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1-7-12 10:18 编辑
论文标题: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斑岩型金矿热液蚀变及黄铁矿标型研究
论文作者:叶青
论文导师:李胜荣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论文页数:60页
格式: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
摘要:
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床是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床。本文研究的是金厂“18号矿体”,陈锦荣等(2000)研究表明此矿为岩浆穹隆型,主要受环状构造控制,应以构造蚀变岩型模式找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本文以3个钻孔岩芯为基础,通过对该矿体的热液蚀变特征、磁化率特征以及黄铁矿标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矿体及其围岩主要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硅化、高岭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2、以花岗岩为原岩的蚀变岩磁化率递降顺序为:绿泥石化-绢英岩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硅化。 3、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标型演化特征为:成矿早期以立方体为主,主成矿期以五角十二面体为主。 4、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的研究表明:黄铁矿中以硫亏损黄铁矿占优势;As,Sb,Se和Te以类质同象形式代替S;Co、Ni以类质同象形式代替了Fe,且Cu、Pb、Zn部分以机械混入物赋存于黄铁矿中。 5、黄铁矿晶体结构标型的研究表明:黄铁绢英岩(I)和多金属硫化物(IV)晶胞参数较大,与As+Sb+Se+Te值较高相对应,但是早阶段的晶胞参数值较大比较特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6、综合矿区地质、矿体展布、矿石类型、热液蚀变及其分带等特征,认为“18号矿体”为斑岩型金矿,并与构造蚀变类型相伴生。 据热液蚀变、磁化率、黄铁矿形态及化学成分标型的矿物学填图,认为“18号矿体”-400m以下在ZK18-4号孔金矿化较强,尤其应加强对ZK18-4孔及其邻区深部的勘查。
关键词:热液蚀变; 磁化率; 黄铁矿标型; 金厂斑岩型金矿; 黑龙江
目录:
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Abst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1.3 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下元古界黑龙江群
2.1.2 上古生界黄松群石炭—二叠系
2.1.3 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
2.1.4 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
2.2.2 断裂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构造-岩浆活动
3.2 金厂斑岩型金矿展布特征
3.3 斑岩型金矿矿石特征
3.3.1 矿石类型及其含金性
3.3.2 矿石矿物组合及主要矿物特征
3.3.3 热液蚀变矿化阶段
第四章 热液蚀变
4.1 热液蚀变类型及特征
4.2 热液蚀变分带
4.2.1 单孔热液蚀变的空间分布
4.2.2 金厂斑岩型金矿热液蚀变的分带性
4.3 对金厂斑岩型金矿的认识
4.4 热液蚀变的深部及外围找矿意义
第五章 岩石磁性
第六章 黄铁矿形态标型研究
6.1 黄铁矿形态基本特征
6.1.1 3 孔黄铁矿形态基本特征
6.1.2 与乳山石英脉型金矿黄铁矿的比较
6.2 金厂斑岩型金矿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演化特征
6.2.1 ZK18-1 孔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
6.2.2 ZK18-4 孔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
6.2.3 ZK18-5 孔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
6.2.4 金厂斑岩型金矿不同阶段演化特征
6.3 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6.3.1 ZK18-1 孔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6.3.2 ZK18-4 孔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6.3.3 ZK18-5 孔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6.3.4 黄铁矿形态与蚀变关系初步探讨
6.4 黄铁矿形态成因探讨及找矿标志
6.5 黄铁矿形态填图及找矿意义
第七章 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
7.1 方法及结果
7.2 黄铁矿化学成分基本特征
7.3 黄铁矿元素的赋存状态
7.4 不同阶段黄铁矿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7.5 不同标高黄铁矿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7.6 金厂斑岩型金矿黄铁矿化学成分找矿标志
第八章 黄铁矿晶体结构
8.1 方法与结果
8.2 黄铁矿晶体结构找矿标志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简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