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9078|回复: 17
收起左侧

[资料] 地层实测剖面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026

铜板

1098

好友

技术员

积分
81946
QQ
发表于 2011-7-1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层实测剖面的意义 1.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地层单位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地层单位  2.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 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 3.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 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
一. 实测剖面线的选择
实测剖面之前的工作:1野外踏勘 2实测剖面线选择 3信手剖面图的制作.
实测剖面线选择的一般要求:
1.剖面线距离短而地层出露齐全; 2.地质构造简单,尽量选择未遭受构造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 而导致地层重复或缺失的剖面; 3.所测剖面地层单位顶面和底面出露良好,接触关系清楚; 4.化石丰富,保存完整,有利于地层时代的确定。
还有一些其它要求:
1.剖面地层出露良好,地层覆盖率<40%。 2.实测剖面的方向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一般情况下 两者之间的夹角<60° 3.当露头不连续时,在相邻地段布置短剖面加以拼结。 4.当关键地段被覆盖,且两侧一定范围无拼结对比的标志 层时,应采用探槽或剥土予以揭露。 5.剖面线经过地带较平缓,剖面线拐折少。 6.实测剖面的的比例尺按研究程度确定,一般1:1000到 1:2000为宜。 7.为了消除误差,剖面起点、终点及剖面中的地质界线点都应采用GPS定点法或传统定点法标定在实际材料图上。
二、实测地层剖面的野外工作 :
一)地形及导线测量 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和地面坡度 角,工作由前后测手二人完成。一般用地 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角,读数相差超 过3°时应重测,读数相近则采用平均值记记录中。
实测剖面必须取得的地形及导线数据:
(1)导线号: 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测绳终点为1,表内记为0—1; 第二测绳为1—2,依此类推。 (2)导线方位角(φ): 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3)导线斜距(L): 每一测段的距离。 (4)分层斜距(l): 同一测线上各地层单位的斜距,分层斜距之和等于导线斜距。 (5)坡角(±a 1 ): 测段首尾之间地面的坡角,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6)岩层产状: 测量岩层倾向和倾角(a),应记下所测产状在导线上的位置。 (7)分层号: 从剖面起点开始按划分的地层单位顺次编号。 (8)地质点位置: 记录剖面中各地质点在导线上的位置。   
二) 地层分层、观察、描述和记录
主要工作1.地层分层 (1根据岩性、岩石组合分层 2根据重要的地层界面)2.观察和描述(1岩性、岩石组合及基本层序2古生物化石3沉积相标志)
分层的基本原则:
1)按地层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分层厚度在图上大于1mm 的单层。 2)岩石成分有显著的不同。 3)岩性组合有显著的不同。 4)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不同。 5)岩石的颜色不同。 6)岩性相似,但上、下层含不同的化石种属。 7)岩性不同,但厚度不大的岩层旋回性地重复出现,可将每个旋回单独作为一个旋回层分出 8)岩性相对特殊的标志层、化石层、矿层及其它分布较广,在 地层划分、对比中有普遍意义的薄层,应该单独分层。如果其 在剖面上的厚度小于1mm,可以按1mm表示。 9)重要的接触关系,如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重要层序
必须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内容 (岩性、岩性组合及基本层序)
1.观察、描述岩层中各类岩石的颜色、岩石成分、 结构(包括颗粒的粒度、分选和磨圆) 2.观察、描述岩层中各类岩性的组合方式、单层厚及基本层序。 3.对分层岩性及岩性组合进行正式的命名,如灰白色 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灰白色薄层粉砂岩; 灰黄色厚层
灰岩夹灰黄色薄层泥灰岩。
基本层序:也叫基本地层单元,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在露头范围内观测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地史时期沉积物和沉积作用过程中自然记录的最小地层综合体,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结构单元。
必须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内容 (古生物化石)
1.首先对露头的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描述,初步确定主要类别,对时代意义强的化石类别,需仔细观察描述。2.观察描述化石的保存状况,包括保存位置、分选性及排列方向,确定是原地埋藏还是异地埋藏。3.采集时不仅采大化石,还需采集各类微体化石。4.如岩层内保存有大量个体大小不同的化石时,应当收集自幼年期至成年期一系列反映个体演化发育的标本。
必须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内容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类型1整合接触 (1连续 2间断)2不整合接触(1平行不整合 :主要特征: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具明显的剥蚀,缺失地层,通常具古风化壳、底砾岩及规模较大的冲刷面 2角度不整合:主要特征: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具明显的剥蚀,缺失地层, 通常具古风化壳、底砾岩及规模较大的冲刷面,上下地 层变质程度差别较大。)   
必须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内容 (沉积构造):
沉积构类型:1层理构造(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及潮汐层理 ) 2层面构造(波痕、冲刷痕、压刻痕 、泥裂、雨痕、食盐假品及足迹) 3准同生变形构造(常见的准同生变形构造有负载 构造、包卷层理、滑塌构造等) 4化学及生物成因构造(鸟眼构造、叠层构造)
三) 绘制地层剖面草图:
在实测剖面时,必须现场绘制导线平面草图和地层 剖面草图,勾绘每一根导线内的微地形变化,将导线号、地质点、岩层产状、标本、样品和化石采集地点的编号及剖面线经过的村庄、地物的名称标注在草图上,以供室内整理时参考。
四) 标本和样品的采集:
应逐层采集岩矿、化石标本,还要根据需要采集岩石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样品,人工重砂样品,同位素年龄样或古地磁样。标本和样品应该按规定系统编号,并在记录表和剖面草图上标记清楚。
五) 照相和描述 :
对剖面上的重要地质现象,如接触关系、沉积构造、基本层序及古生物化石等应照相和素描,并根据其在剖面的位置记录在记录表中和在剖面草图上标注。
三、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工作
一)野外原始资料的整理认真核对剖面登记表和实测剖面草图,使各项资料完整一致,并将登记表中数据及剖面草图上墨。如果出现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设法更正和补充。此外,还应将登记表上各空项通过计算逐一填全。导线平距 D=Lcosа 1 分段高差
H=Lsinа1 累计高程:剖面起点高程加各分段高程之代数和。 导线与岩层倾向夹角:导线方位角与岩层倾向的方位角之锐夹角。
二)岩层厚度的计算
若地面倾斜与岩层倾向相反,则 h=L(sinа·cosа 1 ·sinβ+sinа 1 ·cosа), 式中β为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之锐夹角。 若地面倾斜与岩层倾向相同,则 h=L|sinа·cosа 1 ·sinβ-sinа 1 ·cosа|。岩层厚度以m为单位,一般小数点后取一位数即可。
三)绘制实测剖面导线平面图和剖面图
工作程序:1总导线方向的确定 2导线平面图的制作 3地层剖面图的制作。
总导线方向的确定总导线方向:剖面起点和终点的连线的方向。 可采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出剖面的总导线方位。作图法的一般程序:按顺序将分导线方向、水平距(D)、绘制在一张方格纸上,取第一分导线之首与最终分导线之尾的联线作为总导线方向,其方位角可用量角器量出。
导线平面图的制作
1.以水平线作为总导线的方向,通常以左端为导线北西 或南西方位,右端为南东或北东方位, 2.按各分导线的水平距和方位依次画出各分导线。 3.在此基础上标出分导线号、地质点号、地层单位代号 (包括分层号)、岩层产状、地物及地物名称; 4.在地层分界处根据产状画出其走向线段。 5.在总导线的起点上端画上指向箭头,标上总导线方位。
地层剖面图的制作程序:
剖面水平底线及两端高程基线—— 根据各导线的海拔高程勾绘地形轮廓线 ——将地层分界点垂直投影到地形线上,按地层视倾角画出地层分界线 ——根据地层单位岩性及岩性组合,划上规定的岩性花纹符号 ——分导线号 地质点号 化石采集点 标本及样品编号 产状 地物名称 地层代号
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实测柱状图的内容,具体作图方法可参照以下几点: 1.在古生物化石带发育且易识别的地区,应加上生物地层—栏。 2.而在沉积构造发育,相标志清楚的地区则应加强沉积相分析,可加上沉积相 及海平面变化—栏。
3.岩性符号、岩性花纹和各种代号均与实测剖面图相同。 4.比例尺原则上也应一样,特殊情况下可以适量改变。 5.岩性以层为单位,分层描述,应用岩石的全名或突出特征来简明描述。 6.古生物化石一般类别用中文,而属种名用拉丁文。 7.“沉积构造”栏中的层理、层面构造及其它构造,一般用花纹来表示。 8.“岩性柱”这一栏中,应注意标明表示接触关系、相变和岩浆活动符号,并相应 在“岩性描述”一栏上注明“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等字样(整合不用标注)。 9.在图面许可的情况下,可标上各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 10.矿产或其他内容可在备注中注明。 11.在图上方写全图名及比例尺,图下方标上图例及填写责任表。
二. 地层综合柱状图的制作
地层综合柱状图:是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工作区范围内的若干地层柱状图的基础上综合整理而成的。它从纵向上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工作区岩性、化石和沉积相的变化特征。
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特点与制作要求:
1.岩性通常以段、组为单位,综合描述。描述要有代表性, 同时也需对区域上较大的岩相变化进行描述,相变规模大时,要在岩性柱上画上相变线。2.地层厚度以综合厚度表示,一般应包括最薄的和最厚的范围,例如20~80m。 3.化石名称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或特征性的属种。 4.一般要加上“沉积相和海平面变化”一栏,以描述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5.综合地层柱状图多和地质图配套,因此,综合地层柱状图可上色。
一、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按相关程度要求,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等方法将地质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表达在地形图上—形成地质图,不同比例尺、程度不同、要求不同。 2.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种类与比例尺 ①种类: 运用地质图、过渡型地质图、传统型地质图 ②比例尺 小比例尺:1/100 万、1/50 万 中比例尺:1/30 万、1/25万、1/20 万、1/10 万 大比例尺:1/8万、1/7.5万、1/6.336万、1/5 万、1/2.5 万
二、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程序
1.立项论证 2.设计编审 15 3.野外地质调查与野外验收 40 4.最终成果验收与出版 30 5.资料验收与汇交 15
三、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1.填图区范围
东区,断裂填图区
西区,褶皱填图区
2.基本步骤:填图后准备,填图阶段、补课阶段 3.填图前的准备(设计或计划): a.收集资料(包括地形资料,一般 1:5 万填图用 1:2.5 万地形图) b.区内踏勘 c.编写设计 确定填图单位:Ar、Pt2t、Pt3x、Pt3l、Pt3j、∈1f、∈1-2m、∈3h、O1m、C2b、C2t、P1s、
P1y、γ5、γ5 2 、γδ5 3
设计填图路线与点线密度路线布置原则是复杂区加密,简单区放稀。 路线总长度各区不少于 2km,界线点实物工作量设计,信手剖面、标本数量等。 4.填图方法与要求 a.路线间距,按设计执行
b.路线布置原则: 1)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层或地质体走向布线原则 2)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 3)穿越路线与追索路线相结合 C.路线地质观察要点 ①客观性 :客观描述路线上的各种地质现象,注意量化,如:地层单层厚度、沉积构造、产状等, 岩石中的颗粒大小等,描述现象提取信息不加成因分析。构造:褶皱各要素,断层各要素。 ②连续性 观察连续 如 N0.1 点描述完后,从 N0.1 到N0.2 之间应连续观察描述 记录连续 点向描述:N0.1 主要出露 ③一致性
记录本描述与素描图、信手剖面一致
记录本中的记录与手图上的点产状一致
④准确性
地形图上标绘的点位与实际位置误差(1:5 万不得大于 50m)一般不超过 20m(1:1
万)
地质界线现场勾绘,用“V”字型法则验证
所有地质界线必需有足够的点控制
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记录过份简单
②文图不吻合
收集不到资料,最后报告多数是用别人的或抄
d.资料整理与成图
当天整理,各类原始资料的整理
阶段性整理与最终整理:
①野薄—手图一实物之间的吻合
②成图,对工作完毕的地区联图
③根据连图与整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
(以1/5万区调规范为例)
一、地质实际材料图
1.何为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是用线条、符号、花纹等在地形图上表示出各种地质要素以外,还包含有地
质观测点及编号、地质路线及编号、各种样品采集点及编号、实测地层剖面位置及编号、山
地工程和钻孔位置及编号等内容的一种图件。并主要依据以下三个原则进行编制。
① 实际材料图是根据野外工作图(手图和清图)编制而成的。
② 是地质信息量较大的一种图件。因此,常常用较地质图比例尺大的地形图作底图。
③ 它是编制地质图的基础,因而应先于地质图编制。且不需着色。
2.实际材料图的用途
① 是检查和编制地质图和其他有关图件的基本资料。
② 是检查地质填图过程中是否完成所规定的实际工作量,是否达到精度要求的依据。
③ 是衡量填图工作质量,鉴定各种地质要素和地质信息可靠程度的依据。
3.实际材料图的基本要求
(1)准确真实,内容完备,清晰易读。(2)在图面结构上,应由图名、图幅代号、比
例尺、主图(实际材料图)、图例、责任表几部分组成。图式与地质图图式类同,图面结构
合理、图式规范。
4.实际材料图的主要内容
①地质界线、产状及地质体代号。
②地质观测点及其编号:a. 地质点圆圈直径 2mm。b. 原则上一点一号,并尽可能置于
观测点的同一方位,排列一致,字迹端正,美观整齐。
③地质观测路线(含教学路线及观察点)
应按野外实际经过的地段勾绘,并用易于区别其它地质界线的带色的线条或断线表示,
用间断的箭头表示路线的前边方向和起点、终点。
④取样位置及编号
⑤实测剖面位置及编号
⑥山地工程和钻孔位置及编号
⑦填图区范围(实习区地质材料图)
5.图式及图例
①图式
一张正规的实际材料图在结构上应包括: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主图(材料图)、
图例、责任表和下述地质图类同。
②图例
实际材料图是地质图的基础,也是最终上交成果中的配套图件,图例中的地质内容的图
例已在地质图中清楚地表示了,因此为了减小图面负担、突出主题、实际材料图的图例只含
实际材料部分即可。
图例的排序按上述内容中的②-⑦依次排列,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进行。
6.清绘着墨
①先绘地质观察点、样品采集点、山地工程、实测剖面位置及编号
②再绘其他地质界线及路线,这里应注意二点:a. 地质界线间的压盖关系,应从新→
老依次勾绘;b. 各种线条不能穿过各种符号和编号,注意避让。
7.图廓外的整饰
①图名名称
②比例尺
③责任表(放右下角)
内容包括:编图单位、单位的队长及技术负责人姓名、编图者姓名、清绘者姓名及编图
日期。
二、地质图
1.地质图的概念
地质图是以实际材料图为基础编制的,是用规定的符号(文字、颜色、线条)把某一地
区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时代地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产状、分布和相
互关系),按一定的比例尺要求、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所以,地质图是地质
工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正规地质图的图式结构
一张正规的地质图应按规范图式的具体要求的内容和布局进行编制。
在结构上应包括:图名、图幅代号(以国际分幅为单位)、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线段
比例尺)、主图(地质平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主图左侧)、图例(主图右侧)、图切地质
剖面图(主图正下方)、接图表、责任表等部分内容。
3.编图步骤
(1)准备地形底图
在国家基本比例尺正规地形图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简化后,提交合乎要求的地形底图。
(目前这一步骤,可在计算机中完成。)
(2)拟定地质体的取舍、归并、扩大表示的方案
由于地质图是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在大信息量的实际材料图中,按精度
要求进行地质内容的取舍、归并和扩大表示的方案的拟定(拟定的原则略去)。
(3)编制主图(地质图)
应严格按照“地质体取舍、归并和扩大表示的方案”,在实际材料图的基础上,去掉“实
际材料”这部分内容,把地质内容转绘(缩转)到符合比例尺精度要求的地形底图上去。
所转绘的地质体的内容、界线、代号均应与实际材料图相吻合。
(4)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内容另讲)。
(5)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图切地质剖面图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全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地下延伸情况, 直观反映其空间
构造特征。其作图程序:
① 选定剖面位置(垂直构造线方向);
② 切制地形剖面(水平、垂直比例尺与地质图等同);
③ 把相应地质界线依次投影到地形剖面线上,按各点产状绘出地质界线;
④ 上岩性花纹、代号;
⑤ 标出剖面起点、终点符号。
(6)拟定图例
① 图例应包括符号图形、文字代号和简短说明;
② 图例应包括图中所有地质体、符号、代号等;
③ 图例应放置主图右侧,其排列顺序依次为:
A.地层部分:地层排序自上而下,由新到老,依次排列出各地层单位;
B.岩浆岩(侵入岩)部分:a. 按年代由新到老排列;b. 每—期内容按类依次为酸性
岩一中性一基性一超基性一碱性岩排列;岩脉也由此依次排列。
C.构造部分:包括断层及各种构造面理、线理及其产状;断层排序先正断层,依次为
逆断层、逆掩断层、平移或走滑断层、深断层、推测断层等。
D.为实测、推测地层界线,不整合界线,各种地质体界线,各种产状符号等。
E.为其他部分内容。
(7)着色(按国家统一色标标准执行)
(8)着墨、清绘。
(9)图廓外的整饰(图名、比例尺、座标等)。
(10)图幅接图表(一般放图右上角)
(11)责任表(一般放于图右下方)
4.本次编图要求
① 因条件所限,可用透明纸成图。
② 纸宽为 29cm,要求:上方留 3cm放图名(字大小与地形图上字规格一致),其中含
1cm留天;主图宽 20cm;下部留 6cm放置图切剖面和比例尺(含留 1cm为地)。
③ 图式,除左侧综合地质柱状图不要外,其他按要求进行。
④ 成图时,借助绘出的 1/1.5 万地形地质图在自己 1/万地形图上进行放大和接图(独
立填图区完成的内容与图外地质体联接),最终成图。
三、构造纲要图
构造纲要图,是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的,它是以不同的线条、符号、颜色表示一个地区
地质构造的一种图件。
1.图式结构
包括:图名、国际分幅代号、比例尺、主图(构造纲要图)、图例、责任表等部分内容。
由于它和地质图相配套,故不再附地质剖面图。
2.主要内容
(1)构造层
是指一个地区、 一个地质发展阶段, 在一种构造环境下所形成的一套沉积建造、 岩浆岩、
变质岩、构造变形和矿产的组合。
由于同一地区、不同地质发展阶段大地构造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决定了各构造层的特征
不同。
构造层是由角度不整合来划分,平行不整合作为亚构造层来划分,并标绘图上。
填图区由于范围所限,地层单元可归为:Ar、Pt2、Pt3、∈、O、C-P、Q。
(2)断层及编号
各种不同性质的断层按规定符号表示,并注明名称和编号,如:F1、F2……
(3)褶皱及编号
各类褶皱用褶皱轴迹线表示,轴迹线的宽窄反映其核部或褶皱宽度的变化, 并注意其扬
起端或倾伏端的表示。编号:如:Fd1、Fd2……
(4)侵入体
绘出岩体界线、注明代号及时代符号,标出原生构造产状,接触界面产状等。
(5)选择代表性地层产状及构造面理、线理产状等绘于图上。
(6)整饰图面结构,如: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等。

地层实测剖面.rar

9.37 KB, 下载次数: 337

10

主题

1万

铜板

6

好友

工程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0
QQ
发表于 2011-11-2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源一定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7

铜板

2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230
发表于 2012-7-1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93

铜板

6

好友

工程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6
发表于 2012-11-25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好,要是有图件说明就更好了,或者是把实际材料图,或者是实测地质剖面图野外原始纪录与最终图件等说的详细些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55

铜板

13

好友

工程师

咖啡+加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
发表于 2013-3-2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好

谢谢
做有把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万

铜板

0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112

爱心勋章地信元老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地信专家组VIP勋章贡献勋章成就学员勋章

发表于 2013-3-2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测地层剖面文字描述很详细,在数字化的当下最好将上述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程序系统,实现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室内制图数字化。以提高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26

铜板

3

好友

技术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4
发表于 2013-8-1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qm57 发表于 2013-3-23 14:27
实测地层剖面文字描述很详细,在数字化的当下最好将上述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程序系统,实现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 ...

很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万

铜板

2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9895

灌水勋章宣传勋章

发表于 2013-10-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铜板

0

好友

技术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
发表于 2015-3-2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好  tfq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6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7-3-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