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组织的多国部队3月19日向利比亚政府军发动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国际社会为之震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对这场军事打击表示遗憾,呼吁避免更多平民伤亡。非盟强烈谴责外国军事干预利比亚,阿盟秘书长批评西方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备战 迅速达成的“巴黎共识”
当地时间3月19日中午,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加拿大总理哈珀等西方国家元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就利比亚局势在巴黎举行了紧急磋商。
午饭时间刚过,萨科齐宣布与会各方已达成协议,将按照安理会17日第1973号决议中“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内容,对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军发动军事打击。90分钟后,法国国防部便宣布法国战机已对这个北非国家进行了空袭。
美国媒体对此评论说,22位世界领导人仅用数小时便达成要对利比亚动武的共识,且军事行动在会后马上开始,这样的速度实属罕见。文章称,这与2003年美国自作主张发动伊拉克战争时的情形完全不同,当时美国的行动并未获得安理会认可,而法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都明确反对对萨达姆政权动武。
开战 法国为何充当“急先锋”
北非国家多为法国的前殖民地,法国与这些国家有着非常特殊的传统关系。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萨科齐为了掩盖其难以启齿的外交决策上的失误。
在此前,法国政府就曾率先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利比亚国家委员会”为该国的合法政权。然而法国部分媒体分析认为,法国政府可能错判了形势。事实表明,利比亚并非突尼斯,也非埃及。当利比亚政府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直捣反政府武装老巢以及战斗临近尾声的时候,法国政府突然间慌神了。
近期以来,法国政界曝出了包括前外交部长度假风波在内的一系列的丑闻,迫使萨科齐不得不小幅改组内阁,但萨科齐的支持率仍然持续走低,经济走势也不乐观。在这一背景下,必须以某种“大手笔”、“大动作”来提升影响力,以确保萨科齐能够在一年之后的大选中连任。
作战 美国这次甘当配角?
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曾表示,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已经把美国战线拉得很长,且美军目前还要帮助日本救灾,因此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由欧洲和阿拉伯盟友担任主要角色。19日,正在巴西访问的奥巴马又重申美国不会向利比亚派遣地面军队的立场。
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9日介绍,美国在袭击开始后加强了与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的联系,“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联系一次”,不过她表示华盛顿还不准备承认利比亚的反对派政府。
观战 中、俄表遗憾 德国不出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0日表示,中方注意到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发展,对向利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中方一贯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主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俄罗斯外交部20日要求联军立即停止“不加区分地”对利比亚目标实施空袭。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称,空袭行动已经超越了安理会决议允许的范围。俄外交部同日还表示,将从的黎波里撤出部分外交人员。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参加了巴黎峰会后表示,德国不会派兵参加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但将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的非军事内容,比如对利比亚实施全面石油禁运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17日晚就第1973号决议举行投票,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2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3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该决议由英、法等国提出,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允许采取除派地面部队入境外的“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免遭武装袭击。
反战
非盟谴责动武
查韦斯称为石油
在多国联军对利比亚进行打击后不久,非洲联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在毛里塔尼亚召开会议,要求立刻停止对利比亚的袭击。
对西方国家19日军事打击,非盟予以强烈谴责。非盟声明,对利比亚,国际社会应当保持“克制”,避免引发“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另外,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20日批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的军事打击,称军事打击超出了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的行动范围。
在拉丁美洲,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多国部队是为了石油才袭击利比亚,而联合国则违背了其根本准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