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 积分
- 17879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指南
国土资源部
二○○九年十一月
目 录
申报须知
按照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09] 41号)规定,专项领导小组根据专家委员会建议,审议通过了专项第二批启动课题设置与论证方案,并制定本专项课题申报指南.经请示批准,现向社会公开征集并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
专项总体目标
专项总体目标是: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不同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项目设置及目标任务
专项设置八个项目,分别为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一),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二),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及实验研究(项目三),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四),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项目五),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六),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七),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项目八).
专项各项目目标任务:
项目一,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编号SinoProbe-01):在汇编,标定和同化中国大陆区域大地电磁场资料的基础上,在数据空白区用现代先进仪器及技术补充布置大地电磁测站进行观测,取得在全国相对均匀分布的高精度大地电磁场数据,构建中国大陆壳,幔大地电磁场三维数据体及电磁结构"标准模型",为细化地壳,上地幔地质构造模型提供证据.尽可能预先建立覆盖全国,网度为4°×4°的高精度区域电磁"标准点"观测网"控制格架",以便研究大区域岩石圈尺度综合物性成像方法,并以华北为基地创立高精度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网1°×1°的构建方法,技术;构建华北地区壳,幔三维电磁结构标准模型"格架",以及不同网度的壳,幔电磁三维结构模型,为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区域大地电磁"标准点"观测网最佳网度选择提供依据,为最终建立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电磁结构标准模型奠定基础.
项目二,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编号SinoProbe-02):针对中国大陆复杂地质条件和深部探测对象,选择青藏高原及其周缘,西部前陆冲断带,中亚造山带,松辽盆地,燕山造山带,华南成矿域等的关键部位,开展主动源地震探测技术实验,被动源地震和电磁探测技术实验,大尺度地幔成像技术实验,断面构造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技术实验,建立并集成可行的深部探测方法技术组合,为揭示深部不同层次精细结构,分析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为深部资源勘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示范研究,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技术准备.同时,通过实验剖面的探测成果,精细了解中国大陆及海域典型地域的岩石圈-软流圈的三维结构图像与构造格架,对比亚洲相邻地区和世界其他大陆,建立自地表到深部软流圈中国大陆及其边缘海域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时空过程.
项目三,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及实验研究(编号SinoProbe-03):选择我国东部南岭,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代表性矿集区,开展地壳深部30-40 km深度范围和地壳浅部3-5 km深度范围的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试验,部署地壳表部2000 m深度范围参数钻探试验,建立地球物理解释"标尺",精细刻画矿集区3-5 km立体精细结构和物质组成,追踪"第二找矿空间"容矿控矿构造与含矿岩体的深部延伸,为揭示矿集区深部构造背景及成矿动力学过程,研究深部成矿规律,建立深部成矿模式,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深部资源潜力评价,拓展资源勘查深度,提供有效的现代技术方法体系.
项目四,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编号SinoProbe-04):重点发展千米深度物质组成和时空分布的精确探测技术,按照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格,采集各类代表性岩石和地表疏松物样品约16000件,建立中国地壳表层物质76种元素基准值,为下一步地壳物质成分探测提供基础参考数据;发展地壳深部物质信息识别技术,深部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和能探测盆地及盆地周边矿产资源直接信息的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横穿华北地台-兴蒙造山带走廊带,华南造山带-扬子地台走廊带,秦岭-阿拉善走廊带开展地壳物质联合探测实验与示范研究,形成地壳物质探测技术体系和解释系统.
项目五,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编号SinoProbe-05):围绕中国大陆动力学基础地质研究的重大关键问题——板块汇聚边界的深部动力学,重要的矿产资源集聚区的成矿背景,成矿条件和成矿前景,盆山结合带对油气资源制约以及火山地热地质等方面开展地质,地球物理的预研究,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填图和科学选址;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技术方案(竖孔,斜孔,水平孔以及结合孔)和在条件成熟的选区实施6-7口预导孔的科学钻探;选择2个科钻选址区分别进行"斜钻"和"垂直与水平钻探技术结合"的全取心钻探技术示范;完成可满足我国地球科学研究需求的12000米以深超深孔钻探技术设计,促进相关钻探工艺技术的发展完善,提高我国在科学超深孔钻探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通过可靠的钻进成孔技术方法研究,研制快速行走和强力钻进的多功能钻机,实现物探在坚硬,破碎地层钻孔的高效施工,达到钻进到任何地层无须提出孔内钻杆即可将安放炸药到预定深度之目的.
项目六,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编号SinoProbe-06):研制千米深孔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系统以及深孔应力解除测试系统,对压磁,压容,体积式不同类型的应力应变监测系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发深井综合观测技术,实现同一钻孔多种参数综合观测;在首都圈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分别建立综合观测试验站和应力应变综合监测网,为建设全国应力应变监测网络提供示范;建立"地壳探测工程地应力专题数据库",开展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示范研究.
项目七,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编号SinoProbe-07):设计一个能够使用大规模实时观测数据和岩石学实验数据的并行计算软件平台,结合系统采集岩心进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及实验研究,初步建立我国重点区域(首都圈,西南三江)岩石物性参数数据库;开展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掌握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本构关系;集成地质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结果,综合实验室和野外观测成果,建立我国和若干重点地区的岩石圈结构模型;发展并行三维有限元计算技术,考虑力学变形与热传递过程的耦合作用,开展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的大规模三维计算模拟,定量化了解控制区与岩石圈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板块运动框架下计算模拟我国应力场的形成原因和演化机理,探索应力场变化与大地震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
项目八,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编号SinoProbe-08):综合分析处理各类地球物理,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数据,对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框架与演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建立我国大陆主要构造框架,重塑演化过程.应用多源信息主体数据库建设技术,解决中国地壳探测工程所采集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应力及地质勘查等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建库问题;应用GIS技术,解决探测数据空间管理问题,建立必要的数据管理中心;开发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3D立体动态显示;进行探测数据更新维护及门户网站信息发布;通过磁盘阵列和网络数据传输技术,解决海量探测数据存储和共享问题,最终实现探测数据集成和管理.引进购置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探测仪器及IT设备,为地球科学研究及实施地壳探测工程计划建立数据资源和技术的支撑.实现地壳探测计划的系统工程管理.
课题设置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二批启动公开竞争课题设置表
序号
课题名称
执行年限
承担单位选择方式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一)
1
中国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及建模方法研究
4.0年
公开竞争
2
西北-华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示范性实验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3
东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示范性实验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二)
4
大地电磁测深大剖面观测实验与壳/幔三维电性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5
多尺度成像技术实验与中亚/东亚地壳上地幔速度和密度成像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6
深部探测技术集成与断面构造物理综合解释技术实验研究
4.0年
公开竞争
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项目三)
7
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
3.5年
公开竞争
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结构与深部过程探测实验
3.5年
公开竞争
9
铜陵矿集区立体探测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
3.5年
公开竞争
10
重要异常的钻探验证与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四)
11
盆地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3.5年
公开竞争
12
化学地球软件-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管理技术
3.5年
公开竞争
13
地球化学走廊带探测试验与示范
4.0年
公开竞争
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项目五)
14
山东莱阳盆地南/北板块边界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15
东部矿集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16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六)
17
原地应力测试技术方法试验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18
构造应力分析方法研究与应力探测数据集成
3.5年
公开竞争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七)
19
地壳深部探测高性能数值模拟平台建设
3.5年
公开竞争
20
岩石物理性质测试与实验研究
3.5年
公开竞争
21
基于高性能数值模拟的华北克拉通及青藏高原动力学研究
4.0年
公开竞争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1.课题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实验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由国拨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2.参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课题经费的国拨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3.课题经费预算应符合本专项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的要求.
申报管理
1.课题申报单位根据专项各项目的目标任务,课题目标和课题申报指南要求,按期提交课题申报书.
2.根据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网址:http://www.mlr.gov.cn/xwdt/zytz/200904/t20090422_118778.htm)的规定,专项将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择本指南所设课题范围的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
3.申请内容应在本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并以课题为单位申请.
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勘单位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公开竞争课题,不接受个人申请.
2.申报单位应根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实施方案》和专项各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本指南的课题设置内容,对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联合申请单位各方应签订联合申请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对联合申请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
3.课题承担单位应具备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资质条件和研究基础,包括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研究业绩,较强的示范推广能力,完善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等必要的实施条件.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4.课题负责人应是本领域突出的技术骨干,具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原则上在立项当年,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在55周岁以下.课题负责人要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课题的组织,协调与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投入课题工作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年.
5.课题负责人不能同时兼任本专项其它课题负责人.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6.申报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管理规定,按照本指南的要求编写课题申报书.联合申请单位各方应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
7.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8.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和相关要求的课题申报书视为无效申请,将不参与专家评审.
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文件规格:一律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20份,同时附上电子版(光盘)2套.课题申报书按统一格式编写.
3.课题预算申报书须按照《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编制,单独装订,一式10份,与相关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4.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
5.相关附件材料包括:
(1)申请单位承诺函;
(2)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
(3)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4)其他证明材料.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根据《课题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报书》及相关的附件可从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 www. mlr. gov.cn)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cgs.gov.cn)下载.
7.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单位面交的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责任自负.
寄达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09年12月10日下午17:00时整.
寄送地址: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公室,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编:100037.
未尽事宜
未尽事宜参照《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及国家科技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联系人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东楼207房间
联系人:陈宣华,电话:010-68994510,邮箱:xhchen@cags.ac.cn
周 琦,电话:010-68999617,邮箱:xhchen@cags.ac.cn
申报课题目标与内容
一,中国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及建模方法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1-01
1.研究目标
为中国大陆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研究解决大地电磁场"标准化"探测的方法,技术问题,即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大地电磁场(MT)"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具体实施方法.
2.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正演数值模拟,研究各种典型地质构造条件下不同观测网度区域大地电磁场对深部地质构造的响应特征及分辨能力;
(2)进行大华北实验区标准网网度实验观测以及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方法,技术研究;
(3)开展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数据处理,反演技术研究,进行物性三维数据体建模方法研究;
(4)尽可能充分搜集中国大陆区域大地电磁和重力场老资料,研究老资料技术质量评判条件和标准,进行分级,汇编整理方法研究,并研究利用标准网观测结果和本专项完成的高精度区域地球物理剖面观测结果标定,同化老资料的方法技术.
3.考核指标
(1)提出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方法,包括:"标准网"结构设计,不同等级"标准点(节点)"位置选择原则,不同等级"标准点"的定位误差要求,不同层次"标准网"合理网度设计,不同层次"标准网"之间的关联方式,不同等级"标准点"观测质量要求,等等;
(2)创立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观测技术,包括:"标准点"辅助测站(物理点)布置方案,不同级次"标准点"数据观测技术(信号频带宽度,观测时间长度,数据误差,同步精度,数据采集技术措施),辅助测站数据观测技术,远参考站布设与观测等;
(3)创立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数据处理和反演技术,包括:多参考道数据处理,"标准点"数据反演方法,反演参数数据体"标定"及"校正"方法,不同层次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数据三维反演;
(4)提出区域大地电磁场老资料汇编,标定和同化处理,及新老数据融合技术;
(5)建立电性参数三维数据体带约束建模方法.
4.预期成果
(1)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方法;
(2)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观测技术;
(3)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数据处理和反演技术;
(4)"大地电磁阵列观测方法,技术规程(草案)";
(5)区域地球物理场老资料汇编,标定和同化处理,及新老数据融合技术;
(6)电性参数三维数据体带约束建模方法.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21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4.0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针对本课题研究目标的前期研究工作;应具备大地电磁深部探测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相关研究成果.
二,西北-华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示范性实验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1-03
1.研究目标
为实现中国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针对西北与华南地区特点,进行标准网"控制格架"示范性实验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1)按照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统一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国西北与华南地区具体地形,地貌,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研究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的构建技术方案;
(2)在中国大陆西北和华南地区布置4°×4°的区域电磁参数标准网"控制格架",进行示范性实验观测.
3.考核指标
(1)提出适合我国西北,华南地区特点,可具体操作的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的构建技术方案;
(2)汇交西北和华南地区4°×4°I级精度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数据及处理,反演结果.
4.预期成果
(1)中国大陆西北和华南地区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构建技术方案;
(2)中国大陆西北和华南地区4°×4°I级精度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数据;
(3)中国大陆西北和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维导电性结构模型.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24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大地电磁深部探测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相关研究成果.
三,东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示范性实验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1-04
1.研究目标
为实现中国大陆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针对东北地区特点,进行标准网"控制格架"示范性实验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1)按照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统一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具体地形,地貌,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研究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的构建技术方案;
(2)在中国大陆东北地区布置4°×4°的区域电磁参数标准网"控制格架",进行示范性实验观测.
3.考核指标
(1)提出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特点,可具体操作的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的构建技术方案;
(2)按专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汇交东北地区4°×4°I级精度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数据及处理,反演结果.
4.预期成果
(1)中国大陆东北地区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控制格架"构建技术方案;
(2)中国大陆东北地区4°×4°I级精度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数据;
(3)中国大陆东北地区岩石圈三维导电性结构模型.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0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大地电磁深部探测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相关研究成果.
四,大地电磁测深大剖面观测实验与壳/幔三维电性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2-04
1.研究目标
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造山带,中部山地与东南沿海花岗岩等复杂地质条件和深部物性特点,实验大地电磁测深二维与三维观测技术,数据精细处理技术,电性层析成像技术,电性与速度约束反演深部岩性技术等,形成方法技术组合;揭示试验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深部构造.
2.主要研究内容
进行青藏高原特殊地区与东南沿海强干扰地区宽频与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试验,完成从青藏高原东北缘至东南沿海区域长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剖面观测试验(试验物理点390个),完成东南沿海花岗岩区大地电磁测深三维观测试验(试验物理点390个).试验先进的二维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技术与三维层析反演算法,集成方法技术组合.获得试验区壳幔电性结构.综合电性与速度等资料,研究华南重要矿集区与东南沿海花岗岩试验区深部岩性与深部构造.
3.考核指标
(1)通过实验研究,形成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造山带,中部山地与东南沿海花岗岩等复杂地质条件和深部物性特点的大地电磁野外观测方法技术方案;
(2)完成从青藏高原东北缘至东南沿海区域长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剖面观测试验与东南沿海花岗岩区大地电磁测深三维观测试验,获得780个大地电磁观测点的宽频带(300Hz-1/2000Hz)与长周期(10000s)电磁场数据;
(3)利用先进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与反演算法,获得可靠的大地电磁响应参数及二维电性结构模型;
(4)根据大地电磁探测结果,结合地震以及地质资料,研究实验区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
4.预期成果
(1)典型地区大地电磁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规范;
(2)获得试验区域780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可靠大地电磁场数据及响应参数;
(3)获得研究区域地下100公里深度范围内的二维及三维电性结构模型;
(4)结合地震与地质资料,给出实验区的壳幔结构与构造特征.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23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完成课题实验所需的宽频大地电磁仪器(型号MTU-5或V5-2000,数量5台以上)和长周期大地电磁仪器.仪器性能与状态良好.
课题负责人与主要研究人员应熟练掌握国际先进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及三维反演等技术与工作经验,应具有在青藏高原,东南沿海花岗岩区等特殊地区与强干扰地区进行大地电磁数据测量的经历和前期实验基础及资料积累.
五,多尺度成像技术实验与中亚/东亚地壳上地幔速度和密度成像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2-05
1.研究目标
针对亚洲大陆地壳上地幔深部物性特点,实验研究多尺度地震速度与重力密度成像技术,集成一套高新的相互约束的成像技术.利用中亚,东亚被动源地震观测数据与全球重力场资料,对研究区地壳-地幔的速度结构与密度结构进行成像研究,为深化认识和解释板块构造运动和大陆动力学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进行研究区范围内的速度成像与密度成像:以东经50°~170°E,北纬20°~75°N的研究范围为主,背景区域为全球.
(2)速度成像:实验研究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与技术,分析各项技术的优点和弱处,将之集成在一起使用,相互间弥补,改善地震成像品质;对中亚,东亚各国及俄罗斯区域被动源地震观测数据进行速度成像研究,构建不同区域尺度(1°×1°)地壳-地幔的P 波与S 波速度模型.研究范围主要以中亚,东亚区域为主,东经60°-150°,北纬10°-60°.
(3)密度成像:在编制计算区域30′×30′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基础上,计算亚洲大陆及相邻区域地幔重力异常.研究在速度成像约束下的大尺度地幔密度成像反演技术,重点解决适合亚洲大陆跨越近四分之一地球表面弯曲的上地幔密度反演方法.构制地壳-岩石圈-上地幔不同深度范围的密度分布,揭示大尺度壳幔结构.研究高瑞利数条件下的求解全地幔对流模型的方法.计算地幔环型场和极型场的对流形态,探讨全地幔对流与地表全球级构造运动的联系.
3.考核指标
(1)收集全国固定台站的地震波形数据(不少于1500台年)和研究区内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
(2)建立适合于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3)试验研究适合于多尺度亚洲地幔速度,密度成像的技术处理流程;
(4)大尺度地幔密度成像研究报告及相应反演解释软件;
(5)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多篇国际/国内SCI/核心文章(不少于5篇);
(6)培养研究生多名.
2008-2009年度考核指标:通过实验数据,完成不同尺度不同方法成像技术适用条件的分析;多尺度地震与密度成像技术实验,实验区域地震数据约1000点;新编亚洲及邻区大尺度重力异常图.
4.预期成果
(1)建立适合于多尺度亚洲地幔速度,密度成像的处理流程;
(2)地震波震相走时地壳改正软件;
(3)中国大陆的地壳结构模型(Sino-Crustal Model);
(4)大尺度地幔密度成像研究报告及相应反演解释软件;
(5)在国际或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6)培养具有独立研究和工作能力的研究生多名.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28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负责人应具有亚洲大陆及邻区重力异常和其它相关的基础资料,熟悉地壳-岩石圈-上地幔深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地球全地幔对流研究方面具有相应的工作基础,相关研究取得过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六,深部探测技术集成与断面构造物理综合解释技术实验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2-06
1.研究目标
围绕项目二总体目标,集成项目二每个课题组试验研究的探测技术,处理技术,解释技术与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建立可行的方法技术组合,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技术准备;综合研究各个课题组实验成果,构建各条试验探测剖面和试验区断面结构图像,揭示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建立自地表到深部构造框架与地球动力学时空过程,为资源勘查,减轻灾害和保护环境提供新的预测与评价基础.
2.主要研究内容
(1)地震断面构造研究:配合反射地震课题组进行选线与地震反射剖面构造解释,沿反射地震剖面路线填图与绘制0-5 km构造地质剖面,比例尺1:10万.共完成3000 km,2008-2009年完成1250 km.结合反射地震剖面建立浅层构造变形与深部构造的联系.
(2)区域与剖面数据综合解释与融合技术实验研究:综合研究各个课题组的成果数据,进行浅部-深部联动的深反射剖面构造综合解释.对若干重点构造区带及其相应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行构造物理综合研究;实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发展多信息相互约束解释技术,实现区域与剖面综合解释.
(3)深部探测技术集成与深部断面构造物理综合解释技术实验研究:提交项目研究总成果.组织各个课题组开展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研究集成不同课题组的探测技术和处理技术,形成技术组合.综合各个课题组实验研究成果,构建各条试验探测剖面断面图像,解释地壳演化,地球动力学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4)深部探测技术与成果科普研究: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显示技术,动态地介绍深部探测技术原理,描述地球深部状态.
(5)项目协调与综合研究:与专项其他项目协作,交流成果,促进探测剖面的解释,为探测数据验收,汇交,探测技术方法与技术规定审定,数据中心建设,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完成综合研究.
3.考核指标
完成项目二各个课题组试验研究的探测技术,处理技术,解释技术与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等技术集成,建立方法技术组合;完成位置与反射剖面基本重合,总计3000 km的0-5 km构造地质剖面,比例尺1:10万;完成3000 km的浅部-深部联动的深反射剖面构造综合解释,比例尺1:10万;完成重点构造区带的构造物理综合研究,取得对若干重大地质问题认识的新发现;建成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与解释技术平台,实现区域与剖面综合解释.提交项目研究总成果.
2008-2009年度考核指标: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多种探测方法技术效果与不同尺度不同方法成像技术适用条件,数据剖面长度1200 km;完成位置与反射剖面基本重合,总计1200 km的0-5 km构造地质剖面,比例尺1:10万;完成对2008年采集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精细处理剖面的初步解释;完成龙门山构造带-四川盆地重点构造区带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数据融合分析和交互解释平台.
4.预期成果
(1)五大类深部探测技术体系与成果报告集成.提交总的成果总结报告以及五大类深部探测技术方法实验研究成果报告与探测实验剖面例证图集.第一类为主动源深地震探测剖面及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反射,折射以及反射与折射联合探测技术;第二类为被动源宽频地震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第三类被动源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观测与处理技术;第四类为连续介质大尺度区域成像技术;第五类为连接地表到深部(TOP-DEEP)的深断面综合解释技术.
(2)实验探测剖面的重大成果集成.预计深部探测技术实验剖面会对重大基础研究,国家重要经济地带的油气与矿业开发,地质灾害发生背景与预测等方面取得重大发现成果.这些成果以学术会议,成果论著等形式向国内外报道.
(3)基础研究学术成果集成.基础研究学术成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预计每年平均在国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2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5年预计共发表10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20-30篇.
(4)深部探测研究队伍集成.培养人才,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年龄层次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国内一流并与国际接轨的深部探测研究队伍.预计至少培养20名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博士及博士后人才,为地壳探测工程提供人才储备.
(5)实验探测技术规定系列集成.各个实验方法技术边实验边总结,提出技术规定,经过示范剖面检验,专家鉴定,部门认可,推广检验,作为进一步实施工程探测的技术标准.
(6)方便公众理解的深部探测技术方法科普报告与事例视频科普集成.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显示技术,动态的介绍深部探测技术原理和描述地球深部状态,达到公众易于理解的视频科普效果.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47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4.0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综合集成本专项项目二主要研究成果的能力.课题负责人应具有组织和督导项目二各个课题组进行科学试验,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开展综合研究,提交项目二总体研究成果的能力.
七,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
课题编号:SinoProbe-03-01
1.研究目标
在对南岭区域构造,岩浆岩和成矿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矿集区和矿田为重点解剖对象,配合跨越南岭成矿带不同构造单元的天然地震,深地震反射/折射,大地电磁和重,磁剖面的综合探测研究和重要矿床成岩成矿实验,揭示南岭世界级钨锡铋锑矿集区形成的深部构造背景及源区特征,厘定成矿系列,构筑成矿体系,反演岩石圈结构及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总结大型矿集区形成和巨量金属富集的深部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集区.
2.主要研究内容
(1)南岭成矿带地壳结构类型及其区域演化.
(2)南岭岩浆岩成岩成矿机制与构造背景.
(3)南岭关键成矿区带深部探测实验与验证.
(4)典型矿集区深部成矿预测与靶区优选.
3.考核指标
(1)南岭三大矿集区地壳结构深部探测的技术流程和实验结果;形成矿集区层次结构构造,岩体空间形态综合地球物理立体探测的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不同地壳结构区深部探测的技术瓶颈;提交针对三类矿集区典型矿床类型的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组合.
(2)提交关于南岭深部构造背景,成矿岩浆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壳幔结构及壳内断裂网络对成矿岩浆,矿集区形成的控制作用等方面的理论认识成果.
(3)代表性矿集区2000~3000米物质组成及金属垂向分布的理论认识成果,地球物理异常解释标准,以及系列井中测量和探测成果图.
(4)发表论文不少于20篇,SCI论文不少于5篇.
(5)研究报告1份及原始数据和所有图件.
4.预期成果
(1)提交南岭地质廊带的系列研究图件,提出南岭成矿带地壳深部结构,构造,动力学过程等的新认识,提交大型矿集区形成的动力学要素及新矿集区预测成果.
(2)提交综合探测系列图件,包括: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断面图,地质解释图;矿集区三维地质图;区域航磁反演磁性体立体图,深部成矿预测图.
(3)提交针对三类矿集区典型矿床类型深部找矿的集成方法技术组合.形成不同地壳结构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立体填图的技术流程和组合.
(4)代表性矿集区综合柱状图,及系列井中测量和探测成果图.提交相关深部成矿理论和金属分带的研究成果.
(5)课题总体研究报告1份.专题(子专题)研究报告各1份.发表论文20篇左右,其中SCI论文5篇.
(6)提交"地壳探测工程"中矿集区立体探测整体技术方案.
(7)形成一支南岭深部探测研究的一流队伍,为地壳探测工程提供人才储备.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53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八,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结构与深部过程探测实验
课题编号:SinoProbe-03-02
1.研究目标
通过部署跨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构造单元(华北地台,沿江断陷带,扬子古陆)的天然地震,深地震反射/折射,大地电磁和重,磁剖面的综合探测研究,以及区域构造,岩浆岩和成矿学研究,揭示以铁铜金为主的成矿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结构及源区特征,岩石圈结构及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矿集区形成和巨量金属富集的深部控制因素,预测新的矿集区.
2.主要研究内容
(1)成矿带深部动力学背景和过程.成矿带,华北和扬子地台岩石圈结构模式及动力学过程;壳/幔相互作用方式;上地幔物性参数及物质状态及拆沉方式;现今岩石圈变形方向和强度研究等.
(2)成矿带地壳结构模式及对成矿岩浆系统形成演化的制约.成矿带,华北和扬子古陆的地壳结构模式;地壳变形特征及主要断裂带的深部形态,壳内滑脱带的空间形态;壳内岩浆系统结构和上升动力学过程研究;壳内流体系统及流体通道的空间形态.
(3)深部岩浆过程与成矿作用.岩浆作用研究:包括岩浆起源与源区特征,岩浆演化与岩浆房特征,岩浆侵位喷发与结晶冷凝特征以及岩浆热液分离与成矿特征,建立岩浆作用过程与成矿模型;岩浆成矿作用研究:大规模成矿时限,成矿流体析出与流体性状研究,成矿的物理条件与成矿环境研究,成矿过程与岩浆演化关系研究.
(4)深部探测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关键技术研究.包括以下内容:天然地震观测与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包括接收函数,层析成像,各向异性技术;深地震反射/折射数据采集与处理解释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静校正,去噪,叠前偏移技术,探索反射层析等技术,地震折射技术,折射层析技术等;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及反演技术;各种地球物理参数的约束反演和地质解释技术.
3.考核指标
(1)提交200 km的深地震反射,折射,300 km的天然地震(观测1年以上),大地电磁探测数据.
(2)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岩浆动力学过程以及对大型矿集区形成的控制作用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
(3)提交系列成果图件,包括廊带构造地质图,区域航磁图,区域重力图,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解释地质断面图.
(4)形成适合成矿带深部综合探测的集成技术.
(5)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8-10篇,SCI论文不少于6篇.
4.预期成果
(1)揭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构造背景,地壳及岩浆系统结构框架和深部成矿动力学过程,以及大型矿集区形成的深部控制因素;提高对中国东部成矿的理论认识水平.
(2)提交适合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综合探测的集成技术,提高地壳深部探测的技术水平.
(3)提交所有方法的探测数据;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8-10篇,SCI论文不少于6篇.
(4)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层次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国际化的资源深部探测研究团队,为地壳探测工程提供人才储备.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95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九,铜陵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
课题编号:SinoProbe-03-05
1.研究目标
在铜陵矿集区,通过部署6条骨干剖面的反射地震,大地电磁(AMT)和重,磁剖面等探测研究和区域构造演化,矿田构造,岩浆岩和成矿学研究,揭示典型矿集区三维结构及主要控矿构造(五通组顶板,奥陶系顶板)的空间分布,阐明成矿元素迁移-富集机制及控制因素,建立区域成矿模式,预测新的深部找矿靶区.
2.主要研究内容
(1)矿集区浅部主要容矿控矿地层(五通-黄龙组,奥陶系),成矿有关岩体,断裂的综合探测研究,建立盖层3D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矿集区构造变形,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矿特征综合研究.
(2)重要类型矿床成矿,找矿模型与深部找矿技术.选择典型矽卡岩型,喷流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田),开展3D立体探测(CSAMT,AMT,TEM,SIP)研究,建立3D地球物理模型,总结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组合.研究矿集区成矿系统的类型,时空分布,各时期成矿系统之间的叠加与改造关系及成矿特征.
(3)矿集区深部成矿预测.矿集区综合成矿信息的提取,尤其是深部示矿弱信息的研究和识别,在综合探测基础上,按照"岩体+层位"的基本找矿规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圈定深部找矿靶区,并进行查证.
(4)研究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实验研究在大面积灰岩地区和复杂起伏地形条件,开展立体探测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方法组合.
3.考核指标
(1)提交200 km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大地电磁探测数据.
(2)提交综合探测系列图件,包括: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断面图,地质解释图;矿集区三维地质图;区域航磁反演磁性体立体图,深部成矿预测图.揭示铜陵矿集区3-5 km控矿构造,控矿岩体,赋矿层位空间分布.
(3)评价深部资源潜力,提交6-10处有寻找大型矿床的靶区.
(4)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5-8篇,SCI论文1-2篇.
4.预期成果
(1)建立铜陵矿集区10 km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查明控矿构造,控矿岩体,赋矿层位空间分布.
(2)建立矿集区成矿模式,预测深部成矿远景,提出6-10处有寻找大型矿床的深部靶区.
(3)提交典型矿床类型"矽卡岩型"铜铁矿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组合;形成碳酸盐岩区深部探测的集成技术.
(4)提交所有方法的探测数据;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5-8篇,SCI论文1-2篇.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20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十,重要异常的钻探验证与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3-06
1.研究目标
在于都-赣县,铜陵,庐枞矿集区综合探测和成矿预测研究基础上,选择重要异常或深部成矿有利区,分别部署2000米科学钻探,验证异常性质,获得矿集区深部地层,物性和金属垂向分布规律.通过井中地球物理探测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研究深部现场物性分布规律,建立地球物理解释"标尺",预测周边成矿远景.
2.主要研究内容
(1)重要异常的钻探验证.在于都-赣县,铜陵,庐枞矿集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深部成矿可能性大,具有区域成矿代表性的重要异常,分别实施1口2000米参数钻探,直接验证综合地球物理异常,揭示异常性质.
(2)矿集区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对钻孔岩心的物质成分(元素,同位素),矿物蚀变,岩石结构构造的分析测试,阐明矿集区金属垂向分布规律.
(3)开展井中综合探测和测井,主要包括电阻率,密度,γ能谱,三分量磁测井等;尝试开展井地方式层析,井中大功率激电和井中电磁法等探测研究工作.开展系统的岩石物性测量,主要包括密度,磁性参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等,建立异常解释的"标尺".
3.考核指标
(1)完成三个矿集区3口2000 m的岩心钻探,提交相应的测井,井中探测数据.
(2)提交岩心样品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数据,阐明矿集区金属垂向分布规律.
(3)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5-8篇,SCI论文1-2篇.
4.预期成果
(1)揭示于都-赣县,铜陵,庐枞矿集区重要异常性质的性质,建立地球物理解释"标尺".
(2)阐明矿集区金属垂向分布规律,发现新的含矿层位,提高对典型矿集区深部物质垂向分布规律的认识水平.
(3)提交岩心分析,井中探测和测井数据;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5-8篇,SCI论文1-2篇.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十一,盆地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课题编号:SinoProbe-04-03
1.研究目标
发展能探测盆地矿产资源的穿透性地球化学系列技术,探测深度达到500米,将地表采样与钻探取样相结合,建立盆地立体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和探测技术体系,为盆地及周边覆盖区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供有效方法.
2.主要研究内容
(1)发展适于北方干旱盆地区域调查的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
(2)盆地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技术(地表查证与钻探查证);
(3)盆地及盆地周边大型金属矿立体地球化学分散模式与找矿标志;
(4)探讨盆山演化过程中油气与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共生关系.
3.考核指标
(1)盆地区域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及流程1套(采样,样品分离提取,样品分析,图件制作与异常解释).
(2)盆地砂岩型铀矿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探测深度500 m.
(3)试验区面积5000-6000 km2,钻探进尺约4000 m,地球化学样品约2000件.
(4)发表论文5-6篇,SCI论文不少于2篇,专利申请2项.
(5)研究报告1份及原始数据和所有图件.
4.预期成果
(1)提交一套适于干旱盆地的穿透性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技术.
(2)初步建立盆地穿透性立体地球化学分散模型及盆山演化过程中油,金(属)地球化学共生关系.
(3)提交盆地砂岩型铀矿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4)建立一支能进行盆地及周边覆盖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研究团队.
(5)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5-6篇,SCI论文不少于2篇,专利申请2项.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5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十二,化学地球软件-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管理技术
课题编号:SinoProbe-04-04
1.研究目标
为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进行成果化表达,重点研发海量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空间快速检索与图形化显示技术,建立化学地球软件,为开展全元素探测成果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建设一个统一的地球化学信息化平台,类似于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的数字化元素地球软件平台,实现多尺度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管理.
(2)提供数据库和图形化工具,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多种方式的查询统计,如对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图的显示,图形与数据交互查询,采样信息查询等,便于各级用户得到自己关心的信息.
(3)将地壳全元素探测其它课题获得的数据输入该数据库中,提供给用户使用.
3.考核指标
(1)开发基于GIS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管理系统软件1套,GeochemEarth1.0.
(2)实现对"地球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所获得的约20余万个数据的管理与图形化显示.
(3)软件版权申请1项.
4.预期成果
(1)提交一套针对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图形在不同尺度空间的快速检索与图形化显示系统.
(2)提交"地球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所获得的约20余万个数据给用户使用.
(3)软件版权登记1项.
(4)研究报告及软件说明书各1份.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5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十三,地球化学走廊带探测试验与示范
课题编号:SinoProbe-04-05
1.研究目标
利用"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其它课题所发展的系列地球化学探测技术(76种元素分析技术,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元素相态分析技术,地壳地球化学模型构建技术,化学地球软件技术),选择穿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和重要成矿区带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进行综合实验与示范,精确探测走廊带内76元素含量和变化,构建地球化学模型,揭示大型矿集区形成的物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标志.
2.主要研究内容
(1)将"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的其它3个课题所发展的技术进行地球化学走廊带示范.
(2)华北陆块—兴蒙造山带走廊带:精确探测华北—兴蒙造山带地球化学走廊带内76元素含量和变化,构建走廊带地壳地球化学模型,研究华北陆块北缘和大兴安岭大型矿集区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标志.
(3)华南造山带-扬子陆块走廊带:穿过武夷山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精确探测地球化学走廊带内76元素含量和变化,主要解决大型矿集区成矿的地球化学背景和找矿标志.
(4)西秦岭—阿拉善走廊带:穿过西秦岭金矿,白银厂多金属矿和金川铜镍矿区,研究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元素空间变化和三大矿集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3.考核指标
(1)三条地球化学走廊带总长度约3300 km,岩石地球化学样品约12000个,提交76种元素分析数据约90万个,元素相态分析数据约3万个,同位素分析数据200个.
(2)三条地球化学走廊带76种元素空间变化地球化学图3套.
(3)三条地球化学走廊带地质-岩石-地球化学模型图件3套.
(4)发表论文8-10篇,SCI论文不少于3篇.
(5)"地球化学走廊带实验与示范"技术报告1份.
4.预期成果
(1)构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和不同地层单元化学元素时空分布与演化历史.
(2)结合地球物理断面资料构建走廊带地壳地球化学模型及图件3套.
(3)建立走廊带内典型大型矿集区成矿物质背景与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4)发表论文8-10篇,SCI论文不少于5篇.
(5)"地球化学走廊带实验与示范"技术报告1份.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50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4.0年.
十四,山东莱阳盆地南/北板块边界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5-04
1.研究目标
通过基础地质调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科学钻探实验和综合地学研究,重塑莱阳盆地的形成历史及其与巨量超高压变质岩石剥露的耦合关系,揭示莱阳盆地变质基底的构造属性,南,北中国板块汇聚边界的位置与结合时限,分析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围绕板块汇聚边界的深部动力学,开展地表地质调查,大比例尺科研填图,浅部地质勘探和综合地质学研究,论证莱阳盆地开展深孔科学钻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钻孔选址.
2.主要研究内容
莱阳盆地物质来源与巨量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及苏鲁造山带隆升的耦合机制;胶东变质岩系及莱阳盆地变质基底的成因与演化;南,北中国板块会聚边界的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流变学与动力学;大陆板块会聚的时空过程及动力学.
3.考核指标
(1)所完成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岩石-构造剖面和地质编图要达到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基本要求.
(2)钻探及岩芯编录要达到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要求.
(3)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2~3篇论文.
4.预期成果
(1)在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与动力学,大陆造山带隆升与盆-山耦合机制,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形成与演化过程和极端条件的流体及成矿作用等地球科学前沿课题研究上取得国际水平的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以上.
(2)提交莱阳盆地2000~3000 m 科学钻孔系列剖面,包括岩性,构造,地球化学和岩石物性剖面.
(3)提交"莱阳盆地及南/北中国板块边界深孔科学钻探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钻探选区地质图以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报告.
(4)培养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55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地质调查资质,拥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基本仪器设备,完成过类似的区域地质调查,科学钻探和相关科研任务.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课题研究地区负责或参加过类似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取得过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最好具有参加科学钻探经历.
十五,东部矿集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5-05
1.研究目标
围绕矿产资源集聚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深部找矿前景,分别在铜陵矿集区和庐枞矿集区开展科学钻探预研究.通过矿集区侵入岩,火山地质,地球化学,蚀变矿化的热液系统等的预研究,配合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和局部地区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确定深部找矿最有利的靶区,实施3000米的科学钻井.通过钻孔岩芯的物性研究,直接验证综合地球物理异常,建立异常解释的"标尺",同时研究矿集区金属矿床的垂向分布规律,建立区内成矿模式,进行深部成矿预测.
2.主要研究内容
(1)铜陵矿集区a)岩浆热场的分布范围及岩体侵位的时序:在全面研究各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和岩相学基础上,用不同测年方法,确定相同岩类岩体精确年龄,进而探讨岩浆侵位的时序.(b)岩浆源区物源性质及其对成矿的贡献.(c)岩浆来源深度及岩体侵位结晶深度的研究,有效再现岩浆从源区到地表浅处的热状态变化过程.(d)岩浆作用的深部过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岩浆作用的动力学环境以及花岗岩类系列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侵入岩系列的形成,演化与壳幔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建立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的深部过程及其成矿的动力学模型.
(2)庐枞矿集区:主要围绕火山岩盆地的演化与大规模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找矿这个主题,开展盆地内各火山旋回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矿特征研究;根据火山构造-岩相分析,结合地球物理手段,有效探测火山岩层内部结构和次火山岩体的空间形态,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开展深部成矿靶区优选,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超深孔庐枞矿集区预导孔的选址提供地质依据;对该预导孔岩芯进行详细的研究,获得预导孔的岩性剖面,构造剖面,地球化学剖面和同位素年代谱,为深孔钻探选区,选址提供依据.
3.考核指标
(1)完成图件:1:10万矿集区地质,物探,化探,矿产分布综合图件2幅;矿集区纵横地质综合剖面图4幅;重点区段大比例尺(1:1万)综合地质图件3-5幅.
(2)完成测试分析报告:岩石化学全分析样(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160-200件测试报告一份;矿物电子探针分析300个点分析数据报告一份;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20件;CL图像200张;锆石Hf同位素分析300个数据的分析报告一份.
(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完成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0篇.
(4)培养博士生4-6名,硕士生2-4名.
4.预期成果
(1)通过3000米深钻研究,丰富成矿理论,确定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并可能提出新的成矿模式,指导包括铜陵地区在内的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找矿.
(2)寻找1000米以下斑岩型或矽卡岩型(矽卡岩层控型)铜(金)矿床1-3个,扩大铜矿远景储量1-2倍.
(3)提交3000米科学钻探示范井的系列多学科剖面柱,包括岩性剖面,构造剖面,地球化学剖面和同位素年代谱.
(4)发表相关的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0篇以上.
(5)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6名.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8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十六,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5-06
1.研究目标
根据深部探测与科学研究需求,提出一整套12000米以深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开发一套专用的科学钻探钻井设计软件;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超深井作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奠定知识和智力基础.研发适用于复杂地形及各种破碎坚硬地层,钻深能力30-50 m的地震探测爆破孔快速钻进及成孔成套设备和工艺技术.
2.主要研究内容
(1)从12000米以深科学超深井的钻井设备,钻杆柱,碎岩工具,取心取样方法,井身轨迹控制,钻井液及井壁保护,钻井数据采集等需要出发开展全新技术探索;在一定实验数据基础上先期进行方案探索性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钻探技术和设备,完成12000米以上超深孔钻探技术方案研究,包括12000米以深科学超深井施工方案预研究和科学钻探钻井设计软件研制.
(2)开展特种地震探测爆破孔钻探设备和配套钻具及工艺技术研究,完成30-50 m车载并具有较强越野性能和机械化地震探测爆破孔钻机,"实时"取样钻具及快速成孔技术研制.
3.考核指标
(1)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强,充分采用当代先进钻探技术,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对多种地层和井下工况有充分的预见性和解决方案.
(2)地震探测爆破孔钻探设备和配套钻具及工艺技术研究提交的设备钻深能力30-50 m,机动灵活,机械化程度高,适应难以行走地形;配套绳索打捞不提钻钻具及反循环连续"实时"取样双壁钻杆,钻具,钻头,辅助器具和可满足下放各种直径炸药要求的工艺方法,施工效率比常规回转钻进方法提高5-8倍.
4.预期成果
(1)提交"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报告,软件及相关技术资料一套,其内容准确且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新颖性.该方案可为将来实施科学钻探科学超深井的设计奠定基础,提出主要技术关键和攻关课题,供科学钻探科学超深井项目立项进行决策时参考,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为地震探测爆破孔施工提供钻进成孔深度30-50m的自带动力的自行式专用钻机一台套;提交可与上述钻探设备配套应用的绳索打捞不提钻特殊钻杆60米,钻具4套;空气反循环连续"实时"取样双壁钻杆60米,钻具4套;相关钻探施工辅助器具一套;提交钻探工艺方法及炸药投放操作规程.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40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在坚硬结晶岩地层中设计和施工科学钻探的技术经验,并参加过ICDP相关技术培训,熟悉国内外超深井科学钻探的施工和技术应用情况,对科学钻探技术与相关的地学研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复杂坚硬地层地震探测爆破孔及取心钻进技术方面均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及经验,同时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
十七,原地应力测试技术方法试验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6-01
1.研究目标
以压磁应力解除和水压致裂两种技术方法为主要对象,研发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深孔应力测量系统,提交适于百米深度地应力测量的深孔压磁应力解除测试系统以及适于千米深度的水压致裂测试系统;对适用于2000米以上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预研究;开展水压致裂法,压磁法野外对比测量研究,系统评价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及适用性;对原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进行标准化研究,为制定应力测量的技术规范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深孔压磁应力测量元件的结构研究
对压磁测量元件的结构,电磁性能进行系统改进,提高防水性能,简化安装工艺,使其与钻孔岩壁的耦合状态良好,提高压磁测量元件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压磁应力测量元件深孔安装时预加力技术及定向技术研究
对现有压磁解除加力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元件安装于孔中的预加力过程由机械加力方式改变为电动可控方式,提高测量元件安装可靠性;研制先进的深孔定向系统,提高定向精度,使元件定向和加力过程同时进行,计算机直接读取定向数据(压磁应力解除测量深度达到100米).
(3)深孔压磁井下数据采集仪研制
研制深孔压磁井下数据采集仪,对应力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实现井下实时采集并存储,结束地表采集的繁杂工艺,大大提高测量效率.
(4)深孔压磁应力解除测量成孔工艺研究
研究压磁应力解除测量深部仪器安装小孔成孔工艺,研制深部仪器安装小孔成孔成套设备,全面提高深孔解除测量效率及成功率.
(5)研制深孔水压致裂测量系统
研制耐高压封隔器,印模器及水压开关系统,研制耐高压井下压力传感器,研制耐高压井下数据采集仪,形成一套具有现今先进水平的深孔水压致裂测量系统(水压致裂测量深度达到1000以上,封隔器,印模器可耐受60 MPa左右高压).对适用于2000米以上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预研究;
(6)开展水压致裂法,压磁法野外试验对比测量研究
在野外测量钻孔中同时开展水压致裂法,压磁法对比测量,系统评价测量方法的可靠性以及误差来源,对以上地应力测量方法测试精度及适应范围进行系统研究,为地应力测试规范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7)绝对应力测量方法标准测试规程研究
通过绝对应力测量及对比测试研究,主要针对水压致裂法,压磁应力解除法测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规范原始测试数据获取过程,规范数据计算分析方法,提交测试方法标准研究报告.
3.考核指标
完成压磁深孔应力解除系统研发,试制,完成成套样机;完成水压致裂深孔应力测量系统研发,试制,完成成套样机;完成压磁深孔应力监测系统研发,试制,完成成套样机;完成水压致裂法,压磁应力解除法野外现场试验对比研究,完成对比研究报告(提供原始试验数据及计算分析数据);申请压磁法深孔加力及定向技术专利一项;编写原地应力测量技术指南,为地壳探测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4.预期成果
(1)提交地应力测量实验研究报告:编写地应力测量技术标准,测试规范研究报告;参与编写及提交青藏高原东南缘,北京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与构造活动特征研究报告.实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2)完成水压致裂,压磁应力测量系统样机,在完成地应力深部探测技术研发与试验的同时,对取得的技术实验成果申报国家专利.
(3)提交地应力对比测量实验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处理数据,解释成果数据;地应力对比测量数据无障碍向科学界和公众开放共享.
(4)地应力深部实验探测的成果论著:预计地应力深部探测技术试验研究会对国家重要经济地带的重大基础研究,地质灾害发生背景与预测等方面取得重大发现成果.这些成果以论著形式向国内外报道.
(5)专著与论文:参与编写出版1部专著,在国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2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
(6)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层次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国际化的地应力深部探测研究国内一流队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285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长期从事地应力测量及监测研究的人才梯队,拥有地应力测量及监测成套先进仪器设备,在相关领域取得过重要科研成果,并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课题负责人应具有相关科研领域高级技术职称,长期从事地应力测量及监测研究工作,主持过有关地应力测量及监测方面仪器研制,改造重要科研课题,并取得过重要成果.
十八,构造应力分析方法研究与应力探测数据集成
课题编号:SinoProbe-06-04
1.研究目标
建立规范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和开放的"地壳探测工程地应力专题数据库";建立一套基于多种数据资料推断地壳深部构造应力方向和应力量值的估算方法;从构造应力分析方法和地应力探测科学数据保存共享等方面,为今后在我国重要区带开展应力探测研究奠定基础.
2.主要研究内容
(1)建立规范的,开放式的"地壳探测工程地应力专题数据库",为项目成果实现社会化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2)研究利用地震数据,断层滑动数据和跨断层定点观测资料等多种数据对地壳构造应力方向和应力量值进行估算的方法,为获取地壳应力状态参数提供新手段;
(3)针对水压致裂,应力解除两种原地应力测试技术,研制原地应力测量自动计算分析软件系统;
(4)利用活动构造形迹数据,地震数据和跨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等,对北京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
3.考核指标
(1)提交"地壳探测工程地应力专题数据库"与相应的数据库管理和查询软件;
(2)提交原地应力测量数据计算分析软件系统;
(3)形成一套利用震源机制解,断层滑动等资料确定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提交相应计算分析软件;
(4)提交利用震源机制解,断层滑动等资料推断北京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构造应力状态的分析结果.
4.预期成果
(1)建设并完成数据内容详实的"地壳探测工程地应力专题数据库";
(2)建立原地应力测量数据自动计算分析软件系统;
(3)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利用震源机制解,断层滑动等资料确定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
(4)产出一批利用震源机制解,断层滑动等资料推断地壳构造应力状态的分析数据,为深入了解和认识北京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应力环境提供基础依据;
(5)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7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课题申报单位应在地壳动力学,构造应力场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具有长期从事构造应力分析方法研究的人才梯队,在相关领域取得过重要科研成果,并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课题负责人与主要研究人员应熟练掌握活动断裂研究和构造应力场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应具有相关数据库建设与开发的工作经验,取得过重要成果,并具有在青藏高原,华北地区进行活动构造调查与构造应力分析的工作经历,有相应的基础资料积累.
十九,地壳深部探测高性能数值模拟平台建设
课题编号:SinoProbe-07-01
1.研究目标
建立一个以现代分布式并行算法为核心的,具良好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功能强大,运行可靠的专门用来模拟中国大陆深部地幔对流与岩石圈耦合关系的精细数值模拟实验问题的具有自有知识产权并在学术研究范围内共享的数值模拟实验平台以及相关的并行可视化平台.
2.主要研究内容
建设用以计算弹性,粘弹性,(牛顿,非牛顿)粘性流体,热传递,热应力,孔隙流体流动等模型,问题的(耦合)三维并行有限单元程序库,以满足研究针对中国大陆深部地幔对流与岩石圈耦合关系的精细数值模拟实验问题的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上地幔演化所涉及到的牛顿流体(地幔)与非牛顿流体(地壳)方程,温度场(能量方程),壳幔热化学演化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强耦合等系列地球动力学过程重要问题;同时建设三维大规模可视化平台,以用于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便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和并行显示.
3.考核指标
(1)提交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以及华北和青藏高原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平台,其由三维并行有限单元计算弹性,粘性流体,粘弹性,热传递,热应力,孔隙流体流动等问题的程序库构成,并提供友好的接口界面以满足地球科学家对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需要.同时为适合数值模拟结果的展示与分析,提交三维大规模可视化平台.两个平台在专项规定的范围内共享.
(2)发表学术论文5 篇,其中SCI 至少2 篇.
4.预期成果
(1)大规模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可视化平台数值模拟平台将可以针对数百万乃至千万网格的模型问题进行计算并进行可视化,满足中国大陆深部动力学过程模拟的需要,可通过网络提供共享使用.
(2)专门针对华北克拉通问题的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上地幔演化所涉及到的牛顿流体(地幔)与非牛顿流体(地壳)方程,温度场(能量方程),壳幔热化学演化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强耦合开发相关的大规模三维并行有限元程序库.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45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二十,岩石物理性质测试与实验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7-02
1.研究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目前岩石物性领域存在科学问题,充分挖掘地球物理探测数据中的地质信息,提高地质解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构建地球物理探测与地质解释桥梁.本课题试验研究的主要物性的参数应包括P波,S波,电导率,渗透率,热导率,岩石力学参数等.
2.主要研究内容
(1)在已有数据特别是课题三数据库的基础上,探讨岩石物性与区域构造环境,地质历史,构造变形特征等之间的关系.
(2)研究岩石物性与岩石内部结构构造,变形方式等相关地质过程的内在关系.
(3)岩石物性各向异性研究,特别是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对影响各向异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4)对实验室与实地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试样与地质体在尺度上的差异对物性的影响.
(5)针对本专项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中岩性解释,地质解释方面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研究.
(6)高温高压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3.考核指标
提交研究报告,发表11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为SCI(EI)论文.
4.预期成果
(1)对中国大陆主要岩石类型物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规律性认识.
(2)进一步厘定或认识各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3)梳理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不同成因,以及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
(4)认识中地壳的高温高压流体及其与岩石相互作用化学动力学过程,提出一种理解中地壳高导层和低速层性质的新途径.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125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3.5年.
二十一,基于高性能数值模拟的华北克拉通及青藏高原动力学研究
课题编号:SinoProbe-07-05
1.研究目标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高度集成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科学定量方法和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对中国大陆深部地幔对流与岩石圈耦合演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与机理进行数值模拟;认识中国大陆深部地幔对流与岩石圈耦合演化过程时地球内部不同物理过程和不同圈层物质的相互作用,提升对大陆形成与演化的认知水平.
2.主要研究内容
大规模并行三维粘弹性研究中国地球动力学典型问题:包括计算研究地幔对流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与的耦合关系研究;研究地幔对流(包括小规模地幔对流)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的相互耦合作用;中,新生代华北克拉通的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键性控制参数突变机理与决定性因素;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动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深入考察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壳结构和横向不均匀性流变性质的影响,主要控制断层系在青藏高原变形和隆升过程中的作用,重力位能的作用,深部软流层物质运动对高原的影响等问题;我国构造应力场成因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的计算模拟;模拟中国大陆地区壳幔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场,探讨影响应力分布的因素,重演近千年应力场变化和地震序列发生历史,估计初始应力状态并探讨其不确定性对地震序列的影响.
3.考核指标
(1)基于全球地幔对流过程所提供的深部边界条件,给出中国大陆深部地幔与岩石圈的耦合演化过程,进而给出中国大陆地区三维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及未来地震危险性分布,重点分析青藏高原和华北克拉通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发表学术论文10 篇,其中SCI 至少2 篇.
4.预期成果
(1)通过三维大规模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有助于认识理解青藏高原,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和演变等丰富的地质现象,存在世界最强烈的大陆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为认识我国深部成矿过程和灾害性地震破坏防护提供必要的条件.
(2)专门针对华北克拉通问题的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上地幔演化所涉及到的牛顿流体(地幔)与非牛顿流体(地壳)方程,温度场(能量方程),壳幔热化学演化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强耦合,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动力学特征,基于历史地震序列资料模拟一组中国大陆地区三维应力场分布规律等重要的展开数值模拟,综合分析.
5.课题2008-2009年已批准预算经费为90万元.
6.课题执行年限:4.0年.
部分申报材料格式
格式一,课题申报书
格式二,申请单位承诺函
格式三,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
格式四,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格式五,其他证明材料
格式一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课题申报单位:
单位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0 年 月至20 年 月
国土资源部
二○○ 年 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上报专项组织实施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专项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有关经费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并报送;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报送20份,课题申报书Word电子文档1份.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 □有限择优 □指定 □其他
课题申报单位
名 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事业型研究单位 □大专院校 □其他事业单位 □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国有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合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男 □女
出生年
年
学 历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起始时间
年 月
终止时间
年 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他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
□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
□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项,国内发明专利 项,其他 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 □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2.技术路线,研究思路与方案,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3.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4.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5.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等及其规模
6.人才队伍建设
7.其他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概算与年度经费预算
1.课题经费概算
2.各项任务经费分配
3.2008-2009年度经费预算
4.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含阶段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任 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年度目标(含阶段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包括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各参与单位联合申报课题的证明文件;
6.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格式二
申请单位承诺函
致国土资源部:
我很荣幸能参与上述课题的申请.代表
,在此作如下承诺:
1.完全理解和接受《课题申报指南》的一切规定和要求.
2.若被选中,我单位将按照《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国家科技相关规定与国土资源部委托的专项管理部门签定课题任务合同书,并且严格履行相应义务.如果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则承担违约责任.
3.若选中,本承诺函将成为任务合同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申请单位代表签字:
申 请 单 位 公 章:
年 月 日
格式三
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
(包括贷款,自筹经费落实的证明材料)
(注:由申请方出具)
格式四
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主持,参加)
(注:由申请方出具,并在本协议中明确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责任)
格式五
其它证明材料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课题申报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