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是一种以粉粒为主、多孔隙、天然含水量小、呈黄色、褐黄色、含钙质的粘质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土自重的作用下发生的下 沉现象,称为湿陷。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类。自重湿陷是指土层浸水后仅仅由于土的自重发生的湿陷;非自重湿陷是指土层浸水后,由于土自 重及附加压力的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湿陷。黄土的湿陷特性,是引起路基破坏的主要因素。
近期资料统计显示,山西省已建高速公路里程的40%均为湿陷性黄土路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山西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又迎来 新的高潮,“十一五”规划了“3纵11横11环”高速公路网络,有更多的高速公路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例如忻州至保德高速公路,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临汾 至吉县高速公路等都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本文结合近期高速公路的设计项目具体阐述山西省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常用的一些方法、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