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 A+ I# C* _
北美地区掀起新淘金潮/ ?) C! s: f& H: n; ~! t4 N
+ j, C; }* U8 ^. i* N# g8 m3 s. F文_Gary Wolf 编译_凌奥幸& n1 Y; m# y9 l' E7 D3 q
: m; b0 v% M( _, b# q; t4 ~我第一次见到肖恩·莱恩和凯西·伍德夫妇还是2005年。他们当时住在加拿大西北部城市道森,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挤在城郊的一个小屋里。
7 E5 _9 p/ }3 A# ~, M
' L$ C6 m7 W# q5 D! @3 i最近,我又重新拜访了这家人,莱恩俨然一副成功商人的模样,临近深夜还在忙着接电话。他手举着黑莓,对我说:“你看,这里现在已经有一百个区块有开矿权了。”莱恩所说的开矿权是由政府颁发的,获得者可以在50英亩的荒地上进行矿产挖掘。对于莱恩来说,一百个开矿权实在是小菜一碟。在隶属于他的项目中,那些深埋在地下的金矿,估值已经超过了几十亿美元。+ r) h- B4 G5 b& _8 P
! X+ D8 n6 m; h: D- a
在育空地区,“克朗代克”不仅仅是河的名称,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几乎成了北美淘金潮的象征,而这个百年前的淘金潮虽然只持续了10年,但在加拿大甚至整个北美都是一段特殊的岁月。
- a$ ]6 Y! J: v; s3 }; F& K2 \/ h d. ]# _
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一场全新的淘金潮又在此蔓延开来,其幕后“推手”则是正疯涨的国际金价。就在几周前,国际金价一跃超过了1500美元一盎司。但十年前当莱恩刚刚发现金矿时,那里根本就没人在乎黄金。
; K" t" M' d" X! T9 M) Y
: ^; l3 w" X9 W9 b矿业食物链9 ?6 o+ h/ ]" k% l, ]/ N- X
( s# q, r( ^7 b0 ]; X
1990年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阿拉斯加及育空地区,曾出现过一段菌类采摘热。采摘者们往来于这片区域内,寻找鸡油菌以及松茸等。交易商们在当地建立起小型收购站,然后再将这些菌类输往巴黎和东京。
1 R/ k9 G7 Q! I7 U* [0 b0 G4 h
2 k8 T* t9 b! S; ]; l* N9 |莱恩和伍德相识于1992年的菌类采摘季。当时的菌类采摘虽然有利可图,但是市场需求并不稳定。莱恩是个挥金如土的人,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辛苦所得花得一干二净,捉襟见肘的境况时常出现,两人因此不得不找些临时工作来维持生计。3 E4 \! R, W6 Y0 B+ L8 ^
& F" a7 w/ p9 c3 T
两人难道从来没有想过挖金矿这个致富门路吗?当然有过,但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百年前的那场淘金潮之后,好几代矿工一直在搜寻黄金主矿脉的踪影,但是无人成功。事实上在道森地区,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暴露在外的岩石,基岩上往往覆盖着好几英尺厚的泥土,其中很多土地属于常年冻土。但对于熟练的采摘工莱恩来说,对当地地形、地势的了如指掌是其寻找黄金的最大资本。
, `# h6 d b" S; d& U6 `$ ]- Y w) f$ x9 v2 v9 Z+ e
为了减少现金支出,伍德和莱恩搬到了一间被人遗弃的小屋。在寒冷的冬夜,莱恩常常靠在火炉边研习老矿工们留下的开矿日记。到了夏天,莱恩则将自己采集的样本带到山下的怀特豪斯,拿给地质学家麦克·伯克看。+ i) R3 _& f& |- R5 V
' @) j0 u" V6 u4 \; K! w
伯克很喜欢像莱恩这样的探矿者,不断提点这些探矿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在人烟稀少的育空,20万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只有3.5万名居民。为了留住居民,当地政府费尽心机地推出了一系列经济计划,整个育空地区的政府预算也因此达到了十亿加元,而鼓励探矿者来此定居、勘探,也是政府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6 E: v I" S+ Y- b% _& e2 \* ~0 I+ d. l- q8 }
对于黄金产业来说,只有那些大公司才拥有实际正在生产的金矿,他们多为大型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以及力拓。而在这些大公司之下,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小型勘探公司,一般负责筹集资金并跟踪可能的黄金矿藏。而在矿业食物链的最底端,则是探矿者手中拥有的探矿权。一般来说,探矿者可以向勘探公司推荐可能埋有金矿的探矿权区块,并因此换得现金及公司股票。
. U3 r7 F0 N$ @ }1 S6 ^) ^6 g! j3 ~, `) Y3 Z& @
整个20世纪90年代,伍德和莱恩靠采摘菌类赚了一些钱,两人也一直在进行探矿工作,但问题是在当时的市场上,很少有人对黄金这个商品感兴趣。虽然与珠宝价值相似,黄金却被视为乡巴佬们的心头之好,与股市也没什么相连性。而在曾经热闹一时的育空,也很难发现大型矿业公司的踪迹。
( c1 M' I3 D8 s( R5 y2 W: z# ^7 S8 y. O3 S& V3 ~4 A
但是莱恩并不理会这样的形势,投资者可能对黄金兴趣不大,但对他来说,这可是埋在地下的金钱。拥有此种想法的还有安东尼·丹丝奇尼斯,这位身形瘦长的魁北克人是莱恩的挚友,在他看来,冬天是进行黄金勘探的最好时节。因为克朗代克流域冲刷出的黄金多是沙金,它们大多藏身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到了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实的冰块,胆大的勘探者敢于利用这段时间,凿开河上的冰块并钻进河里掘金。
( p. C: S, [' I
& ~) r+ |( w$ K4 O) |这种做法疯狂且危险,因为在冬天育空地区的冰层厚达8英尺,而在冰层之下还有8英尺的泥水。如果要实践这样的做法,必须经过慎重的调查以及仔细的碎石抽样。但是与之前那些被淘金热冲昏头脑的人一样,丹丝奇尼斯为达目标可以置生命于不顾。他用斧子和链锯开凿冰块,然后将缆线插入河底并用绳子缠住自己的腰,纵身一跃跳进冰水之中。
* W' i: z+ l1 w2 ~+ ]
2 \8 ~' R; J( Z' N; y" o7 r起初的几次实践并未取得任何成果,为了朋友的安全,莱恩加入了丹丝奇尼斯的行列,当后者跳入冰冷的河水时,莱恩就站在岸边牵着绳子做保护。男人们的行径让伍德十分担心,她最终说服莱恩脱离丹丝奇尼斯的疯狂之举,而后者则最终在一次尝试中丧生。
8 o! I& O! v/ D7 \6 p/ Y, v) s1 o9 j; q
在这之后,莱恩和伍德搬出了简陋的小屋,莱恩开始能够像一名真正的地质学家一样,利用电脑上的地图进行数据搜索和整理。好学的莱恩很快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采矿点,那里离道森30英里。为了进行土壤采样,两人将所有积蓄投了进去。他管这个采矿点叫做“幸运乔伊”。在伯克的帮助下,莱恩将采矿权卖给了温哥华一家小型勘探公司,这家公司又转手将其卖给了大型矿业公司肯尼科特。在肯尼科特的地质学家帮助下,“幸运乔伊”的矿藏初步估价为十多亿加元。4 Y2 Z' I1 o9 x$ H5 V
4 M$ y5 n R: Z# m$ T# t一夜暴富的淘金者
- N$ A! s0 {9 Q& ^
: n/ P$ C4 Z; E. C. h4 r9 H在完成“幸运乔伊”的交易之后,莱恩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寻找更多的金子。“要么翻倍,要么一无所获。”伯克如此评价莱恩当时的行为。但是莱恩并不觉得这是一场赌博,他系统地进行勘探,每年要进行数以千计的土壤抽样。随着勘探的深入,莱恩意外在怀特河沿岸发现了一处地势较低的裸露石英,在被炸开的新鲜岩石切面上,能够清楚地看见斑点状的黄金。在此发现之后的两年,莱恩和伍德卖出了十多个矿权。7 ]/ R, S0 Q0 L, Q
5 {' \- b' w2 P/ o } o' c随着事业的发展,莱恩和伍德也在逐渐扩大自己的队伍,2005年夏天,两人手下一度拥有15名工人。但对于当时的莱恩来说,很难界定自己家庭的富裕程度。有时,他觉得自己确实变成了有钱人,毕竟没人能够像他一样买下一架直升飞机当做交通工具。0 p7 X& y3 r/ e
) H" h+ p& Z( L1 m2 M3 W, H: k但是莱恩对于探矿已经心生厌倦,于是派工人重新进行菌类采摘工作。在现金收益方面,菌类和黄金有相似之处。菌类是易腐品,而黄金可以长期保存,两者的市场价值时好时坏。采摘人收获的菌类,其价值往往由买家的心情、订单数和经济景气度决定,黄金也是如此。一直以来,莱恩都以乐观著称,但是他日渐对黄金价值产生了质疑,他弄不清楚这种大自然赋予的矿藏确实如此珍贵呢,还是仅仅是投机商炒作的结果。
5 A* Y) E# Q8 I
; @/ `: i! K* ?* c8 E0 K; N虽然莱恩意欲重新投入菌类采摘,伍德却觉得其中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此时,一个全新的想法开始在她脑海中展开。1 d" V- |2 j1 ^' ?0 E0 J' J! d& i
E \8 z) t" w: t+ J. D
罗伯·麦克劳德在温哥华拥有一间名为“全金属矿业”的勘探公司,常常会有一些探矿者手拿闪亮的石头来到他的办公室,并声称自己发现了黄金。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麦克劳德常常一笑置之。有一天,麦克劳德接到一通来自道森市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人正是伍德,她告诉麦克劳德说,自己在当地拥有好几块探矿权区块。在随后双方的见面会上,麦克劳德见到了伍德和莱恩准备的怀特河流域土壤样本,后者提供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对于麦克劳德来说,这样的探矿权区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想拿下它们。& \0 t: u: @* y4 a r z+ v3 ~ r
( G7 d; o6 c/ t但是在之后的电话中,伍德却拒绝了麦克劳德的提议。两年多来,伍德一直在学习如何看清勘探市场的繁杂,她不断买进卖出这些公司的股票,同时仔细研究这些公司的高层并分析它们的资金结构。两年的学习使得伍德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清楚分别不同勘探公司的好坏。% U( u5 t2 X6 o; M
7 f. q: N- n1 Q S7 g0 m% Z
伍德告诉麦克劳德,他们需要找一家新的勘探公司合作,这家公司最好没有做过其他投资项目,并且只和莱恩一人合作。在麦克劳德的记忆中,还真有一家能够满足伍德全部条件的公司。这家名为“地下资源”的公司由一位名叫艾德里安·弗莱明的澳大利亚人开创,本意是主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勘探业,但是看了伍德的报告后,弗莱明立刻改变了初衷。伍德向弗莱明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在交易第一年从公司拿到50万股,同时抽取4%的专利税以及15万加元的预付现金。
m( m5 s, E4 F6 l. ?& U q' k. E5 e
他们的项目很快受到外界的关注,很多新公司也在他们周围建立自己的区块,希望能够借着“地下资源”的好运,发现一些矿藏。不得不说,莱恩确实有些特殊之处,这点弗莱明也承认。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不能完全只靠一名探矿人作决定,所以弗莱明将地质学家里卡多·普瑞斯内尔招至麾下。7 e ?+ i8 ]% e
5 B/ q6 o4 j9 Z
有了普瑞斯内尔的学术知识,伍德的现实主义,弗莱明的世俗以及莱恩的天赋,这个团队完全有能力发掘更多的金矿。但是事与愿违,他们没能等到这样的机会。2010年12月,弗莱明忽然接到来自金若斯黄金的电话,这家大型矿业公司意图收购“地下资源”。虽然后者潜力巨大,但是在金若斯这样的大公司面前,也只能算是一只待宰的羔羊。5 x! K: A& r4 o+ B( _
! H4 i$ S' j0 F4 s5 [$ Y: n0 A“抢夺土地的游戏”. R- }" t& N. K9 c g) i
9 Y+ C& F+ P6 \, |0 v3 Z, R" P+ ^
金若斯对“地下资源”的收购交易总价将近1.4亿加元,而莱恩和伍德也从中获取了600万加元。受到莱恩等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探矿人和勘探公司来到育空地区寻找机会。莱恩和伍德也在继续自己的事业,开拓更多土地。莱恩对这一切早已熟能生巧,但是与勘探公司的合作也在不断考验着他的耐心,因为很多公司并未雇佣地质学家,即使买下了探矿权区块,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m5 `+ G" }2 k# [/ {
0 T# F# Z0 h& Q; V
今年4月底,莱恩和伍德将育空地区所有尚未签订开发合同的探矿权区块合并在一起,其总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英里。他们利用这一大片“处女地”和多名投资者展开了合作。作为交换,莱恩和伍德获得了2000万加元的现金收入以及一些公司股票,同时也得到了足够的勘探支持。他们与这些投资者成立了一家名叫“莱恩黄金”的新公司。对于未来,莱恩既有期待也有危机感,他认为在育空地区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做探矿权的开发,“这是一场抢夺土地的游戏”。
8 X0 d( y+ n8 r. J3 O. Y5 w* O9 C: r. J! W6 m8 D# o
莱恩估计,到今年夏天将会有140多家勘探公司来到育空。对此,他早有准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莱恩一直忙于带着团队进行仔细研究和考察。在莱恩看来,金价不会永远这般稳健,总有一天会跌下来。对此,莱恩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计划,如果那一天到来,他决定重操旧业,回去继续采摘菌类。
0 A" m( F; }0 J+ u2 `! O5 T U0 I3 r8 Z) d! Y
而伍德则开始不断回忆过去,回忆二十世纪90年代末的那些快乐日子。那时候的道森市,很多人都在怀特河沿岸居住,支起一个帐篷便是一个家。那个时候美元价格坚挺,边境检查也不似如今这般严格,如果时值节庆,朋友们之间还会在圆顶山下翩翩起舞,而当年的菌类采摘仍旧受人追捧。但是不过几年的时间,一切都变了,恐怖分子袭击了纽约世贸大楼,边境检查因此更加严格,燃料价格一并飞升,育空的菌类采摘业亦逐渐萎靡,只有莱恩的探矿事业却越做越好。
! `7 k: W3 c( s) r( [: g来源:南都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