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一个地球被人类中的部分人物,进行着不休止地研究,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可是传统地球科学毕竟是从原始状态中诞生出来,并日积月累地发展起来的。在传统地球科学中一个明显的矛盾就是,一方面是对于前人的工作成果必须予以尊重,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知识中包含的相对幼稚、初级、原始的思维成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清理,又难于进行创新,而发展才是硬道理。 传统的教科书中的内容,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知的积累,不可否认其中有成熟的经典,但是其中也会不乏错误和荒谬之处。就以传统地球科学目前的教科书内容看,随便就可以点出若干处于迷迷糊糊、模棱两可、敷衍塞责的错误和荒谬之处。 试看: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它是基本不变,还是会大起大落的变化呢?在地层剖面上往往存在下面是古生物化石的丰富产出的层位,而紧邻的上复层位中却是找不到大化石的“哑地层”,其中原因何在?古地磁学中表达出來的古地磁极正向、反向变化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会发生180度的大翻转变化,而不是90度左右的变化呢?是不是学者们表达错误了?全球性灾变是否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那么渐变论统治地球科学界的100多年时间,就是独裁啊!至少渐变论没有全面认识大自然。地质历史上全球古生物大大小小的绝灭现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地幔真的能够由传统学者们安排去对流吗?板块运动的原始驱动力不是地幔对流,那么它潜藏在何处?洋中脊两侧对称的古地磁条带的成因,按照瓦因-马修斯假说那样解释是十足的错误,另外存在形成机制。地质历史上的水进水退和大陆的升降,究竟哪个是主要影响因素?水进一定是大陆在下降吗?水退一定是大陆在上升吗?河流中的堆积和侵蚀作用形成河流阶地的转换机制和转换时刻,传统地质学能够精确确定吗?全球性气候转变的机制和时刻,传统地球科学能够给出准确时刻吗?浊流沉积是由浅海向深海运动的,它可以向大陆上反向运动吗?节理力学性质转换和多期次活动现象的动力变化来源于何处?成矿和油气成藏的脉动机制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哪里?以地球稳态运动的自转和公转为基础建立的现代科学体系,研究过地球的非稳态运动吗?其研究成果是什么?对现代科学已有认知具有多大的冲撞和改动呢?…… 如果我们能够对上述诸多问题一一获得新的答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那些原始知识,实际上是一团迷惑全社会的思维迷雾呢?我们的新见解为什么不会是冲破传统思维迷雾的创新成果呢?当你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时候,怎么会没有一点点小视传统科学成果的狂妄呢? 笔者本意是:言谏主流,巧舌战正统;剑走偏锋,奇招制错谬。无法去指责谁应该为传统科学的错谬负什么责任!我们要向前进,目光还是看准攀登科学高峰的前进路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