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7 p- Y, ~. e1 x, _, p& J# s 据报道,从今年5月开始的山西省矿井关闭专项行动目前已基本结束,山西煤矿将再度实现“国有化”,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到今年9月也将全面收官。
7 C s5 n6 X( o; o; \9 I8 K 煤炭行政主导、资源整合堪称一大盛事,但最近披露关于包头轻稀土矿整合困局,却令“危言”不得不吐。据报道,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北方稀土最终将形成由包头钢铁集团统一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和经营的“大一统”局面。据透露,这次稀土资源整合其实是由包钢集团出方案,自治区政府交由市政府执行,目标是“掌握定价权”。
) b9 M( g3 \$ s 显而易见,力拓、必和必拓足够大,所以才有定价权,因此我们也要“做大”稀土行业格局,以掌握定价权。但其中的逻辑陷阱在于,力拓也好,必和必拓也罢,都是美日欧澳的跨国资本力量,是多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乃至各国股民的自愿凝聚,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跨层级力量”与之对抗,是关公战秦琼,还是堂吉诃德战风车?也许我们始终没能理解的是,我国在铁矿石贸易中吃亏,不是因为力拓、必和必拓“太大”,而是因为我们自身技术不过关、市场不够发育。就前者而言,我国钢铁产量超过世界第二三四位的总和,但生产的大多是中下端低级产品,“面包卖不出面粉价”;就后者来说,我国钢铁市场“有省就有厂,有市就炼钢”,对内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对外互挖墙角、以邻为壑,于是乎铁矿石谈判越谈价越高。所以,我国铁矿石困局是技术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大投入、低产出、高能耗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果关系不可颠倒。
' z5 l5 t" [& D “以金价买铁矿,以土价卖稀土”,这个怪现状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问题,而不是规模大小问题。北方稀土冶炼技术发展到今天,前锋不是垄断企业,而是那些承受“不创新则灭亡”压力的民营企业。试想,一个垄断上游产品、可以通过“定价权”获取暴利的企业,会有什么生存压力创新呢?6 G" s- X7 V- Y9 z& g v0 X3 g
我们不是不要大企业,更不是不要整合,而是坚信这一进程必须是市场机制下的整合,必须是技术创新、专利主导、资本纽带推动的整合,而不是红头文件以“干部问责”定下最后期限,以具体年月日“倒逼”的“最后通牒”式的整合。) P$ ]: I+ ]( y+ F
据报道,目前江浙一带原来的技术密集型或技术型稀土企业,都开始出现放弃技术开发、专事储存原料的苗头。因为资源垄断的前景、上游垄断价格的趋势,明显要比创新开发更能获取利益。垄断从来不会鼓励创新,这是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识之一。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德国和日本朋友所说的“你们的稀土价格涨多少,我们就在终端产品上涨多少,反正你们最终还是买家”,难道还是危言耸听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