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框计算”的概念引人关注。什么是“框计算”?它和“云计算”有何区别?
山东读者:沈家明
沈家明同志:
您好!“框计算”(Box Computing)是2009年8月18日,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所提出的全新技术概念。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框计算”设想:未来,打开电脑或其他任何终端,桌面上只有一个简单的框,你往框里输入你想要什么,框就能自动识别你的需求,然后在互联网可选范围内自动匹配满足你相关需求的最佳应用和服务。
“框计算”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业内专家认为,“框计算”革命性地完善了中国互联网科学的理论体系,“框计算”所包含的各种创新技术,使得中国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带动整个IT产业的技术进步。
“框计算”谈到的“框”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需求收集器和分析器。在提出“框计算”概念之前,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上已经有形形色色的各种计算框,词典框、对话框、搜索框……但这些各种各样的“框”,都只是在特定语境下才有意义。比如词霸里的词典框,用户只有在获取单词释义时,才会到这个框里输入内容;同样,用户在词典框里输入别的需求,词典框也不会给用户任何有意义的反馈。而 “框计算”的“框”,用户可以输入任何类型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框”是万能的,因而也必须是“智能”的。其次,由于“框”能在互联网可选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匹配最佳的应用和服务,这个“框”又带有典型的操作系统特性。就像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上面可以运行Office、浏览器、杀毒软件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目前,词典、计算器、日历等简单应用已经能通过百度框直接运行,视频、杀毒、游戏、购物等互联网应用近期也有可能被框直接启动,如果越来越多的应用确实能够在“框计算”平台上运行,“框”将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框计算”平台听起来非常神奇,而要通过“框计算”实现真正的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有两个领域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一是需求识别。所谓“需求识别”,就是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他做什么,这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虽然现在的许多搜索引擎已经能在极短时间内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识别响应,但当“框计算”将用户需求从搜索向其他应用领域极大程度延展时,“框计算”后台对用户需求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二是应用开放。“框计算”平台前端的需求识别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合适的应用在平台上及时响应这个需求,用户需求一站式满足的美好理想也不可能完美实现。要使更多的应用在“框计算”平台上实现就绪,需要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框计算”平台要足够开放,要建立起足够开放的产业标准和技术接口,让想加入到这个平台的应用服务商能以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加入进来;另一方面,“框计算”平台也要能为平台上的应用服务商带来更大的利益。
“框计算”,会使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云计算”。“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从本质上看,“框计算”强调前端用户需求的研究和响应,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服务;而云计算强调后台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IT基础设施的配置。总体来说,“云计算”也仍处于探索之中。从目前看,“框计算”从构想到最终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现实产品,同样需要经过一个深入的探索期。
来源:求是理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