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1-7-10 00:26 编辑
书名:广西高龙卡林型金矿的成矿与找矿
作者: 胡明安、庄新国、赵颖弘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出版年: 2003年3月
页数:237
格式:pdf
附件:2
内容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黄金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
本书研究目的为:通过矿床地质学、矿床地球化学、矿床生物 -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弄清高龙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形成机理;了解高龙金矿床与地层、构造的关系;探明高龙金矿成矿规律,并运用新理论、新方法,确定成矿模式;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内圈定 1~2 个找矿靶区。
主要研究内容是:(1) 研究高龙穹隆的形成机理、矿区断裂构造的特点、演化历史及其与成矿的关系;(2) 研究工作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的岩性组合 , 含矿容矿性质、变形机制及其与 金矿化的关系;(3) 查明区内地质热动力性质及其过程,研究地质热事件与地层变形、断裂构造和成矿的关系;(4) 研究区内各时代地层中有机质类型、性质、成熟程度、演化产物及其对成矿的影响;(5) 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时空规律;(6) 确定高龙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方向 , 确定找矿靶区。
目录:
一 概述
第一章 高龙金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
二 金的成矿作用与大地构造
三 高龙金矿床成矿作用的时间—空间—成矿物质
四 高龙矿区及滇黔桂成矿区的大地构造运动特点
五 高龙金矿床的形成与中国陆区地球物理场
六 区域地球化学场与中国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第二章 高龙金矿床的含矿岩系——右江盆地的构造演变过程及其沉积物特征
一 区域地层
二 矿区地层
三 右江盆地格局
四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
五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百逢组浊积岩地层及其沉积学特征
六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百逢组浊积岩的沉积学研究
七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及初步分析
第三章 高龙矿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
一 构造变形组合分析
二 构造变形序列
三 控矿构造分析
第四章 高龙金矿床的两大成矿系统——原生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与氧化的风化壳型金矿
一 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
二 矿体、围岩及围岩蚀变
三 矿石
四 金的赋存状态
五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六 原生的微细浸染型矿石与氧化的风化壳型矿石
第五章 高龙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一 高龙矿区和桂西北地区地层及岩浆岩的含金丰度
二 高龙矿区岩石及矿石的主要化学组成
三 高龙矿区围岩地层及矿石的微量元素组成
四 高龙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五 高龙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六 高龙金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七 高龙矿区标本的显微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的微观信息
第六章 高龙金矿床中的有机质——矿床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
一 矿床中有机质的显微岩相沉积学特征
二 矿床中有机质的含量、分布及其成矿地球化学意义
三 矿床中有机质的抽提溶解及其产物的成矿地球化学意义
四 矿床中有机质易溶有机化合物的族组成分析
五 矿床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矿地球化学意义
六 有机质多项参数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七 矿区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质成熟度
八 矿床有机质的显微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第七章 高龙金矿床的形成原因与盆地流体
一 盆地流体的类型及成因
二 盆地流体和岩石的相互作用——矿源岩与成矿流体
三 高龙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热事件
四 盆地流体的迁移机制
五 盆地流体的成矿
六 高龙金矿床的表生变化及次生富集
第八章 高龙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障及成矿模式
一 盆地演化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控制
二 盆地演化对含矿流体形成的控制
三 成矿地球化学障
四 矿床成因、成矿过程及成矿模式
第九章 高龙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靶区
一 主要特征
二 成矿规律
三 找矿靶区
小结
参考文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