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南北春来早 | —— 新疆地质找矿纪行(一) | 【2011-04-28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振国 赵 凡 王少勇】 | | 阿吾拉勒铁矿、赞坎—老并铁矿、乌拉根铅锌矿、彩霞山铅锌矿,这些不少人还感到陌生的名字,无需多久就会为世人熟知。因为,它们即将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矿业基地。 2 G4 U) c4 I$ W0 X, @8 U( n
2 U2 g2 |4 i5 Z, P 仿佛一夜之间,新疆找矿传奇传遍天山南北。来自五湖四海的找矿队伍和矿山企业,跨天山、踏昆仑,掀起一波波“地质找矿热”,找矿速度、成果以及资源开发前景令人惊叹。同时,发端于新疆的“358”专项,提前实现了“三年有眉目”的第一阶段目标,成功打响了全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揭幕战。
# O- L9 R" _3 j
1 Y! p8 u# i. a q; Q$ ~% ]6 W+ U 新疆靠什么吸引投资?是如何找到“真金白银”的?3月末,记者赴乌鲁木齐、昌吉、喀什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力图揭开其中的奥秘。从今日起,本报将分三次刊发相关报道,今日刊发的是第一篇。
( y% Y1 g+ N# k* k1 M3 U* n
% [/ u% w/ {: O: u% k9 H! C: \
4 L; N1 {) E! R& ~0 | 3月的新疆,积雪还没化净,广袤的土地显得更加空旷。但在记者走过的昌吉、喀什,轰鸣的钻机声已奏响春天的序曲。
& l: f( e: b1 c/ ?; }; X3 d; h$ {& [ c" ^$ n8 e1 K# A" ~" K4 @% |# y
结束了一冬休整,地质工作者再次集结、冲锋,向新疆“三年要有眉目”后的“五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目标进发,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热潮扑面而来。 # K! J0 c0 q7 L5 u
% O' t/ l' R& O& Z, o( e
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大投入带来大繁荣 ) R8 p( R/ F' N% r" S' |9 N
% p4 e" K: a. X# C+ a5 N2 L
近年来,新疆的找矿投入,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社会资金,都在持续攀升。据介绍,2008年“358”合作协议签订后到2010年,包括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专项、中央地勘基金、中央专项资金、自治区地勘基金等各项资金“打包”的规模达22亿多元。 + G4 @4 ]' Y! a1 k, B' B* c
6 O" G j8 h+ I# M: @$ S( [0 M
资金投入少,曾是新疆地质找矿的一大掣肘。2003年以前,受限于财力等因素,“即便自治区政府层面,在矿业低谷时一年的财政投入也只有两三千万元,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只覆盖了全自治区6.8%的国土面积。”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 9 `/ e# f1 X4 m+ u
0 \* ]5 E" l& h( }
没有大投入,很难有大突破。2004年开始,自治区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专项用于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截至2010年,共投入3.5亿元。即使这样,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仅覆盖了全疆19%的国土面积;1∶5万航磁只完成了10万平方公里,与自治区166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相比,微乎其微,与“三山夹两盆”、资源潜力巨大的成矿条件更是形成强烈反差。 5 v# Q. \& e& c i
8 U, V l: G6 H# \
公益性地质工作先行,首先体现在财政投入、财政资金引导先行。在新疆,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安排的公益性地质调查,系统部署到区调、化探、航磁、矿产远景调查、科研等基础调查工作中,快速提高地质工作程度,推进以勘查队伍、资金投入、方法技术、保障措施及勘查成果为一体的整装勘查模式。 ; @5 q2 ?$ t. \# B
* R+ L# e* l4 \# |- E. [/ L/ n 要想市场繁荣,关键还在于社会资本进入。据介绍,自“358”专项实施以来,新疆地质找矿拉动商业投资高达100亿元,拉动效用超过1∶3的比例,基本形成了各渠道资金有机结合的勘查新格局。阿吾拉勒铁矿的勘查开发引入首钢集团和宝钢集团,乌拉根铅锌矿勘查开发引入紫金矿业集团,东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引入了鲁能、神华、华电、国投、大唐、华能、葛洲坝等大型企业集团。
/ `( l( B2 ^ e
6 u) s" @' N' z% J “从2006年,新疆就非常注重引入商业勘查,鼓励整装勘查,我们有自己的模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 z& }# h' w' _: F0 x
$ D1 [% {( z% a8 L7 x7 V( B. c+ G
为了繁荣市场,引入大企业、大资本,激励“商业跟进”,新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他们称之为“放水养鱼”:
& G: n2 `& d7 `! M# j( i3 \! s8 O" A6 I' X
对于整装大成果,他们委托国有大型矿业公司和国有地勘单位进一步开展工作,为高起点规模开发奠定基础;(下转第二版)
2 f" y0 o3 g( p. [, n1 a6 j/ W9 X6 n
对工作区内发现的中小型矿(床)点,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向社会出让矿业权。
" I% J a. U, j8 a3 A/ H6 j1 b3 t0 G2 L/ K1 P- @% I) \$ p
对于援疆项目,还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即相关企业可享受自获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 x' y; m* t+ z' V1 s) V. z+ W) n
9 u& N! G' {. c- N% f
推进企业资本与地质勘查单位技术紧密结合,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在智博铁矿勘查开发的凯宏矿业公司中,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以勘查成果和技术投入占25%股份,后期勘查开发投入则全部由首都钢铁集团投入。自治区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矿业权出让价款的20%用于奖励找矿有功单位和个人。 ! |. U6 w0 ]# d- @5 W
2 p3 A4 Q9 h0 s D! \$ { 新疆国土资源厅的种种政策,增强了来疆投资者的信心。本报记者采访了喀什西凯矿业公司,尽管是民营性质,资金压力大,但他们自2005年注册起就一直做勘查,已经拥有70多个矿业权,连续几年都保持四五千万元的勘查投入。类似的商业资本,构成了新疆地质找矿资本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6 K8 r) K4 Y" b6 B! t' B4 H0 d# C3 e! x3 m1 m5 F3 e2 E( G
& H. l+ Q- w3 J: R( g 统一部署、整装勘查、搭建平台,大整装收获大成果 4 _: }0 g. e0 K( w6 M; x, q0 d' s
9 p* i# Z5 @) B0 H 一方面资源丰而优,一方面则是勘查开发力度散而慢。这种历史状况曾一度困扰管理层。
% y, T; f) B ~5 ?# U
+ d+ X) l+ C4 d& p' V% N4 c2 h 回顾往年的矿业形势,新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有一年新增探矿权数量达3000多个,探矿权申请报件最多时一年7000多个。从探矿权数量到资金投入,都呈几何式增长。但相应的找矿突破并不显著,症结在哪里? 3 A1 }$ v6 h2 N b
8 q$ N! J1 ^; i' }" \4 F2 I! F% C8 ~ 他们很快明白过来,地质找矿光有大投入还不够,在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必须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搭建制度平台,坚持整装勘查。正如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所言,要在最有前景的成矿区(带)上坚持整装勘查,把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结合在一起,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到成果,进而把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集合在一起。认识到了在这一点,新疆国土资源厅在3年前开始了“358”专项行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找矿机制特色。
0 D! ~7 Q; ~8 x6 o% M/ w- ]; U; D9 K1 T: V% E
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358”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题调研。他们总结认为,“358”之所以运行良好,与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协调推进分不开,与政府搭台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分不开,也与公益先行、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分不开。 y8 {1 `6 X- ^2 e
+ ]8 t j8 i! r; f3 B7 A 整装勘查,让新疆找矿突破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会战。自2008年“358”项目实施3年以来,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举全系统之力”支援新疆的思路。在资金、政策引导下,疆外地勘单位潮水般涌入,177家地质勘查单位进疆找矿,疆内外队伍规模已达2万人。
: _2 V% ~2 H) W- ]9 |+ Z6 i# p. q* W% G4 L7 V9 S: T# z
新疆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整装勘查在新疆找矿突破中有一套成熟的设计构想。资金投入、勘查设计方案、排兵布阵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在这一过程中,突出重点找矿区域,突出重点矿种。社会资本须接受自治区政府的调控、引导,服从自治区“358”项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358”项目区内,原社会出资的探矿权可以选择独自勘查、合作勘查和退出勘查三种方式进行。独自勘查取得的找矿成果,归矿业权人享有;合作勘查取得的找矿成果,按出资比例共享;退出勘查的,前期勘查投入经评估后予以合理补偿;对既不独自勘查、合作勘查,又不退出勘查的,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延续。
2 `/ f) H' a3 N9 Z7 C
. F. x" y) D4 x, w. B3 M 如今,无论在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西昆仑赞坎-老并铁矿还是东天山彩霞山铅锌矿、西南天山乌拉根大型铅锌矿,国家和自治区出资勘查项目的工作方案、勘查设计都要经过统一审查,切实保证了“四统一”。 / [, w5 w( S. J9 z3 J0 |$ N/ q
$ \! c' K$ V; i l/ ~" w 该厅勘查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推进整装勘查,2008年9月,新疆筛选18个重点勘查区块,暂停受理新立探矿权申请;2009年5月,前一政策继续扩大范围,在“358”项目规划区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区内均不新设探矿权。同月,自治区全面暂停新立探矿权申请1年。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整装勘查、统一部署。通过暂停受理重点勘查区块的矿业权,保证了整装勘查,避免了矿业权纠纷对地质找矿的干扰,也为自治区政府梳理统一部署留足了空间;通过查处“圈而不探”发挥挤出效应,规范了地质勘查秩序,营造了优质的勘查环境,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 Z, `; {+ K6 y; z! }
0 f9 `- {0 ~1 Z7 |& K5 L( R0 m, k, F 通过融合各方面力量搭建地质找矿平台的做法,新疆开启了国土资源部“358”宏伟目标和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新篇章。
% x$ N4 Y7 F. s8 @
- L( o. v( Z" @% T9 ] a/ N; K; @ A- `
加强监管、严格查处、持续改革,大规模营造大环境 % ?; Q w# }2 y5 `: O* z d
2 \2 Y. Z4 x/ S2 w* {" i “投资热”并非全是好事。地质勘查“投资热”不可避免地带来勘查市场失序,圈而不探、以采代探、非法转让探矿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令人头疼。 ' r/ w8 D7 N# n) O( I
5 q, G$ v5 u# h# B. ? 新疆始终抓住了探矿权管理这个核心。 / [, \+ q0 I; F! K8 b/ ^& E8 q
: ?4 W+ Q& V0 m% N2 l$ u( P3 m/ e
“十一五”期间,在花费数亿元打造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与执法力量的同时,新疆大力引入有能力、成规模、真心找矿的队伍,同时,依法查处勘查开发违法行为,营造优质勘查环境。 ' f7 b2 q5 ^- G) b9 {' W
4 I6 d5 a) x$ Y4 b3 Z8 w' m0 b 一“引”一“赶”,考验着管理层的执政能力。粗略统计,仅从2007年到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厅就探矿权管理下发实施的专项制度、规定达几十项。这些规定散见于各类文件、通知、办法之中,推动探矿权管理不断发生深刻变革。 4 `1 V/ P: k+ ?4 [. V7 R
! Q2 N! x) O# ]+ ~9 W& O" G 记者对2008年“358”专项实施以前的代表性措施进行了梳理:自2007年3月起,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工作区内不再新设探矿权、采矿权;2007年5月,新疆国土资源厅对“十五”期间的地质勘查开发工作进行了反思,重申坚持国家垄断矿业权一级市场,规范发展矿业权二级市场,严禁炒买炒卖矿业权,防止在矿业权转让过程中非法牟取暴利行为的发生;2007年12月,发布探矿权登记程序和资料审查要求,对探矿权登记程序给予严格规定;2008年初,连续出台了多项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专项制度措施。 5 C7 I) ^6 N' [* }) }
! L0 A9 \; n8 S3 y2 u0 N3 J7 v; t 到了近两年,除了上述常态化整治手段,自治区还有很多非常规措施。自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了地质勘查项目专项大检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正在筹备大检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质勘查项目专项检查是以“358”项目区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中的社会出资探矿权为重点,严肃查处探矿权“圈而不探”等行为,治理整顿自治区地质勘查秩序。 ; x1 v8 q) ]1 q3 ]) s$ X+ E
9 c/ D7 A' y) d) F* P6 N M2 t 为了保证勘查质量,自治区还统一组织核查、抽检。尽管新疆地形复杂,实地核查难度大。各地州、县和专家委员会积极参与,对重点或已发现疑点的探矿权区进行100%检查,一般探矿权区进行抽查。对于“358”项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30%的项目进行野外质量抽查。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通过地质勘查项目专项大检查和探矿权年检,共废止了2212个探矿权。 4 w$ x! X+ L% X9 d( u
* d) D9 F) s+ S% }
无论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还是企业负责人,都认为这些措施非常有效,通过加强实地核查,整合、挤压了小矿、呆矿,“以例行年审为例,在一定时期内勘查工作达不到规定程度的,就相应缩减勘查面积,这一条非常有杀伤力”。 6 L! p a9 z" m1 B) I. K* h5 F
/ P& l0 Z5 D8 S0 { 政策的累积效应,已经显现。严厉的管理制度,加上很多探矿区域内戈壁、草原居多,涉及矿业权的纠纷很少,地质勘查外部环境迅速转好。 ( t4 U, T8 ~3 ~( s0 B+ A
' }4 ^" }9 @3 Z( ], ^" J 前人栽树,后人纳凉。近几年,尤其是“358”专项实施以来,新增煤3407亿吨、铁11.5亿吨,铅锌、铜(镍)、钨(锡)、钾盐、钠硝石等也获得一批资源量,形成了准东煤田、阿吾拉勒铁矿、乌拉根铅锌矿、赞坎-老并铁矿、彩霞山铅锌矿等5处大型矿产开发基地以及11处大型矿产勘查基地。
/ W, H8 [; \% \. J+ _
5 R/ B: L0 ~- F7 D, e, r 除了找矿成果,更可贵的是,新疆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启了全国特别找矿战略行动的序幕。大西北的地质春风,正从边疆吹向全国。 ; P4 O. O" g5 u& p, i m% L
+ `+ h3 G( V- o0 M2 m V% L( M; f0 g7 Z
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启示 9 I) Q8 G% K" C' o9 T9 ^. Y' D' M
* ?! T* t% p6 i i7 S; X
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新疆各项工作有其特殊性,但自治区人民政府大力鼓励地质找矿、坚持推行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强监管的做法值得借鉴与思考。
2 ~. F, M: |. K. x# [
. a) _2 Y! ?8 L6 j; Y 一是地质找矿切忌急功近利。探矿权管理是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核心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应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既要看到地质找矿的巨大利益,也要看到巨大风险,不应在矿业权管理中与市场争权、与企业争利,要把探矿权切实赋予有找矿能力的找矿主体。 9 E/ s4 i% o0 {' H. y& M
( x' G; E% A3 G! r% @ P4 \
二是地质找矿需要繁荣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只有商业投资主体、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地质找矿突破才更有希望。各级政府应主动营造良好的勘查环境,在资金引导、政策鼓励方面加强统筹、监管。 5 k7 H3 \) u i$ L2 Z
; n, h- h0 A5 N8 r8 k2 N/ \ 三是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可替代,必须持续加强。地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没有公益性地质工作分担、化解风险,逐利的商业资本很难垂青这项工作。公益性地质工作做好了,能够为统一部署、整装勘查提供坚实的保障,大投入、大整装能够更大程度上收获大成果。
1 t* D Z7 `1 K/ ?) _5 {* L4 K2 ]( A1 n3 ]' n4 V, }8 ?5 J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