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398|回复: 2
收起左侧

[讨论] 矿床成因与论文——刘继顺

  [复制链接]

2072

主题

100000万

铜板

363

好友

地信专家组

每一次的分离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22

精华勋章宣传勋章爱心勋章组织勋章地信元老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09-12-3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矿床成因研究需要高智慧
矿床成因是个高难度的课题。难就难在:不可模拟性,长时性,地域性,观察和取样的有限性。
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历时均比人类历史悠远得多,有些矿床是多期次形成的综合体,形成后的改造与表生改造假象),至今不能在实验室重现矿床形成的过程,也许永远也不能。
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基本的化学原理、物理原理和生物原理,亦即矿床的形成具有共通性。但没有两个矿床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矿床的形成还受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也就是说矿床的形成有其地域性。
矿床成因样本的采集受制于工程的有限和局部,采集的数据始终是不全面的。
各类矿床成因判别图解,都是经验性的,统计性的,有限数据归纳出来的,而且有其地域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矿床成因的认识,应该基于扎实的现场矿床地质观察,再辅以分析测试手段。
矿床的发现、勘查、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矿床的认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渐逼近真相的过程。最初基于地表的观察所得出的矿床认识,可能在有了钻探和坑探资料后,必须修正,甚至否定;开采以后,又得修正或否定;从浅部开采到深部开采,仍要修正或否定。
接近真相的矿床成因认识,能够指导矿床的勘探并且能够取得找矿成功;偏离真相的矿床成因,往往使人误入岐途,越偏越远,从而错失矿床的发现。
因此,矿床成因不是收集些勘查资料,采几块标本,测几个数据,套用一些经验性的判别图解,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扎实的现场观察,认真的假象剔除,细致的分析测试和周密的逻辑思维,也就是说需要高超的智慧。
如果每年能有一两篇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的矿床成因论文,就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地学工作者,甚至大家了。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看不太懂地质现象的,大多在做野外地质工作;看得懂地质现象的,大多到现场走马观花,迷恋于数字游戏中。
2、既看得懂地质现象又做扎实野外地质和研究的人,数量不太多,他们在学术界的话语权,也不太大,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混迹于“名流大腕”与高官之中。
3、由于做研究的,野外观察不够,只能靠收集前人的地质资料。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收集资料不全,特别是普查、勘探、初期开发和后期开发资料鱼目混珠。一些本已解决的问题,因为引用不当资料,又被重新提出,扰乱视线。
4、实验室测试数据,不如物理和化学学科那样,能够为他人实验重现而证实或证伪,目前是真假难辨,雾里看花。
5、国内地学界严重缺失正当的学术批评氛围。国内期刊少有质疑、答辩论文刊载。如果有人稍微较真一下,那么就有被同行视为“异类”的可能。南京大学有个叫胡受奚的教授,学术水平当在目前某些矿床学类院士之上。可他的性格有个大大的“缺陷”,那就是有点较真,无形中罪及他人,而不得入院士之列。
三、关于地学类学术论文
1、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
这个问题讨论得太多了,但地学人却很少发表意见。
前述由于地学问题有共通性的一面,但也有地域性的一面。
共通性方面的问题,国内外同行应该共同交流与研讨。比如说全球构造与地球发展演化史方面,成矿作用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这一领域的研究论文,全球性共赏性强,国内外同行应该交流,当以外文发表为要。
但地域性方面的问题,当以所在地域的通用语言发表为要。因为地球太过庞大了,一生所读论文实在太少了,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将全球各个地区的地学论文全部读到。
发表论文的目的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他人参考,为他人提供工作和研究思路,避免他人走弯路做重复工作。
对矿床学文献而言,就是为了他人能应用自己论文的成果,为他人提供找矿思路,进而成功地找到矿床。而我们关于中国某地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方面的论文,为什么一定要用大多数国人看不懂的文字发表呢?
这样一些外国人不看绝大多数中国人又看不懂的所谓“SCI论文”又有什么用呢?这与“垃圾论文”有什么区别?!
花了国人的钱,制造出来的论文仅仅为了方便洋人而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用,是何道理?!
不要埋怨国人的素质太低了,连外文都不懂,怎么做矿床研究,怎么去发现矿,怎么去扩大矿床规模?
因此,地质学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不能以其他学科的标准来衡量地学。因为地学有地域性的一面,阅读的人群也有相当的地域性。
2、部分论文的严谨性存在严重问题
部分研究者对某一矿床的考察全程,不过一星期,尚未了解清楚矿床的基本情况,匆忙打几块标本,回实验室忙着做各种测试分析,然后发表系列论文:同位素、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成因或成矿模式等各一篇共5-6篇系列论文就这样出笼了。
本人曾经多次审过也阅读过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有些矿床矿体的地理位置都标错了,有些剖面线也不对,更不用说基本地质特征的描述和有关矿床的一些数字了。这样一些论文,其结论的可信度实在令人怀疑。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文刊物上,而且在外文期刊,如Economic Geology这样的重量级“SCI”期刊上,都时有发现。
3、测试数据的可信度方面存在问题
其他学科已揭露出了许多数据造假案例,因为论文数据常受到他人的检验。
地学类测试数据存不存在造假嫌疑呢?测试数据有限,许多达不到统计的数量要求,得不出规律性的结论。此时钱花了,没有解决问题,而又需要论文交差,会不会有人为制造出规律的事例呢?
4、抄袭与剽窃
这一方面的问题地学界也是存在的。许多年前曾经揭露出来过某大学的一宗抄袭剽窃案件,但总体看来,揭露出来的少之又少。
与大多数学科不同,地学论文抄的,多是未曾公开发表的地质报告和地质科研报告。难道没有公开出版的地质报告与科研报告就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吗?
许多不同作者发表的论文,内容大同少异,不知道谁抄谁的。
引言部分,矿床发现与勘查过程的交代极为简单;参考文献能省则省,根本反映不出所在地区前人的贡献与研究勘查历史原貌。
这方面,有时候,不能责怪文章作者,而是编辑部以篇幅所限给“咔嚓”了!

2

主题

1807

铜板

46

好友

高级工程师

刚刚步入地质行业,多多指教,多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89
发表于 2009-12-3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人皆醉~
分析的挺到位的~矿床——地质学中的上层建筑!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发表于 2012-10-2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继顺老师的文章值得一看 但是为什么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