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2
1.1 土地利用现状. 3
1.2 土地利用的特点. 3
1.2.1 以农用地为主,工业用地近年增长较快. 3
1.2.2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3
1.3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3
1.3.1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3
1.3.2 土地利用集约度和规模效益较低. 4
2 规划目标. 6
2.1 总目标. 6
2.2 具体目标. 6
2.2.1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6
2.2.2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6
2.2.3 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 7
2.3 土地利用原则、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7
3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8
3.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8
3.1.1 原则. 8
3.1.2 调整方案. 8
3.2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
3.2.1 农用地. 11
3.2.2 建设用地. 11
3.2.3 未利用地. 12
4 土地用途分区. 13
4.1 基本农田保护区. 13
4.2 一般农地区. 13
4.3 林业用地区. 14
4.4 城镇建设用地区. 14
4.5 村镇建设用地区. 14
4.6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区. 14
5 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 16
5.1 耕地保护. 16
5.1.1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利用各种渠道补充耕地16
5.1.2 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16
5.2 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16
5.3 管护措施. 16
5.3.1 经济补偿. 16
5.3.2 政策引导. 17
5.3.3 公众参与. 17
5.3.4 监控监督. 17
6 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18
6.1 允许建设区. 18
6.2 有条件建设区. 18
6.3 限制建设区. 18
7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20
7.1 工业项目用地. 20
7.2 交通水利和能源用地. 20
7.3 城市建设项目. 20
7.4 其他建设项目. 21
8 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22
8.1 土地整理. 22
8.2 土地复垦. 22
8.2.1 “三旧”用地复垦. 22
8.2.2 废弃特殊用地复垦. 23
8.3 土地开发. 23
9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4
9.1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24
9.2 土地生态规划建设. 25
9.2.1 基础性生态用地规划. 25
9.2.2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 26
9.3 土地生态建设的保障措施. 26
9.3.1保证生态型用地,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26
9.3.2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防止工业污染和其他公害27
9.3.3 加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27
9.3.4加强环保意识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程中28
10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29
10.1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9
10.2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9
10.3 科学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29
10.4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29
10.5 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规划的动态管理30
10.6 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强化公众监督职能. 30
10.7 提高相关法律意识,切实加强土地规划执法监察30
附表32
附表1太平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33
附表2太平镇基本农田结构分解表. 34
附表3太平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5
附表4太平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36
附表5太平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37
附表6太平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面积统计表. 38
附表7太平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39
附表8太平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41
附表9太平镇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 42
说明书. 43
1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44
1.1 上轮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 44
1.1.1 耕地保护目标实施情况. 44
1.1.2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实施情况. 44
1.2 上轮规划取得成效分析. 44
1.2.1 经济效益. 44
1.2.2 耕地占补平衡. 44
1.2.3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得到切实的加强. 45
1.2.4 土地利用程度提高. 45
1.3 上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1.3.1 规划目标单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不相适应45
1.3.2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不够合理. 46
1.3.3 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衔接程度不够46
2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47
2.1 经济转型期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 47
2.2 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 47
2.3 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需求. 47
3 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48
3.1 准备阶段. 48
3.2 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阶段. 48
3.3 综合协调平衡和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48
3.4 成果验收与上报审批阶段. 48
4 规划的指标思想和原则. 49
4.1 规划指导思想. 49
4.2 规划原则. 49
5 规划基础资料与数据来源说明. 50
5.1 主要社会经济基础数据说明. 50
5.2 土地基础数据说明. 50
6 土地利用现状. 52
6.1农用地. 52
6.2 建设用地. 52
6.3 未利用地. 52
7 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 53
7.1农用地供需情况. 53
7.2建设用地. 54
7.2.1城乡建设用地. 54
7.2.2 交通水利用地. 54
7.2.3其他建设用地. 55
7.3未利用地. 55
8 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 56
8.1 社会经济指标的确定. 56
8.1.1 人口指标. 56
8.1.2 城镇化水平. 57
8.1.3 地区生产总值. 58
8.1.4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8
8.2 建设用地规模. 58
8.2.1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59
8.2.2 农村居民点规模. 59
8.2.3 交通水利用地. 59
8.2.4 其他建设用地. 60
8.2.5 建设用地总规模. 60
9 各类用地结构与用地调整说明. 61
9.1 农用地结构调整. 61
9.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61
9.3 未利用地调整. 62
10 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的说明. 63
10.1 土地用途分区说明. 63
10.2 城镇建设空间管制说明. 63
11 耕地、农用地保护情况说明. 65
12 基本农田调整说明. 66
12.1调入基本农田的说明. 66
12.2调出基本农田的说明. 66
12.3基本农田调整后的总体情况. 67
13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的依据. 68
14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的依据. 69
14.1 土地整理项目安排. 69
14.2 土地复垦项目安排. 69
14.3 土地开发项目安排. 69
15 规划协调情况. 70
16 规划实施措施制定的依据. 71
16.1 法规条例依据. 71
16.2 相关规划和资料依据. 71
16.3 理论依据. 72
17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73
17.1 规划基础数据可靠,规划依据充分. 73
17.2 规划重点突出,用地布局较为合理. 73
17.3 规划控制指标合理可行,切合清新实际. 73
17.4 扩展边界划定合理,有利于规划期内的用地布局调整73
18 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 74
18.1 技术路线. 74
18.2 影响识别. 75
18.3 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 75
18.4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75
19 规划成果. 77
19.1 文字成果. 77
19.2 表格成果. 77
19.3 图件成果. 77
19.4 数据库成果. 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