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 I5 h9 C$ z: t 有个现象值得警惕: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某些大型、特大型国企没有采矿许可证,却已生产数年;也有一些国企没有通过安全设计审查,却在施工建设。一些国企无证开采、违规建设的现象,被戏称为“上车不买票”、“先上车后买票。”! k8 M" K8 H& L& O# ?; c: r
没有采矿许可证的生产属于非法生产,违反了《矿产资源法》;在没有通过安全生产设计审查前提下施工,则属于违法建设,违反了《安全生产法》。尽管“上车不买票”、“先上车后买票” 的国企数量不多,但危害不容忽视。0 ]3 L1 ^6 }; B
其弊端包括: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国企垄断的目标背道而驰,阻碍了国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与国家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目标背道而驰,阻碍了国家矿产资源开发有序推进;与国家发展规划背道而驰,有可能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落空、产能过剩,宏观调控失灵,进而导致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受阻;与国家矿产资源有偿配置、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改革目标背道而驰,导致大量国有矿产资源资产流失;按照法律法规,理应取缔关闭这些国企的非法项目,但执法部门有苦难言,因为这些企业都有背景,处理起来很难,不依法取缔关闭这些项目,又有失职渎职之嫌,面临被问责的风险。 b+ D9 g; J- O
那么,一些国企“上车不买票”、“先上车后买票”,底气从何而来?
! M. z# H! Z1 a1 S/ Y$ Z; J 答案很简单:国企享有资源配置、生产、经营的行政垄断权,同时有一些行政部门的庇护。9 I5 \3 Y9 m, s6 |+ ^! |9 Z
首先,“国企是共和国长子”的论调纵容了一些国企非法生产行为。已落马的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曾公开宣扬:“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其实,“长子论”站不住脚,因为今天的国企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竞争的概念,更谈不上公平竞争,而今天的国企必须面对公平竞争,企业没有“长子”、“幼子”之分,只有非法与合法之别。% O. L, s, [$ Q' v; }. z% Z
其次,一些国企自恃政企不分,不惧怕法律法规处罚。国企是用纳税人的钱办的企业,是政府管理的企业。当执法部门提出关闭这些非法项目时,国企负责人根本不着急,因为这个项目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没证也自然会有政府官员替他们操心。
. E6 Q* k: @" o* t( a0 P: O 再其次,一些国企自诩为“先进生产力代表”,认为应当拥有特权。一些人始终认为,国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做大做强,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就得给他们特权。无论是矿产资源、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还是运力、市场的占有,一切都要国企优先。例如,国企可以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得煤炭资源,民企则不行,国企的煤炭资源价款可不缴纳现金而算作国家资本金注入,民企则必须缴纳现金。) G/ I+ [/ c2 `: T) M- }+ X3 {
此外,在有关部门圈定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关键领域”、由国资“绝对控制”的七大行业中,有石油、煤炭两大矿业行业。其实,这只不过是为石油、煤炭的国企垄断设置政策依据而已,结果却成了一些国企“横扫天下”、圈占优质矿产资源、非法开采的“尚方宝剑”。例如,石油行业由国资“三桶油”控制,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成品油价堪比美国。吊诡的是,三家石油央企不到我国南海去开采石油,却跑到那些战乱频仍的地区去火中取栗。这样的国企能保证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领域安全吗?
6 j- b; T9 g X" k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有法不依,袒护国企。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快出GDP政绩而给国企非法生产建设开绿灯,而国企急于规模扩张,以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这样,一些地方政府的浮躁冒进与国企急功近利一拍即合,两者携手,由此出现了“国企央企不怕非法生产,地方政府为央企国企非法生产撑保护伞,执法部门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
, x" [- s& e" F5 D/ i 还有,一些领导视察也被当成了掩护国企项目非法生产建设的工具。有时候,“先上车后买票”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们玩的一个“小花招”:地方政府和国企以“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为掩护,强行上马项目,先“生米煮成熟饭”,搞成既定事实后,请领导视察,自然而然地,非法项目就变成合法项目。实际上,这相当于地方政府和国企做了一个倒逼执法部门办证的“套”,让视察的领导往里“钻”。- ^* y; D- G& g9 g1 u1 D
由此可见,有了行政部门的“纵”与“宠”,才有国企的“蛮”与“横”。. ]$ w" l' B/ D+ Y' c5 u
如何才能避免国企“上车不买票”、“先上车后买票”?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加快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步伐,消除国企特权。一方面,有关政策法规要取消国企享有的一切特权,有关部门“打非治违”行动要敢于碰硬,坚决取缔非法生产和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建议领导视察国企项目时,先要了解被视察项目的合法性,否则容易被忽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