曲老城区,夹在三眼峪和罗家峪两条深沟之间的县城一夜间被夷为平地,2.4平方公里土地被掩埋。这座古城,面临劫难。, B$ D# _9 S2 m- p5 t
但重建,又让她重拾信心。打开规划图,一幅“藏乡江南”的全景展示从老城区铺开。
8 A% K8 h4 r4 _4 z' u6 D 山水城镇,引带“两大中心”& ^5 x5 v5 c: K: Q. g) |
根据规划,老城区到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将达1.2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达到53.5平方米,未来这里的主要功能是公共服务和旅游开发,到2012年全面完成“一带、两心、四区”的新格局。
! t/ b ~4 K4 o* t* N1 Y 以白龙江南北滨江风光带为主轴,老城区被打造成“山水城镇”,行政、商贸两大中心环绕其间,为“公共服务之心”;而以隍庙山、纪念园的重建改造,将形成独有的“文化感恩之心”。/ v6 O. o* o. t: e- c& V e6 C+ c
作为昔日重灾区之一的罗家峪沟,在它一旁是一处总用地8.24公顷,可安置1640户受灾群众的安置小区;以发展通信金融和服务业为主,安置小区旁边的三眼峪沟两侧,是未来的商业开发用地。, N5 _8 n) L- c x
疏渠筑坝,构建安全保障6 M6 R+ w# ^3 G4 a' _- U
一位规划师说,经历了那场灾害,有效防范地质隐患成了老城重建的关键,因此在老城重建设计中,围绕“安全”的文字占去三分之一。% |; V6 K& d* \$ |7 Q$ M( N. s
以疏通加固白龙江流域堤防为主,未来的规划将把老城区主要的几条排洪沟渠全部进行维修、疏浚。
$ U5 `, l+ V2 S% L1 G+ U J 在寨子沟,设计沟宽将达到12米;在硝水沟,将把它作为支沟向东汇入三眼峪沟成为一体;而这条长达2.16公里的三眼峪沟,通过三大系统工程和十六项分工程的建设,能使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泥石流吞吐量也相当于去年灾难的一倍还多。
: Y t" p; m6 h3 b 保留原貌,尊重藏乡文化' \ Z6 b F# Z4 n$ b- C
修复这座藏乡古城,也让设计人员颇费心机。( \. q3 o# G- V( L1 Q
从效果图上记者看到,这里处处是一排排以舟曲民居常见的坡顶为主的白色小楼。粉白的峭壁上头是藏族独有的屋脊造型,粉墙下端,用一叠叠青石垒砌的墙基又给小楼增添一份厚重。映衬着阳光,灰色瓦片闪闪发亮,萦绕在葱葱绿树之间,“藏乡江南”的味道愈加浓郁。
8 E9 O$ H1 }6 Q2 r. x2 Q 而沿着白龙江,完全以藏族特色建设的“民俗风情街”更是游客必将向往的地方。听着羌族“口弦琴”,跳着藏家“朵迪舞”,品味着地方小吃,一个魅力古城教人痴迷。
- q; v/ ?# L6 b: W" Y 峰迭新区) J. U& a: |8 h* E
秀美舒适宜居“家园”
- v" ~! M( ?2 w2 {2 _0 \' \ 峰迭,依偎在白龙江畔,中间山丘环绕,规划范围135万平方米,规划总建设用地105.94万平方米。将来,这里将是舟曲人的新家园。0 |9 b: n$ j4 p+ u4 T
如今距县城13公里的峰迭到处是施工场面。按照规划,这里将安置受灾群众2226户,还有相应的配套建设,包括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经济五大板块,这里将是一个宜居的富足家园。
' ]9 d3 W& @. d$ ]6 u 一座综合的现代“新城”
/ r" q% Y1 Q R& H 对于这个新区,整体规划是形成“一江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一干多枝”的商贸服务体系和“一心一区”的活力功能区。( X! C8 a+ K) y" i4 z4 H" r
首先是“新区公共服务中心”沿滨江西岸展开,围绕着整个新区的核心——中央公园,两旁将布置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一座文化馆、一个朵迪艺术团排练房和健身中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
( h4 @% }" B- s D! T 在这个“中心” 向西至山脚下,是一个呈“T”字形结构的县城行政中心,在它一旁,是商业文化用地。在这里,将建一系列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多家综合超市,电影院,服装、家电市场,星级宾馆等。
: l1 E1 u6 B1 u+ I0 F 不远处,一个包括标准化跑道的运动场和新建体育馆;一块覆盖有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的“医疗用地”;一个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业中学的教育科研机构将呈现眼前。
9 \( L+ J: G! v0 I4 P* u( s 一个景色秀美的“花园”
0 g0 ]# q7 O' C" a/ Z 为体现宜居理念,这个设计还亮点频出。
) w' G0 [1 Z/ [# j' L" W 以白龙江、周围环状山体和通向江岸的泥石流沟道为基本骨架,未来的峰迭将形成“一带、一环、两园、四廊、一心”的绿地结构。一带,即沿白龙江右岸,形成一个“滨江公园绿带”,在这个“绿带”四周,有南部因天然泉水而闻名的水泉山公园,有北部因青翠山峰而著称的揽秀山公园。而城区中心,则是一个文化、休闲、健身设施完善的“中央广场”。3 o R }1 B6 v- o2 c7 r: M
四条绿色文化长廊穿插于广场和两个公园之间,形成“一步一景”,规划人员还形象地称之为“峰迭六景”,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翠峰知晓、林草花香、长虹卧波、藏乡集萃、楹廊月诵和水泉揽月,尚未建成,就倍觉迷人。 T7 s6 {) U: d
一个适宜安居的“家园”
9 P9 N4 d) o& _9 g 未来,在新区南部片区,则要安置受灾群众2195户,按照70、80、105和120平方米四种房屋标准,为受灾群众们构建一个舒适的安居环境。% z+ l$ u4 r8 B" g1 S8 ~
整个安置房以6层为主,沿街设置有商业设施。
5 Z2 T0 z8 X; y: z% w2 \; F* T 围绕安置点,公交场站、长途客运中间站、加油站、社会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等分排有序;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统一布局……丝毫不逊于大城市高档小区的硬件设施,为即将入住的新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居环境。5 ]1 J: @, ~5 Y. L+ `
秦王川安置区! [. v9 S* ?. F) Q
“第二故乡”温馨港湾
4 ?1 g& t2 S2 m0 _ 为体现支援灾区的意愿,灾后,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兰州市在秦王川安排一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用作舟曲部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
! J* z, t* ^2 m' N0 w# L+ _ 距离兰州城区70公里的秦王川新区,不久将成为舟曲0.8万人的“第二故乡”。这其中包括3500名高中学生、教师和4500名受灾群众。
3 o. M8 f7 W# A4 S0 r2 J( J 异地搬迁“重回家园”
8 C0 t; Q% v* [5 @ 在秦王川,为舟曲异地搬迁居民划定的生活区位于新区中心地带,距离新城中心只有两公里。 \7 p7 K1 \* ~( {) I# S% `
“为让舟曲受灾群众把兰州秦王川当作第二故乡,尽量减少他们离家的悲痛,整个设计都在依循舟曲的模样。”一位设计人员说,在建筑部分,将通过对舟曲民居景观风貌的提炼,抽象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如藏家常见的“白墙、青瓦、石墙群”等,表现在建筑立面及装饰中,让人居住其间,就仿佛回到舟曲。
6 R7 c4 I# h! ~0 g' N! x 至于居住面积,考虑到灾后重建期与远景发展期居民对住宅建筑面积大小的不同需求,整个住宅普遍按照户均80平方米的要求设计。这位设计人员还介绍说,“外形设计都是通透的典雅风格,采光和基础设施也不会跟城区的高档小区有太大差别。”0 H& w7 c% B9 Y9 L5 t' d
寄宿学校延续梦想. j" X! Y0 ~" g
而最让人牵挂的还是寄宿学校。教学功能区位于校区的东北侧,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及前广场等;公共活动区位于城市南北向次干道东侧,包括图书馆和体育馆;尤其位于校区东南侧的体育活动区,将包括一座400米跑道附属看台和周边羽毛球场,还有一个篮球场实现孩子们的“体育梦想”。7 ^: B+ B; Q- k1 _$ O0 P
读书之余,学子们的课余时光将在位于校区西南侧的生活服务区度过,在这里,食堂、生活服务和学生宿舍整齐排布,新生活孕育着新的希望。! X- M1 Y7 p; N @! b
本报舟曲特派记者王家安 鲁明 张志华
- A8 s; w5 N/ T) u/ E# b$ w4 U) X' E9 H2 Q ?
3 B: y/ _! \2 W5 N& L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