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pxjk 于 2011-4-20 20:35 编辑
摘要:
本文是2007 年9月26日在合肥隆重召开的《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的会议论文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渊、张照伟、姜寒冰、谭文娟等编写。 金川深部和外围找矿是世界矿业界关注的问题。本论文在重新审视金川矿床所在龙首山岩带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金川矿床成矿所依托的重要幔源岩浆事件及其Ni、Cu、Co等金属硫化物和PGE的富集成矿过程与最终可能的就位方式进行了探讨,对龙首山镁铁-超镁铁岩体(群)与金川含矿岩体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指出元古宙金川岩浆事件,有多种形式的岩浆作用产物遗留了下来,其中金川岩体是经过地壳混染,硫化物液相大规模熔离,贫硫化物硅酸盐岩浆移离以后,剩余的富含金属硫化物液相的硅酸盐岩浆侵入的产物,是大规模岩浆事件后期侵入作用的结果。龙首山岩带还应有金川同期次富金属硫化物岩体分布,关键是确定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地球物理组合特征予以判别预测新的找矿靶区。金川含矿岩体成岩成矿的原始几何形态的判断和后期逆冲构造推覆作用过程的重塑,是实现金川矿床深部找矿的重要基础工作,金川Ⅰ矿区北缘100×1000m2断面金属硫化物矿体的地表出露,表明金川岩体原始水平状态的延长决不止1000m长度,金川深部仍有未勘探控制的矿体存在,主要在于利用井下采场或井中电磁测量预测深部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