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1 V1 z+ T3 r
% Y1 q6 F- T2 s' ^1 c% q4 M[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5 j% @) H3 W! V- u4 V( G5 u. F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地质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使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地了解《决定》出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通报。
( O! l/ p+ I- _: N+ W% D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同志、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廷山同志。下面请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同志通报《决定》出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4 u. e( i( x1 B
(2011-06-21 09:59) | |
* I6 r9 X/ }; n1 x[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Q1 d3 B% z0 }. X# h, _
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这是国务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新时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下面,我就《决定》出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向大家作个通报。
1 `2 d4 G2 y# O9 H(2011-06-21 10:08) | |
|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一、《决定》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 u) ?0 W) K: M) ^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除偶发特大地震外的第一大自然灾害,防范形势十分严峻。2003年国务院颁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后,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手段,加强调查评价,开展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项目,加强汛期等重点时段和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重点地区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受脆弱的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所限,我国地质灾害历来多发频发,加之近年来受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地震、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防治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特别是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部分地区前旱后雨,瞬时暴雨,持续强降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灾情之大、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惨重为历史罕见。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代国务院起草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按程序上报。
& d5 t8 w# Z* x为此,我部组成专门班子,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部党组先后三次专门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起草并向国务院上报了《决定》代拟稿。之后,在国办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又先后多次对文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决定》起草和修改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充分征求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地方政府和有关专家意见,并先后于去年9月中旬和今年4月上旬两次征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国务院24个部门和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编办、总参作战部、武警部队、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各方的修改建议作了认真吸收采纳,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今年6月1日,国务院第157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送审稿)。
+ C8 _6 \2 y: d6 N# y- \: u(2011-06-21 10:09) | |
| 1 H' d* J. p' Q: R3 J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五大原则,两期目标、四大体系、六大举措、二十六条具体措施)' W7 u0 P8 e, ?1 y2 E7 p
《决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薄弱环节,在隐患调查评估、监测预报预警、综合防治措施和加强应急救援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任务和措施。在内容上,注重加强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政策措施、工作规则的衔接。在工作推进上,注重地质灾害防治与其他灾害防范应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统筹协调,以利于整合资源,综合治理。概括性起来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
' c- x. `2 K) s+ c6 Y' G! E(2011-06-21 10:06) | |
|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总体定位方面:一是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为核心,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二是提出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专群结合、群测群防;谁引发、谁治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等五项原则。三是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及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 R/ U( E" e3 J# H" ^- f/ W3 K
防治措施方面:一是围绕“四大体系”建设,提出了全面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有效规避灾害风险、综合采取防治措施、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健全保障机制六大措施。二是在6大措施里面,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内容比较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 W# X$ v6 K% {! g7 U% e9 \, n(2011-06-21 10:09) | |
|
0 I1 u8 V8 |8 ?, \9 H[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改革创新方面:一是理念创新。提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二是体制创新。主要是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地方政府的防灾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三是机制创新。主要是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与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相适应的专业监测、应急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加大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设立国家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和群测群防员补助资金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围、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统筹各方资源抓好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尾矿库隐患治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水平。四是手段措施创新。在监测预警方面,提出建设气象、水利、国土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在加强监测预警基础上,更加突出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开展搬迁避让和临灾避险,有效规避灾害风险。" F( o/ |, U; a$ {' J
《决定》是继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之后,专门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出台的国土资源领域又一纲领性文件,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坚强决心,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部将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决定》,为完成《决定》赋予的使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3 n L' a3 i& b) Y( ?(2011-06-21 10:10) | |
|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接下来,请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廷山同志通报今年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1-06-21 10:15) | |
| 9 i+ s1 ~, X; \" Z1 y5 A/ N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一、通报全国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v) ]& I8 P# N9 U% S& K0 i6 M
(一)今年1-6月全国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 H+ k! q/ L3 m: c进入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在部分地区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由于此次降雨过程与前期降雨落区重叠,地质灾害防治面临严峻形势。我部高度重视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亲自部署防灾减灾工作。; j- X I- N: q# F
今年1-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442起,其中滑坡168起、崩塌147起、泥石流20起、塌陷97起、其他地质灾害10起。造成51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17亿元。灾害引发因素以降雨、融雪等自然因素为主,占总数的81%。总体而言,1-5月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较往年同期偏少。6月份,受降雨增多的影响,地质灾害呈现多发的态势,截至6月14日,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292起,造成20人死亡失踪。1-5月,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6起,避免人员死亡1667人,避免经济损失2.05亿元。0 P' A+ K2 u& d( ~0 Z: i: W( e
(2011-06-21 10:13) | |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二)近期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 i6 E$ ~$ b5 j4 [" {1.及早部署,全面动员; M- C, w' j; {
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积极主动地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月23日,我部召开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趋势预测。3月初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28号),对全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4月12日,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重点对防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今年以来,我部针对气候变化等情况发出防灾通知12次,及时督促指导有关地区做好降雨、雨雪冰冻、融雪等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在年初研判防灾形势的基础上,多次通过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部署、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福建、广东等省针对第3号热带风暴、区域性降雨等多次发文发电,部署防治工作。9 W3 d1 o/ m+ z- ?
2.督促检查,全面落实4 T. ^, i. [5 g
我部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派出20个检查组,对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甘肃、青海、重庆等重点省份进行了检查。5月12日至16日,徐绍史部长率队赴云南、广西等地检查指导工作。5月27日至30日,徐绍史部长、汪民副部长率队对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 J# S1 X, v( q6 }) c8 b( k) U
检查工作组通过听取省、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工作汇报,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现场,查阅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汛期值班日志、汛期地质灾害电话传真记录簿、地质灾害巡查记录表、群测群防监测记录本、防灾避险明白卡以及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速报制度、所发的其它重要文件等台帐资料,系统地了解了各地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地区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又通过省内分片检查或者各地区交叉检查的方式,对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 s& |1 C5 x# @) n ?1 X' ~从检查的情况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灾责任;紧密协作配合,形成了防灾合力;深入排查巡查,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转移避让;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处置得当,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已制定和落实。
, L. N, p( i8 h" b, m(2011-06-21 10:18) | |
| % [3 t, c+ {7 n' c* I" C3 p# D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3.广泛宣传,抓好培训3 @0 I2 s$ y) x, ?# \, Z4 I: K
2011年,我部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开辟地质灾害防治专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唤起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共刊登有关文章10余篇。制作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片4期,在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播放,对全国69万个行政村的党员干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制作6个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片,向地质灾害严重省份赠送近3000套,并提供电视台播放。组织部级专家20余人次,对小学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向相关人员赠送《核事故公众防护问与答》、《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等书籍2000余套。各地也通过知识讲座、专家访谈、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普及防灾知识,提升社会各方面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水平和防范能力。% ?7 z# T0 R: E5 v: {; Y E! ^- S
4.着眼基层,提高能力
2 ]* A) P; D {2 g# |% G4 W我部继续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县(区、市)为对象的群测群防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等的“十有县”建设,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按照计划,今年我部将推动全国再建成至少200个“十有县”。我部继续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在年初部署的基础上,在检查过程中专门了解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情况,并督促各地进一步大力开展针对隐患点周边群众的演练,提升临灾避险能力。福建省部分地区将演练情况制作成宣传片,在地方电视台滚动播放。
" M, B) ?- B# x; B+ v5.快速响应,有序避险% P6 T6 y( f# P0 u/ W
立足防大灾、应大急、抢大险,我部在中编办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我部编制印发了《国土资源部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程序》。各地也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江西省印发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明确了18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要求。通过各地的积极努力,今年1-5月,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6起,避免1667人的伤亡以及2.05亿元的经济财产损失。4 ?0 R" X' z v0 V; |
(2011-06-21 10:22) | |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总体上看,进入汛期以来,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反应迅速、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灾造成的损失。防范地质灾害的工作正在有序地展开。但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部分管理人员、监测人员和群众防灾知识缺乏,防灾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有的抢险应急工程未能及时实施,一些威胁人民群众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没能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技术力量薄弱,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少,防灾工作难度大。四是还存在部分人员防范意识淡薄,少量施工场所防范措施未完全落实。 (2011-06-21 10:25) | |
| ! X9 Q& S& |8 I3 g: v1 S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三)近期全国地质灾害形势分析。
* [8 N7 q5 L! G7 [2 p, A W进入6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主汛期。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这些地区将进入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总体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可能较5月偏重,多数灾害将可能发生在我国的西南、中南和华东局部山区,同时应注意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l1 e( S) @: r, d
(2011-06-21 10:22) | |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二、通报国土资源部近期贯彻《决定》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安排。& N: G0 Q( P7 E: b: y0 i1 `2 q
我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近期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0 L2 d9 X1 L% z( R$ d( V8 U一是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后,由我部组织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视频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决定》,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治工作。
6 }( E* {1 _. }% _) v9 G二是按照国务院贯彻落实《决定》的有关分工要求,做好有关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和地区开展相关领域、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范。/ ?+ E0 p" V2 M2 E; C4 O; ?) ?
三是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建设座谈会”,传达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决定》,了解各地“五条线”建设进展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工作。8 ?: K6 b+ f4 [/ f0 q2 q
四是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院士、专家座谈会”,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听取院士、专家意见。
7 v- r* }9 D$ d' p6 g五是配合《决定》出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v0 q) ?5 Z3 I8 E# @
此外,我部将按照工作安排,重点抓好当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日常工作,落实好《决定》的有关要求。
9 o/ ~8 f- d/ v& l0 x% `- j. v一是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及信息报送工作;
+ K7 g4 ?" f( k1 T, y二是及时派出专家组,重点加强强降雨、台风影响期间重点地区防范工作;- Q% z, _7 D8 s# H9 Q
三是联合中国气象局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 ^/ x* A. B# f# C {" ~四是指导开展重大隐患点应急演练;3 G2 K- s7 o" O1 N- b# O0 k+ N# z- H
五是指导做好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G0 K' M" b `$ v, A3 T7 Z( N! i
六是继续执行重点时期区片专家驻守巡查指导,重点指导做好三峡库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3 ^' }( D! Q7 x7 W1 W: B2 |
七是组织力量,有序有力有效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和应急处置;# i- [5 k! ?) K, |4 f
八是加快《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修改完善及报批;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
' [2 r. B+ v- p0 W1 @(2011-06-21 10:32) | |
| e: g8 H6 c2 p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有关《决定》的情况就给大家通报到这里,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2011-06-21 10:32) | |
| [记者提问] 我是国际广播电台的,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决定》说加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联合预警的信息平台,我想问一下这个平台现在有没有建设,目前是什么状况?另一个,刚才您提到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的灾害防治工作,这段咱们的防治工作是什么,我知道陕西有这样的计划,那全国有没有这样的计划? (2011-06-21 10:37) | |
|
! X D& e% t* _! v3 F[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对于这一点,国务院的《决定》写得应该是比较具体,比较有针对性,这里提到的所有措施,都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总结,归纳了一些好的做法,加以推广,包括气象、国土和水利信息共享平台,实际上在过去工作当中,在部委的层面这几家也是互联互通,互相沟通。这个共享平台,特别是在县一级这个层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是这个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全国很不平衡,而且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所以在《决定》当中明确提出要求,在国务院已经批准实施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当中也对这个进行了加强。7 _, N7 _/ G1 B; F. H) A
第二个关于对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大家都知道历来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到目前为止咱们内部叫法已经实施了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三峡后续规划国务院已经批复实施,这个规划当中地质灾害是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继续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几年看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这个地方专业的监测机构相对比其他地区要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也比较完善,特别群测群防体系也比较完善,因此过去几年三峡库区发生了很多起地质灾害,但是没有由于灾害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今天发布这个会议的同时,我们部里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柳源主任也在三峡库区进一步指导、部署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汶川也是一个重点,国家在恢复重建过程当中也是投入了近100亿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这一段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现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同志也带着队伍正在汶川地震灾区清平乡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进行检查指导,这个工程现在没有完全竣工,但是施工过程当中已经对这个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
6 J8 _" N: ]$ `(2011-06-21 10:48) | |
| [记者提问] 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预防地质灾害都是群测群防,我到过一些很严重的地方需要移民才能解决,我想问一下中国需要移民的地方有没有统计?
/ S: k6 [, f8 u" h! _(2011-06-21 10:49) | |
| # @, I3 [; r/ C8 l' ^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你刚才提的问题和前面那位记者提的问题有连带了,群测群防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地质灾害防治的手段,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部里也比较重视,社会媒体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实际上地质灾害防治并不完全依靠群测群防,我们现在按照文件当中写主要是在过去也是这样做的,今后也进一步完善四大体系: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你第二个问题当中提的搬迁避让的事情,在过去在咱们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当中有一些零星小规模搬迁避让,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最多组织实施的还是在三峡库区,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决定》对搬迁避让给予了特殊的高度重视,在原稿当中综合防治措施还主要是工程治理。在深山峡谷当中居住了很多人,要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危险评估,很多都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样的要陆续搬迁,但是短期都要求搬迁出来不太可能,所以要分步实施。中央对搬迁避让地质灾害防治都是给予补助和支持,责任主体在地方政府,现在运行情况也是这样。据我掌握的情况,陕西的陕南地区准备一年10个亿,连续10年共投资100亿,对约240万人实施搬迁避让。云南省10年连续投资,每年10个亿,其中有工程治理也有搬迁避让。搬迁避让非常复杂,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搬迁避让标准,这个还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我估计将来也很难形成对搬迁避让居民实行补助统一的标准,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搬迁避让的确是非常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手段,对于此,《决定》写了三块,一个是永久性搬迁,第二个是临灾避险,第三个是无论是永久搬迁出去还是临时搬迁出去,一定要防止人员出去了之后再回流,这样极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011-06-21 10:57) | |
| [记者提问]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在不久前我们国土资源部做出说让专家到一些地质灾害比较频发的地方做驻守巡查,我们很想知道期望这些专家起到跟以往不同的什么样的效果。另外昨天云南发生地震,这个地区的地质灾害是不是比我们预期的严重一些,当地要做什么样的预防? (2011-06-21 10:58) | |
|
# _- c4 Q/ j$ r: y8 E* r J; j[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 去年我们国土资源部根据咱们国家地质灾害多比频繁的形势,我们针对全国18个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区组成7个区片巡查组,一个组负责几个省进行巡查,这种巡查主要对地方还是帮助、指导和支持,实际上地质灾害防治包括这种巡查排查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组织。咱们好几个国土资源厅所有厅党组成员,都是分区包片在下面带领专家组巡查,像江西、广西等省国土资源厅领导都是一个人分一个区工作。部里专家主要是指导性工作,而且能够把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做一个沟通和交流。
2 ~0 ?4 v1 q# l* h- g0 Q8 ]) V: }云南腾冲这个地方历来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也是比较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对于这次地震,今天早上为止我们接到信息还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报告,现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还有地质环境总站,在腾冲这个地方就有地质队,他们已经在震区周边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地震对地质灾害的诱发情况,需要根据排查结果看。但总的来看,这个地震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情况。云南不但是腾冲,其他地方也大多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 (2011-06-21 11:26) | |
| [记者提问] 我请教一下,去年冬天以来我国经历冬、春、夏三季连旱的气侯,这样,今年的地质灾害是不是会比往年更加严重?从地方和政府两个层面来说应该做些什么? (2011-06-21 11:23) | |
| 7 x2 ~) [6 C' Z" h7 t1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廷山] 根据你刚才说的去年的时候我们连续三年干旱,今年地质灾害是不是形势更加严峻,刚才已经提到了,第一个我们今年5月份以前是比较干旱的,进入6月汛期以来降雨也呈增加的趋势,去年徐部长总结了一个规律,就是先旱后雨,先旱会造成岩土体开裂,后雨就会使雨水下渗、把土壤冲起来造成泥石流。今年前期干旱,后期能不能集中降雨,这很难说,而且地质灾害防治当中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我们不敢说下半年灾害肯定比往年轻,因为气象是变化万千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应付最严峻的考验。 (2011-06-21 11:24) | |
|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感谢各位提问,感谢两位领导的回答,感谢各新闻媒体朋友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借此机会,我简要通报一下全国“土地日”的情况。今年6月25日是全国第21个“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守红线、惠民生”,宣传周的时间是6月18日到25日。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部办公厅会同宣教中心、信息中心和全国主要网站,开展了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同时也使“土地日”宣传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通过评选我们确定了20个口号,已经在国土资源报和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发布。在这里要感谢参加征集活动的2000多人。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期间,各地将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欢迎采访报道。今天新闻发布会结束,谢谢! (2011-06-21 11:28) |
| 8 l6 j2 o* C6 v% N( E. u0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