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岁尾,从国土资源部传来一条好消息,天津市与重庆市、福州市一起被国家正式命名为首批“中国温泉之都”。这一荣誉的得来,既是地质工作者数十年努力的结果,更与许多人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这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李四光。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本市就在位于老西开的原天津建津洗染厂院内(今宝鸡道2号景阳里小区后身写字楼处),开凿了一眼水温为34℃的地热井。这眼井是法租界当局为解决租界用水而决定开凿的,由上海“Eaydly”公司负责施工,北疆博物院的黎桑博士负责地质方面的指导。从1935年10月14日开始钻探,到同年12月22日结束,井深为861.5米,自流量每小时达到326吨,该井是迄今为止产能最高的地热井。上世纪60年代,本市在进行地震监测时,发现了部分地区存在着成片分布的地温异常,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引起了李四光的高度关注。1970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的李四光不顾年迈体弱,亲自莅临本市考察地热工作。他参观了红旗鸭厂和河北宾馆,听取了上述单位及有关部门地热调查和应用的工作汇报。晚上,在会见市领导时,就天津的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依然关注着天津地热工作,多次听取天津地热工作的情况汇报。1971年4月李四光逝世时,在他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几张小纸条,上面记录着一些待办的事情,其中一条就是有关天津地热工作的指示。
概括来说,李四光对天津地热工作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他本人创立的地质力学观点,对地热勘查工作给予理论指导。他指出,地球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热库,有源源不绝的热流。新华夏构造不仅有石油,而且存在着地热。地质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弄清地质构造的性质、查明热异常的变化与断裂的关系。在勘查方法上,他主张充分利用物探方法,并适当打些浅钻,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断裂活动。二是对地热利用方向给予充分重视和肯定,认为天津的中低温地热的利用具有开创意义。他在参观了红旗鸭厂的养鸭车间和温室大棚后指出,天津综合利用中低温地热从事温室种植、家禽养殖、居民洗浴和冬季供暖,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业,具有开辟道路的意义。像天津这个城市,市区就有三百多万人(当时的数字),利用地热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煤炭资源,广大群众是欢迎的。三是对天津的地热勘查给予组织上和技术上的支持。李四光责成当时的国家计委地质局,要把天津地热开发利用作为一个试点,组织研究支持天津工作的方案。他还指示地质科学院等十多家教学、科研单位,从技术上、人员上支援天津从事地热调查工作。当时的市革委会根据李四光的意见,也提出了要把开采地热与采煤、采油放在同等地位的工作原则,并于1970年12月,立即着手组建了地热地质队伍,不久又成立了由13个区、局单位组成的“地热会战指挥部”,统筹地热勘查、开发和利用工作。
四十多年来,正是遵循李四光的嘱托,本市地质工作者经过辛勤工作,已圈定了10个地热异常区,勘探评价了8个大中型地热田,探明年可采储量8378万立方米。作为本市优势矿产资源的地热,其应用领域已从单纯的工业、农业领域延伸到冬季供暖、旅游度假、温泉洗浴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已形成了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的地热产业应用体系,仅地热采暖面积就达124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省原煤消耗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万吨,节能减排效益十分显著,亦使天津成为全国当之不愧的“温泉之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