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按形状分: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状裂缝和网状裂缝:按有无荷载可分: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按路面有无沉陷分为:沉陷性、疲劳性裂缝和非沉陷性早期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
2.1设计原因
①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以至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②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2.2材料因素
①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石油必过低);炒制过火。
②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
③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
④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2.3气候因素
①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
②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
③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辗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
④半刚性基层养生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
⑤半刚性基层养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洒铺封层或透层油,随着暴晒时间的增长产生干缩裂缝。
⑥施工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⑦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温度低,内部较热,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易引起路面表面切断。
⑧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碾压方式不正确易产生横向裂缝。
2.4超载因素
①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
②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低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
③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
④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
3、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3.1设计措施
①在设计中,充分估计和预测远景交通量,适当考虑吧超载车辆的比列,适当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标准。在设计半刚性路面结构时,优先选用抗压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
②设计地下管线的埋深不能高于路面以下30cm。
3.2材料措施
①选择适合的道路材料和面层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组织设计,确定沥青路面厚度。
②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石棉或木质纤维料或采用较厚的沥青面层减少或延缓由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
③面层沥青尽量选择低稠度、髙延度、低含腊量的优质沥青,在满足稳定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必要时可选用干性沥青。
3.3施工措施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等,压实度达到规定值;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使沥青混合料级配最佳,矿料拌合粗细均匀一致,严格按配合比控制油石比;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沥青混合料加热过度“烧焦”;混合料自加工厂运到现场气候较低时,应覆盖油布保温;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摊铺沥青混合料厚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压路机在对沥青路面进行碾压时,车辆禁止在新压路面调头,碾压的速度不宜快;在半刚性基层施工中,控制压实的含水量;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宜采用全路宽整幅摊铺,避免纵向分幅接茬;半刚性基层碾压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生,潮湿养护5—14d;刚性基层施工后,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并在养生期结束后及时浇面层。
3.4超载措施
①适当增加路面厚度,使用更优质材料提高路面整体强度。
②增加车辆的后轴,改善车辆对路面的作用发展双后轴及对后轴大型载货车辆,避免道路的早期破坏。
③执法从严,限制车辆超载运输,避免道路的早期破坏。
4、裂缝的治理
第一,一经发现裂缝后应立即修补以免水通过缝渗透到基层,造成基层破坏而影响面层。对于较小的很像裂缝和纵向裂缝,缝宽在6mm以内,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可用灌入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缝宽大于6mm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第二,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治,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大面积龟裂、网裂采用加封层或沥青表面处理。严重龟裂、网裂应对基层进行补强。
第三,碾压中出现微裂缝,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复压,消除裂缝。
第四,因土基、路面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足引起的破损,应处理路基或基层,然后在修复路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