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1-7-29 10:03 编辑
论文标题:云南勐满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论文作者:王翔
论文导师:罗梅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论文专业:地球化学
论文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论文页数:70页
格式:nh和pdf两种文档,nh文档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nh、pdf各1个
摘要:
云南省勐海县勐满金矿床所在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简称“三江”)褶皱系最南部。“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成矿区,“三江”流域及相依的横断山脉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及滇西和滇西南高原,自中生代以来,一直为中国大陆三大构造单元所夹持,并受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相对向SSE方向侧向位转的强烈作用,这种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构造应力场,使本区在经过多期构造运动之后,形成了相当复杂的构造图景。 研究区内出露赋矿地层岩性有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浅变质岩系,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碎屑岩系和第四纪风化坡残积层。金矿化按产出部位、地层岩性及矿床成因分为微细浸染型和红土型两种类型。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地球化学热力学计算来探讨勐满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 通过研究发现勐满金矿床是一个沉积改造的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研究区属于断裂构造,金矿体主要沿研究区内几大断裂分布。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物质组成等研究,认为本区金矿不具典型层控特征;再结合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硅质阴极发光研究方法追踪硅质来源,成功地证明了成矿作用的硅质不是由围岩提供的,即勐满金矿床成矿作用受区域大地构造的发展、演化的控制,金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深断裂带及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矿区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数据显示δD‰值为-91~-94‰;δ~(18)O_(H_2O)‰值(计算)为0.01~1.18‰,铅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矿石Pb~(206)/Pb~(204)的变化范围18.496-18.706,Pb~(207)/Pb~(204)的变化范围15.592-15.677,Pb~(208)/Pb~(204)的变化范围38.621-38.959,勐满金矿床矿石硫同位素(δ~(34)S‰)由黄铁矿组成,为负值,硫同位素组成(δ~(34)S‰)比较稳定,分布范围为负值-2.194±0.003‰~-2.974±0.005‰,平均为-2.638‰。 通过研究认为勐满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晚期上地幔热液。中侏罗世之后的燕山晚期(燕山构造阶段),本区再次爆发强烈造山运动,使原有封闭的深大断裂再度复活,形成超壳深断裂,使聚集于深部的上地幔分异成矿流体穿越壳-幔界面进入地壳;而流体在穿越界面时,由于高压和蒸汽的共同作用,使流体中的Au呈纳米级微粒自然金胶粒,伴随燕山运动发育的深部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热动力源,而非矿源),及随着同生断裂构造活动,使这些成矿流体以喷流沉积的形式分布在沉积地层中,导致其上部沿断裂、层间构造带、不整合面控制的沉积地层初始富集,从而形成大量的含矿建造。本区沿构造带及不整合面上、下分布的中侏罗世花开左组和曼来组的金含量在这种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下以初始矿源层为基础进一步变富,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勐满金矿床。 通过本文的研究,初步对该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有了理论上的了解,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导该区的金矿找矿。
关键词:云南勐满 金矿床 元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1章勐满金矿床成矿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特征
1.1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1.1.1“三江”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1.2“三江”地区主要深断裂和板块俯冲带特征
1.2.1断裂构造格局与深断裂系划分
1.2.2昌宁-景洪地区主要断裂带特征
1.3“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
1.3.1古生代槽-台演化及大陆敛合阶段
1.3.2特提斯洋壳演化阶段
1.3.3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对区域金成矿的影响
第2章勐满金矿床区域与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2.1区域地层概况
2.1.1新元古界澜沧群(pt3)
2.1.2上古生界石炭系(c)
2.1.3中生界侏罗系(j)和白垩系(k)
2.1.4新生界第四系(q)
2.2矿区地层岩性特征
2.2.1新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pt3m1)
2.2.2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j2h1)
2.2.3第四系(q)
2.3区域构造特征
2.3.1矿区构造特征概述
2.3.2主要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分布的控制
2.4矿区围岩蚀变特征
2.4.1硅化
2.4.2黄铁矿化
2.4.3褐铁矿化
2.4.4绢云母化
2.4.5粘土化
第3章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物质组成特征及成矿期次
3.1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矿物组成特征
3.1.1金矿石矿物类型
3.1.2主要矿物特征(各论)
3.2矿床成矿期次与矿物生成顺序
3.2.1矿床成矿期次划分
3.2.2热液期成矿阶段划分
3.2.3矿物生成顺序
第4章成矿流体热力学参数计算
4.1成矿流体成分
4.2成矿流体(石英)包裹体温度测定
4.2.1石英包裹体特征
4.3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计算
4.3.1离子重量摩尔浓度换算与盐度(s)计算
4.3.2成矿流体的逸度计算
4.3.3 ph值和eh值计算
4.5成矿流体中金迁移沉淀作用机理
4.5.1金-硅配合物形式迁移与沉淀
第5章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5.1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5.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3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第6章同位素地球化学
6.1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6.2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6.3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硅质阴极发光分析
6.4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esr测年研究
第7章勐满金矿床成因分析
7.1“三江”地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初始金来源分析
7.2勐满地区初始矿源层的形成
7.3勐满金矿床原生矿形成机理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