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V/ ?' b" L$ c; o6 ]) ~
镇江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名城,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拥有宝华山、茅山、南山、圌山等众多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和自然景观,这些山体既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地。镇江不少山体历经几十年的开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破损的山体既有碍观瞻,也严重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此,镇江市人民政府已于2002年底全面禁止辖区所有风景名胜区及森林保护区等禁采区的开山采石活动,并委托江苏地调院对圌山、青龙山等影响景观、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闭矿山进行全面治理,重塑镇江秀美的山川景观。
# K: u# Y% L0 j% r2 J/ y 大风起兮尘飞扬
% h8 U/ x5 R, l% L$ [+ Y v 圌山、青龙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位于镇江市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内,北面濒临长江水岸,南面毗邻镇江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圌山雄峙江浒,扼锁大江,为宁镇丘陵东端最高峰。青龙山则为镇江市东西向生态廊道之一。然而三十多年高强度的开采,原有的自然山体已不复存在,留下的是高低不平的断壁残垣。从镇江新区多条交通干道、圌山风景区清晰可见圌山、青龙山黄褐色巨大裸露边坡。矿区普遍存在的白色污染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显得尤为醒目。陡峭危岩、悬石和险石赫然映入视野,矿区内废弃土石随意堆放,大风一起,沙尘飞扬,尤其是雨季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 D" X7 [, o0 I1 l7 a0 i" B 据江苏地调院调查,圌山、青龙山10个建材矿区宕口共发生土体滑坡和岩石崩塌等灾害31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84处。 大面积闲置矿山废弃地是镇江新区扬尘污染的元凶。潜在的地质灾害时刻威胁附近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造成大面积的土地闲置,阻碍了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进程,严重影响了镇江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城市形象。
3 f5 w7 f. c! X, ^' n# r 蓝天、碧水傍青山
" v$ y0 Z$ H8 P7 f" _ 为全面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重塑“蓝天、青山、碧水”的良好人居环境,改善镇江市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镇江市人民政府与时俱进,委托江苏地调院于2010年初着手对圌山、青龙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治理,预计用两年时间完成。
/ F1 K5 C/ I# \+ P! |" a+ y 目前,镇江正大力开发圌山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圌山的内在价值,力争建设成为镇江市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并将青龙山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镇江新区的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和谐镇江,倾力打造绿色长江山水风光带。因此,圌山、青龙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8 O+ x) R; k+ P v: V
作为2010年度中央财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该治理项目总经费预算约8294万元,其中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3500万,其余4794万元由镇江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解决。3个关闭矿山治理总面积达108万余平方米,其中治理宕底废弃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边坡治理绿化面积52万余平方米。# P. U' l% k; G$ K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本着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最终达到防灾减灾、实现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目的。首先通过人工削坡减载排险等手段,消除矿山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山体边坡的稳定性。其次是因地制宜地对边坡进行治理,使最终绿化边坡达到稳定、美观的视觉效果。最后对采坑废弃地进行治理,挖高填低,平整土地,复垦复绿。6 W/ ^2 Y M# c
经过治理,矿区生态环境将得到较大改观,最终获得1千余亩的绿化用地,治理利用废弃矿坑形成约12公顷水面,与周边自然山水浑为一体,宜景造景,恢复圌山、青龙山沿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秀丽风光;大大缓解镇江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了安全舒心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了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圌山风景区的景观品质,改善镇江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镇江新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同时,也将改善镇江市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吸引众多的商贾来此投资,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及人民收入水平,增加旅游收入和财政收入。
9 L: U+ c5 u3 K圌山、青龙山的自然生态式治理为建设“生态镇江”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生态江苏建设意义深远。江苏地调院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治理成功的实例和经验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向更深更广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