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7067|回复: 5
收起左侧

[资料] 中国地震局紧急编写《地震知识70问》

[复制链接]

2786

主题

4万

铜板

269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3468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斑竹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1-5-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ccqq 于 2011-5-21 17:08 编辑

             中国地震局紧急编写《地震知识70问》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蒋建科)为配合目前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紧急编写了《地震知识70问》,主要包括地震常识和自救互救常识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地震常识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5、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7、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8、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9、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0、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11、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12、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13、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14、什么是震源?

  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15、什么是震中?

  答: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16、什么是震中距?

  答: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如图1-12)

  17、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18、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19、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20、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21、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2、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布的?

  答: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23、地震谣言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震谣言的特征:“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24、什么是大震预警?

  答: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井水异常、动物习性异常、地声、地光和地震颤动等宏观现象,叫大震预警。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在这短暂的预警时间内,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第二部分  自救互救常识

  25、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6、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7、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28、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29、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30、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31、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

  答: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32、在平房怎样避震?

  答: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3、在楼房怎样避震?

  答: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34、高楼如何撤离?

  答: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35、在教室内怎样避震?

  答: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36、在操场怎样避震?

  答: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7、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

  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8、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39、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

  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40、在开阔地怎样避震?

  答:要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41、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42、在海边怎样避震?

  答: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43、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44、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答: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5、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

  答: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46、遇到燃气毒气泄漏时怎么办?

  答:要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47、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

  答: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48、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

  49、被埋压时如何改善所处环境?

  答: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50、被埋压时怎样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

  答: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51、被埋压时怎样保存体力?

  答: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52、怎样实施自救?

  答: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53、怎样寻求救援?

  答: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54、震后救人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55、怎样判定幸存者位置?

  答: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

  56、对一时难以救出的受伤者如何处理?

  答: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57、救人时如何避免被救者遇到伤害?

  答: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

  58、怎样确保幸存者安全?

  答: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

  59、怎样对幸存者施救?

  答: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60、怎样对幸存者进行特殊护理?

  答: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61、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有多久?

  答: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因此,现场急救时,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几分钟最为关键。

  62、施救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63、心脏复苏共分几个步骤?

  答: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64、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是什么?

  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65、如何进行伤口包扎?

  答: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66、一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67、两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68、三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69、怎样制作简易担架?

  答: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进行搬运。

  70、搬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122500/122647/7263122.html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专业知识】

【著名地震】

【★地震自救大全】

【地震的预报】

【地震科学数据】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研究部门在报道某地区发生的地震时,往往要冠以发生了XX级的地震,烈度达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并不是一回事。

     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全球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专业知识】

  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以石头入水处为中心有波纹向外扩展。这个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颗粒运动造成的。然而水并没有朝着水波传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个软木塞,它将上下跳动,但并不会从原来位置移走。这个扰动由水粒的简单前后运动连续地传下去,从一个颗粒把运动传给更前面的颗粒。这样,水波携带石击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向池边运移并在岸边激起浪花。地震运动与此相当类似。我们感受到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产生的弹性岩石的震动。

  假设一弹性体,如岩石,受到打击,会产生两类弹性波从源向外传播。

  第一类波的物理特性恰如声波。声波,乃至超声波,都是在空气里由交替的挤压(推)和扩张(拉)而传递。因为液体、气体和固体岩石一样能够被压缩,同样类型的波能在水体如海洋和湖泊及固体地球中穿过。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在地震学中,这种类型的波叫P波,即纵波,它是首先到达的波。

  弹性岩石与空气有所不同,空气可受压缩但不能剪切,而弹性物质通过使物体剪切和扭动,可以允许第二类波传播。地震产生这种第二个到达的波叫S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

  S波具有偏振现象,只有那些在某个特定平面里横向振动(上下、水平等)的那些光波能穿过偏光透镜。穿过的光波称之为平面偏振光。太阳光穿过大气是没有偏振的,即没有光波振动的优选的横方向。然而晶体的折射或通过特殊制造的塑料如偏光眼睛,可使非偏振光成为平面偏振光。

  当S波穿过地球时,它们遇到构造不连续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并使其振动方向发生偏振。当发生偏振的S波的岩石颗粒仅在水平面中运动时,称为SH波。当岩石颗粒在含波传播方向的水质平面里运动时,这种S波称为SV波。

  大多数岩石,如果不强迫它以太大的振幅振动,具有线性弹性,即由于作用力而产生的变形随作用力线性变化。这种线性弹性表现称为服从虎克定律,是以与牛顿同时代的英国数学家罗伯特.虎克(1635~1703年)而命名的。相似的,地震时岩石将对增大的力按比例地增加变形。在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将保持在线弹性范围,在摇动结束时岩石将回到原来位置。然而在地震事件中有时发生重要的例外表现,例如当强摇动发生于软土壤时,会残留永久的变形,波动变形后并不总能使土壤回到原位,在这种情况下,地震烈度较难预测。

  弹性的运动提供了极好的启示,说明当地震波通过岩石时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与弹簧压缩或伸张有关的能量为弹性势,与弹簧部件运动有关的能量是动能。任何时间的总能量都是弹性能量和运动能量二者之和。对于理想的弹性介质来说,总能量是一个常数。在最大波幅的位置,能量全部为弹性势能;当弹簧振荡到中间平衡位置时,能量全部为动能。我们曾假定没有摩擦或耗散力存在,所以一旦往复弹性振动开始,它将以同样幅度持续下去。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情况。在地震时,运动的岩石间的摩擦逐渐生热而耗散一些波动的能量,除非有新的能源加进来,像振动的弹簧一样,地球的震动将逐渐停息。对地震波能量耗散的测量提供了地球内部非弹性特性的重要信息,然而除摩擦耗散之外,地震震动随传播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现象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

  由于声波传播时其波前面为一扩张的球面,携带的声音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与池塘外扩的水波相似,我们观察到水波的高度或振幅,向外也逐渐减小。波幅减小是因为初始能量传播越来越广而产生衰减,这叫几何扩散。这种类型的扩散也使通过地球岩石的地震波减弱。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地震波从震源向外传播得越远,它们的能量就衰减得越多。


   【著名地震】

   【中国十大地震】

  序号    地震名称         日期           时间              震级(Ms)     震中烈度  震源深度(Km)

  1    河北邢台地震   1966.3.8     05:29:14.0    6.8                  IX         10
        河北宁晋东汪   1966.3.22   16:19:46.0    7.2                  X          10
  2    云南通海地震   1970.1.5     01:00:37.0    7.7                  X          13
  3    四川炉霍地震   1973.2.6     18:37:08.3    7.9                  X          17
  4    云南昭通地震   1974.5.11   03:25:18.3    7.1                  IX         14
  5    辽宁海城地震   1975.2.04   19:36:06.0    7.3                  IX         12
  6    云南龙陵地震   1976.5.29   20:23:18.0    7.3                  IX         24
                                1976.5.29   22:00:22.5    7.4                  IX         20
  7    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03:42:53.8    7.8                  XI         12
  8    四川松潘地震   1976.8.16   22:06:46.2    7.2                  IX         24
                                1976.8.23   11:30:10.0    7.2                  VIII       23
  9 台湾921地震  1999.9.21 01:47         7.3                          8
  10  四川汶川地震    2008.5.12  14:28:04.0    7.8                  X         19           
         


    【二十世纪以来的十大最强地震】


  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5年3月28日(北京时间29日零时9分)发生里氏8.5级地震,这是自1900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八次大地震的基本情况(按震级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级(后修正为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2、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3、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4、(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4、(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5、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6、(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6、(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7、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8、(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0、(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地震自救大全】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地震时的9条须知


   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4.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6.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7.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8.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9.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平时的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临震应急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1.备好临震急用物品, 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 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 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建立临震避难场所 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 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 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 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 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 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设置伤员急救中心 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 明设备和药品等。

5.暂停公共活动 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 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 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 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 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 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 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 防止国有资产损 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 灾,减少经济损失。

9.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 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 供水、 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 负荷运行。

10.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⑴检查和加固住房 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 ⑵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 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⑶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⑷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地震的预报】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


    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则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后,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的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做过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地震科学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应用领域

        (1)在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作用
   
        地球科学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离不开大量地球观测数据信息。如,地球深部构造、地球动力学、地壳现今运动等研究需要大量的地震地磁、重力和地壳形变数据。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古登保说:地震是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正是现代地震观测,特别是数字地震观测,使地球物理学家揭示了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介质的变化。大陆漂移和板块学说的形成与地震、地磁观测是密切结合的。留美地球物理学家宋晓东博士和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合作,通过对大量的连续观测地震数据的研究,发现地球内核与地球外部自转速度不一样的重要现象,被列为二十世纪地球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因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基础数据是人类认识地球和地球形成的重要依据,是地球科学创新和发现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和各高等院校的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研究部门对中国地震局对外开放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观测数据抱有极大兴趣。

        (2)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决策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地震科学数据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型工矿企业、核电站、水库、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均应进行地震和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估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如我国已经确定的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送等重大建设项目,以及西部大开发中的各项重要设施建设均需要地震危险区划及各种尺度的地震预测结果和多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和活动地质构造数据等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解决有关问题的科学依据。

       地震科学数据按照其获取途径可以划分为五大类:

        观测数据。包括:地震、地磁、重力、地形变、地电、地下流体、强震动、现今地壳运动等观测数据。这是地震科学数据中数量最大的一类数据。
        探测数据。包括:人工地震、大地电磁、地震流动台阵等数据。
        调查数据。包括:地震地质、地震灾害、地震现场科考、工程震害、震害预测、地震遥感等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构造物理实验、新构造年代测试、建筑物结构抗震实验、岩土地震工程实验等数据。
        专题数据。这类数据为综合性数据,主要服务于某一重要研究专题、重大工程项目、某一特定区域综合研究等工作目标而建立的。如:地学大断面探测研究、火山监测研究、水库地震监测研究、矿震监测研究、典型大震震害、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数据、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建筑物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资源状况
   

        根据国家赋予中国地震局的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等职能,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作好防震减灾工作,中国地震局非常重视地震科学数据的采集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多学科、多门类的地球学科的基础数据观测网,包括 415个地震观测和强震动观测台站、130多个重力和地壳形变观测台站、330多个地下流体观测台站和140个地磁、地电观测台站,并在首都圈等重点地震监视区建设了较密集的流动水准、GPS、重力、地磁等观测网。“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对观测网的部分测项和台站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十五”期间将继续投入20多亿元进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除了日常监测工作外,中国地震局还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地质调查、地震灾害调查、实验工作,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大型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如地学大断面编制、地震区划、大陆强震机理研究、火山与火山灾害监测研究、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工作,累计地球物理探测剖面超过7万公里、活断层调查数千条,并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根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上述地震观测、探测、调查、实验和专题等五大类数据总量达数千G,并且每年新增数据超过300G。





http://baike.baidu.com/view/781.htm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那么,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蔚蓝的天空中有时会留下一条飞机的尾迹,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另外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还有一种条纹状地震云,形似人的两排肋骨,根据此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22

主题

5万

铜板

18

好友

传奇会员

YK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7664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9-1-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5万

铜板

18

好友

传奇会员

YK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7664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9-1-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46

铜板

1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6
发表于 2020-4-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啊,下来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万

铜板

3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110
发表于 2022-4-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