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1-7-7 09:27 编辑
论文标题:大庄子金矿控矿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论文作者:周国发
论文导师:邓军;吕古贤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论文页数:82页
格式: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
摘要:
大庄子金矿为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产于胶北地体与胶莱断陷盆地拼合带的荆山群地层中,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类型。 通过与焦家、玲珑及马家窑矿床形成过程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体产出与岩体、断裂空间位置的对比,获知大庄子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是多源的,既有下地壳物质来源,也有荆山群地层物质来源。矿体与岩体空间关系,以及围岩方面亦是有差别,因而形成独特的大庄子金矿床类型。 大庄子金矿控矿构造具有韧—脆性剪切特征,早期形成者为韧性剪切,后期叠加脆性断裂,使金元素富集,从而控制着大庄子的各个金矿体。根据后期脆性断裂构造的走向主要分为NNE、NE、EW三组,最重要的为NNE向,其中倾角较缓的NNE向主断裂控制着大庄子Ⅰ-1号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而其下盘倾角较陡的同一走向断裂则控制着Ⅱ_1-Ⅱ_4号矿体,剖面上形成“入”字型;NE向控制着含金石英脉矿体;EW向断裂为后期断裂,对早期形成矿体起到破坏作用,尤其是对Ⅰ-1号矿体空间位置的错动。 通过围岩与矿体的稀土、δ~(34)S、碳酸盐中碳氧、包裹体中氢氧同位素的分析,得出成矿流体的水热液有多种来源,既有岩浆热液水,也有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既有下地壳深部来源,也有荆山群地层来源。通过对比分析成矿流体与围岩蚀变、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获知成矿流体对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大庄子类型)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依据已知胶西北典型矿床矿化分布规律结合大庄子已开采的金矿成矿时的温度等条件,开展了矿区深部矿体预测实践;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法井下划分蚀变岩带及结合构造综合分析,对矿区F_1断裂北部进行了成矿预测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床类型,控矿构造,韧-脆性剪切,成矿流体论文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范围
1.3 前人工作和成果
1.4 有待解决的问题
1.5 要解决的问题
1.6 本次开展的主要工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4 矿产
3 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类型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地质背景
3.1.2 矿化带特征
3.1.3 矿石结构构造
3.1.4 矿石矿物组成
3.1.5 成矿阶段
3.2 矿床类型
4 矿床控矿构造
4.1 控矿构造地质特征
4.1.1 韧性变形带
4.1.2 脆性断裂带
4.2 构造控矿作用
4.3 控矿构造定量化分析
4.3.1 石英亚颗粒法
4.3.2 磁组构法
3.3.3 节理统计法
4.4 小结
5 成矿流体
5.1 成矿流体与围岩蚀变
5.1.1 质量平衡计算原理
5.1.2 质量平衡计算方法
5.2 成矿流体与构造
5.3 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
5.3.1 成矿流体水热液来源
5.3.2 成矿物质来源
5.3.3 成矿物质搬运形式
5.3.4 成矿流体成矿作用
5.4 小结
6 成矿预测
6.1 成矿预测理论依据
6.2 成矿预测实践
7 结论
7.1 主要认识
7.2 有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