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工业报(2011年7月19日) ; k; I7 z: H9 h7 ^
日前有媒体报道,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北方交通集团煤机研究院等多名煤机核心技术人员,并获得了大量技术资料。而这一传闻并没有得到两方当事者的官方证实。3 ?9 c4 @- d# |, R+ ]4 J9 s7 z
近日,记者致电北方重工北方交通煤机事业部薛雷,他表示对此事不清楚。公司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此事还在进行中,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7 V5 M3 V. T! \# n: e. C 山河智能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根本没有听说此事。”
/ O5 j# _2 q7 _5 L0 E$ I$ V( l 在整个事件当中,北方重工采取了含糊与回避的态度,山河智能对此事否认的态度更为明确。真相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但不可否认,两家之间的确存在激烈的竞争。7 ^: O0 [5 D0 M( E
事实上,近几年多家企业一拥而入煤机行业,类似争夺人才、比拼技术的情况近年来在企业之间时有发生。) Y6 m; ?1 W; a
竞争升级为哪般* T5 X/ e' P/ y% D& Z
2000年以前,我国煤机领域的企业并不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这样的老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算不上景气。此后,随着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推动煤炭行业发展的政策,煤机企业的数量与规模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F- ] t. R7 O 世界煤机巨头德国DBT公司、美国久益(JOY)公司早在2000年就开始大举进入中国,通过并购与合作的方式占据了高端设备领域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 ^) W5 V8 T1 e- C7 t @& \/ K 中煤集团装备公司、天地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等老牌企业凭借着多年来的经验与拳头产品迅速在市场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 ~ N; e" h5 n' t! G 山河智能、三一重工、北方交通重工等工程机械、重型机械领域的企业纷纷涉足煤机领域。$ l4 G( m- H3 \2 d% K* c, {' t) P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加入煤机制造行业大军的各类中小企业数不胜数,全国煤机企业一度达到几千家。" Z7 i3 C+ y3 }! |; }0 A) h
此外,近两年来,颇具实力的煤机企业也逐渐形成。郑煤机、山东矿机、林州重机等企业相继上市,企业的规模日渐扩大。大型企业迅速形成,中小企业纷纷涉足煤机领域,无疑,这场市场争夺战将更加残酷。8 |2 ~% X7 A5 t2 V9 Z* K: T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说:“不难理解,煤机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之间会为了一个新技术、新产品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S6 d& ^5 _% R; W: ?4 ?
角逐成套与高端领域- }* S; I# S) M0 C& P2 m
“实际上,近年来大型煤机企业角力的热点主要为成套设备与高端产品。”中煤装备公司副总经理刘占胜认为。, j' |6 A* a+ H. |. j
成套设备俗称“三机一架”,即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代表采、掘综合成套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
1 H; d a5 ?: }, r0 b 国内具备“三机一架”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目前,年入洗原煤500万吨以上的选煤成套装备全部依赖进口。. N0 i, Q* d/ O1 ?3 P( o
现在,中煤集团、天地科技、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并向成套化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成套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仅达到国际20世纪末的水平。此外,在高端煤机装备领域我国煤机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W8 K! |( ?7 A7 n1 ^0 q1 o
天地科技开采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国法认为,我国高端综采装备市场几乎被国外几家厂商垄断,进口设备价格是国产设备的3~5倍,部分设备或备件价格甚至达到国产同类产品价格的10~20倍。特别是,我国煤矿工作面采煤机和大功率刮板输送机在可靠性和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v Z) ?/ p: M' b3 ]# E
据了解,通过“十一五”国产化攻关,国产高端综采设备已经部分取代进口,目前,综采设备进口已进入单机进口阶段,一些大型矿井采用部分引进设备与国产设备配套。引进较多的设备是电牵引采煤机,除整机引进外,采煤机变频器、轴承、油封和电控等普遍依赖进口。6 `0 J8 O! e8 b/ O
留住人才是关键3 ^6 }' W' g/ D: k @. |& j+ `7 A
表面看来企业在争抢市场、比拼技术,但从深层次看来是人才的竞争。
- I/ j$ Y4 X2 d7 D$ O 据了解,煤机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林州重机、山东矿机、郑煤机、天地科技的拳头产品都是靠自己研发而成的。# _- L% u2 P6 l
不少业内人士都承认在机械行业内“泄密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将人才留住,且保证企业技术的私密性成为企业近年来应对的难题。% a9 V- D6 f D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从尊重科技人才,珍惜科技人才的角度加强人才的管理。把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摆到企业重要议程上,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工资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技术含量高、责任重大的关键岗位倾斜。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培养基本稳定的队伍。此外,该人士还认为,在技术上应该建立起基础技术共享平台。让企业之间除了竞争的关系还能建立协作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煤机技术发展做出努力。
3 D' x* V# U9 j }2 I+ o6 n 而针对技术外泄的问题,中国重型机械协会常务理事长徐善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由于从业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强,当技术人员离开一家公司后,就时常顺手带走图纸,“这样不仅会遭遇法律诉讼,还会遭到经济上的重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