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13日) . E% P& D. ^# o" N0 d d2 ]* G
有人把世界铁矿石市场比作一个擂台,擂主就是三个“超级霸王”:力拓、必合必拓和淡水河谷。这几年,国际铁矿石价格飞上了天,这三家国际矿业巨头的名字,普通人也几乎耳熟能详了。它们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贸易额,牢牢掌控着市场定价权。
$ E& K4 l2 r, F; O, w, {* s 面对垄断性的上游原料市场,下游的钢铁生产厂家虽愤愤不平,却总是没有推出像样儿的“挑战者”。擂台下面,那些数量庞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中,“中国队”人数最多,总产量也最大,可话语权最小,挣到的利润也最微薄。
% p1 U# O. v( I) T' d+ @7 W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石均价为157.6美元/吨,同比增长57%。按同期铁矿石进口量2.3亿吨计算,仅铁矿石涨价一项,中国钢铁业就多付出近132亿美元(按照6.5∶1的汇率折算,合人民币857亿元)的成本。" ?, _$ C( ~- {/ g
与此同时,1~4月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净利329.8亿元,同比下滑2.12%。77家统计对象中,有8家出现亏损,亏损面10.4%。算起来,中国钢铁业多花的成本,竟是自身利润的2.6倍。
4 ~% l! V6 Q+ ~/ W2 ] 一位业内人士感慨:“擂台下面的长工们拼命地干,可挣的钱,还不够给擂台上面的‘霸王’们交租子呢。”
. L5 y6 }0 [8 ~$ X2 I7 J2 Y1 b 官方的表态比较温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罗冰生说,目前的铁矿石价格“处于一种天价的状态”,这是不可能持久的,他还说“人为炒作”是价格高起的原因。' M) K! \$ v) v
这不是什么新闻。早在2009年“力拓间谍案”被曝光的时候,中国钢铁业被迫向矿业巨头“交租子”的情况,就四处传播了。当时的统计是,从2004年铁矿石价格暴涨,6年中,三大“霸王”已从中国钢厂身上挣取超额利润7000多亿元。$ l5 @; o5 {8 I
由于铁矿石市场的垄断过于明显,已经没有经济学家再用什么供需平衡、自由竞争、“稀缺”或“看不见的手”这些经济学概念,来为“霸王”们辩解了。
& x1 S" A4 W1 \& d- ^- q9 C6 a 数字是明摆着的。1996~2006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从1500亿吨增长到1600亿吨,可以保证世界100年的用量。2001年到2006年世界钢铁产量增长47.1%,同期铁矿石产量增长59%。1996~2006年,世界铁矿石贸易量每年增长5.8%。但是,世界铁矿石价格却从2002年的24.8美元/吨增长到2008年的170美元/吨,6年上涨7倍!即便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价格下调,到今年,也差不多又都涨回来了。
a- S9 _2 `5 M1 O 价格波动早就脱离了供需平衡的界限。惟一能够看到的“规律”,就是这个价格走势同美元在全球滥发的节奏倒是一致的。比如,石油价格也有类似走势。
. A8 u+ Y2 }1 Z& ?5 ~ 中国曾是传统农业国家,对“谷贱伤农”的道理最明白。秋收时,农民都要卖粮,地主们就把价格压到最低;到了春播,农民们要买种子,地主们就把价格打到最高。这样不论买卖,他们都能敲骨吸髓。看看今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的情况,其中的猫儿腻就更清楚了。
. u4 ^7 e% S' o1 Y0 I9 x" _ 即便这样,地主老财们也不满意。从2010年开始,三大矿业巨头开始改变铁矿石的定价机制。之前,每年年初他们都同钢铁厂谈一个“协议价”,一年中基本不变,这本是为了维持价格稳定。如今,他们推出了“价格指数”,并且每个季度或者每个月都作调整,所谓增加价格的灵活性。表面上看是“让价格反映市场变化”,暗地里不过是通过增加价格波动,在差价中寻求最大化利润。据说,在芝加哥和新加坡等地,金融家们已在此基础上搞出了铁矿石指数期货的金融衍生产品。
/ V# y- N w0 @' r 从名义上说,这些指数要参考现货市场价格。但是长期看,让价格更具浮动性、更加金融化,是一个明显趋势。从国际石油交易的经验看,铁矿石以及各类战略性大宗商品,未来将以金融化的虚拟价格来操控实体经济中的现货价格,都属同一种套路。以金融垄断来配合资源垄断,这是跨国巨头们最娴熟的市场操纵手法。7 B1 e8 {; P, g% Y
一句话,铁矿石市场的“擂台”看来终究要被改造成另一个金融“赌场”。这大概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改进和创新”。
F7 q& {; n7 |8 L) \+ j& r+ \ 中国钢铁企业已经被逼到墙角。今年以来,推出基于中国市场的“铁矿石指数”逐渐形成共识。与其被动挨打,遭受变换花样的盘剥,不如主动应战,尝试着走上“擂台”接上几招。
, y" _4 Q4 K/ o 技艺总是在实战中提升的。业内分析人士称,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三大铁矿石价格指数,但中国作为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如果没有基于自身市场并体现真实行情的价格指数,怎么都是说不过去的。- P4 i% W# c7 ^1 I; W- H
据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即将推出国内矿价指数,今后还将推出进口矿价指数。市场普遍认为,这个“中国价格指数”能否成功,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要基于精确的统计方法,要能反映市场真实交易情况。
! B% V j. i! c4 O% [, C 不过,在赌场中获得一个席位也从不意味着能够赢钱。况且,本质上说,铁矿石市场的上游垄断格局没有改变,真正的挑战者还没有出现。指望“中国指数”能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走势,无异于认为在“擂台”下面喊两嗓子就能把那三位体壮如牛的“擂主”扳倒。
; P$ Y4 K4 X# ~% U- g: b& U9 h 中国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加速产业整合,提高科研竞争实力,通过练“内功”来逐渐寻求胜出的机会。
. f7 q' x! Z" N+ t% [& c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早就说,如果不能改变铁矿石市场“成千上万家企业跟国际巨头询价”的局面,中国钢铁企业的主导权就拿不回来。这就是说,不论是谈判议价,还是“指数”议价,供需双方必须条件、地位对等。因此,中国钢铁企业必须要学会“以中国垄断应对全球垄断”。
2 g* e! y' }1 N! u 白益民认为,在这方面,日本钢铁企业通过打造全套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军作战”,已经在铁矿石定价争夺战中占据了相当有利的位置,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 }! c) i O% Y5 a9 m' ^ 相对而言,中国钢铁企业集中程度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在市场信息、贸易通道和金融服务方面,又缺乏在更高平台上的有效整合。这常常成为中国钢铁企业无法有效集中兵力,反而被对手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原因。4 K: n* e: p- e4 N E$ B
不过,改变这种局面恐怕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最近,因中钢集团董事长“换将”,引发对国内钢铁行业“扩张之痛”的反思就是个警示。 \( E2 U0 y! W, H' {" v" H1 K, ?
这么多年来,为了追求数字增长,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贪大求全”的毛病积累的时间太长了。央企改制不是为了追求理念上多么先进,而要在国际市场真刀真枪的竞争中检验其成果。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5 F+ ~. x0 q5 w4 F 要知道,真正上了“擂台”,光靠块头儿大也没用,中国企业必须有技击搏斗的能力。尤其当你被迫准备做一回“霸王”的挑战者时,那是真需要一点儿斗智斗勇的精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