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6月7日) 8 c% c' X. T& J( g5 b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由自治区经信委制定的《内蒙古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对已列入整合淘汰范围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35户稀土上游企业进行重组合作、补偿关闭和淘汰关停,包钢稀土(600111)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北方获准从事稀土上游产业经营的“独苗”。5 D1 M; g# e6 f$ E
分析人士称,稀土产业的整合大幕已拉开,如果“包钢稀土”专营有实质性进展,将对稀土的整合起到示范效应。$ c7 ]& V) i( E
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企业之间竞争“脱缰”致使稀土供大于求* d1 X5 w2 \: X5 D7 r* w$ X* F
目前,我国稀土已探明工业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供应量则占到了世界95%以上。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勘探早、储量大,加之与铁矿伴生,开采成本低,长期以来备受市场青睐。前些年,大量稀土上游企业为多分一杯羹而纷纷涌入,致使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大幅上升,产能严重过剩。
0 Y4 P4 M/ ?: z5 s “按照当前的生产规模,仅包钢稀土一家就足以完成国土资源部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工信部指令性生产计划和商务部出口配额。”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副调研员刘景春说。
# k8 d* n" x9 g9 K 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后,“一家独大”的供应量却并未换来话语权和定价权。相反,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企业之间竞争“脱缰”致使稀土供大于求,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出于追求低成本、保护本国资源等原因曾一度关闭矿山,坐收中国企业内部竞争的“渔翁之利”。& l4 c- \2 ]0 o+ b( r3 y
“产业整合势在必行。”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斌直言不讳,“只有这样才能对稀土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整治,严格执行稀土开发总量控制指标,在保护中开发,定向定量供应,同时推动资源的储备。”/ |% a2 U! z: C# z& u4 E5 a# B
包钢稀土成北方稀土上游企业中被保留的“独苗”) w! z' j9 O' I& \( c7 I8 Q
此次整合后,包钢稀土依据规模、实力等因素,毫无悬念地成为我国北方众多稀土上游企业中被保留的“独苗”。
$ H5 G/ @" G) I! U: R8 {* | 邢斌介绍,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单一稀土生产加工企业,包钢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藏,“先天条件”无可比拟。同时,为综合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包钢早已开始了整合的步伐。0 q& ]! U- c) [$ _0 i: C
2007年,实现了包钢稀土产业的整体上市。2008年,收购了地方骨干企业和发公司51%的股权。2009年,收购了北京三吉利公司44%的股权。2010年,进军南方稀土,成功实现了与3家公司的股权合作,实现了南北稀土产业合作的历史性突破。
: j3 t0 ~& e( C% W2 {; u 在此次新一轮整合浪潮中,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除包钢稀土公司以外的稀土采选、冶炼分离企业均为此次整合淘汰对象,共35户企业纳入整合淘汰范围。这些企业多数存在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0 R' y* G& [& [9 Q# {: a E “通过对稀土上游企业实施整合淘汰,最终形成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统一开采、统一选矿、统一冶炼、统一经营和管理的稀土冶炼分离专营工作体制,符合国家稀土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牙萨宁表示。3 x& N5 H+ S8 I/ x7 Y r" r: v/ s
“自治区已经下发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必须于6月底前完成这项工作。”刘景春介绍。
2 I" i8 L4 b) y4 m1 x. M6 w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发展稀土应用产业,以稀土应用产业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强度、高产出密度的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项目。”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李兴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把80%左右的矿产品实现就地转化,通过应用产品带动产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