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677|回复: 0
收起左侧

[文本说明] 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032

铜板

1098

好友

技术员

积分
81944
QQ
发表于 2011-3-1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草案《马鞍山市博望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草案
前言
《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9修改)确立了1个中心城、2个副城和5个中心镇的市域城镇体系架构,其中博望副城是2个副城之一。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55”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博望副城的战略要求。
       本次规划,以上述相关要求为基础,依据国家住建部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在编制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即,从传统规划编制内容的面面俱到,转变为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博望副城选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规模、空间布局以及公益性公共设施、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置问题。同时,商业金融等经营性用地不做细分与强制性规定,工业、仓储、创意研发等产业用地统一归入工业用地,预留足够的弹性,淡化了这些由市场经济为主导和调控的相关内容。
       本次规划以博望副城集中建设地区为重点,规划研究范围内的城乡统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应按照《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9修改)、马鞍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管理与建设,也不作为本次规划重点内容。
       本次规划于2010年3月启动编制,规划成果先后向博望镇、丹阳镇和新市镇镇府、马鞍山市规划主管部门以及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经过修改完善,于2010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

1、规划范围
规划研究范围:以丹博经济区为基础,包含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镇域范围,总面积约331.98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1686)19.7%。
    规划区范围:东、北至马鞍山市与南京市江宁区边界;南至石臼湖;西至丹阳镇区以西、丹阳新河以及军区农场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201.12平方公里。(规划区:现状城镇建设集中地区,未来副城进行整体城市化开发的地区,必须实行规划管理与控制的区域)

2、.规划期限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并进行远景展望

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1、功能定位
    皖江城市带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马鞍山市对接禄口空港的门户示范区,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副城区。
    皖江城市带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独特的交通区位、坚实的先进制造业基础、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优势,契合了新兴产业生长的时机;
    马鞍山市对接禄口空港的门户示范区:以加快融入南京禄口空港经济区为重要目标,以创新性的临空及相关衍生产业为导向,将成为全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表率;
    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副城区:新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生态的环境品质,现代风貌的品质新区。
2、规划目标
     和谐新区,现代之城
     和谐新区:区域和谐、城乡和谐、生态和谐的丹博新区。
     现代之城:新兴产业、现代风貌、绿色宜居的品质新城;
发展规模: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与预测,规划2020年,博望副城城镇人口达到21万人左右,2030年达到40万人左右,远景控制在60万人左右。

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1、副城选址
博望副城选址位于横山、石臼湖之间的地区,主要依托博望现有镇区,临石臼湖建设副城。
    此选址方案涉及军民圩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重点做好本地区的防洪排涝工作,并在确保满足副城开发建设的安全性要求后,才可启动博望副城的开发建设。
2、总体布局策略
生态优先策略;交通引领策略;集中有序策略;弹性组团策略。
3、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区形成“一主一副”两个发展片区,即博望片区和丹阳片区,总体形成“一心、三轴、两片”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滨水副城中心,博望副城及其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轴:314省道发展轴,宁丹路发展轴,丹博快速路发展轴;发展轴有机串联两个发展片区,并成为副城重要的景观廊道;
     两片:丹阳片区和博望片区。
     丹阳片区形成“一心、两片”的布局结构,“一心”指丹阳片区中心,“两片”指东部的居住片和西部的产业片。
     博望片区形成“一心、一带、两廊、七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心”指博望副城中心;  
    “一带”指贯穿副城中心的南北向公共设施发展带;
    “两廊”是依托博望河、野风港支流形成的两条生态廊道;
    “七组团”指四个生活居住组团和三个产业组团。
4、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2030年博望副城建设用地约45平方公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112.50平方米/人,各类用地构成详见附表1。
     其中博望片区城建设用地约40平方公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114.30平方米/人,各类用地构成详见附表2。丹阳片区城建设用地约5平方公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约100平方米/人。
5、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规划形成“副城中心—居住社区中心、工业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三级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副城中心是服务博望副城及其周边地区的综合性服务中心;规划独立的居住社区中心14个(含丹阳),其余居住社区中心结合新城中心布置,服务于居住社区,服务半径400-500米、服务人口规模为2-3万人左右;工业社区中心4个,服务于工业片区,服务半径1500-2500米;基层社区中心服务于基层社区,服务半径200-250米,服务人口规模为0.5-1万人。


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标
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实现科学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增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游览公园,尤其是郊野公园的建设。
    规划指标:规划至2030年,博望副城绿地面积达625.5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重达到13.90%。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7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80平方米/人。
2、绿地系统结构
以自然水系、生态林地以及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区域基础设施廊道和区域生态廊道为骨架,加强副城与区域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结合水系和重要的城市公共中心,构建多层、网络型的绿地景观系统,形成“一山、一湖、三廊、双带、多链、多园”的结构。
     一山:指依托北部横山及其周边生态绿地。
     一湖:指环石臼湖北岸的郊野绿地。
     三廊:指依托野风港的分支水系、博望河和丹阳新河的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形成贯穿南北,联系横山与石臼湖的两条绿色生态廊道。
     双带:指以500KV高压线走廊道为基础,形成东西向的两条防护绿带。
     多链:指沿贯穿城市的丹阳新河、小溪河、山河、中心湖等主要水系建设线型开放绿地,凸显副城山水格局。
     多园:指城市综合性公园、社区绿地、基层社区绿地、小游园等,为市民提供休憩的绿色开敞空间。

总体城市设计
1、规划目标
充分运用周边资源,完善并强化副城“山湖相映,绿水穿城”的城市格局,构建博望副城重要的空间认知系统。
2、总体景观结构
规划构建“一心、两廊、一带、一轴、多点”的总体景观结构。
    一心:指博望副城中心景观区;
    两廊:指博望河、野风港支流绿色生态景观廊道;
    一带:指石臼湖生态景观带;
    一轴:指由中央绿地公园以及两侧公共设施形成的副城中心景观轴。
多点:指多个景观节点。


产业布局规划
1、产业发展战略
    品牌优势战略:空港品牌、现有产业示范基地品牌;
    规模集群战略: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中集群发展,战略空间的战略预留;
    特色资源战略:依托现有产业特色,彰显交通区位和生态资源特色,转化为竞争力。
2、产业选择
    围绕皖江城市带六大支柱产业:
    第一产业:以现代农业为导向,包括花卉、有机蔬菜、水产品养殖等——航空食品加工业的基础,为空港服务;
    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基础(刃模具、机械制造),以新兴产业为战略重点,着力推进制造业的升级(空港的支点,临空指向型:精密仪器、航空零部件和仪表、电子信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力争在竞争中获得的优势产业;
    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包括商贸商务、依托空港的创意产业(影视文化、动漫创意),依托生态资源的近郊旅游休闲产业等——产业高端化的要求。
3、产业布局
    第一产业: 环横山高效农业片区,发展经济林果、苗木花卉、观光休闲农业等;环石臼湖水产养殖、观光休闲农业等。
    第二产业:博望片区3大产业集聚片,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丹阳片区1个工业集中区。
    第三产业:副城中心商贸商务服务业中心;环横山空港创意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环石臼湖旅游休闲产业;依托产业片区现代物流业。


综合交通规划
1、发展目标
    以S314、宁丹公路为骨架支撑,以丹博快速路等城市干路为联络依托,形成与马鞍山市区、以及南京禄口空港、溧水、高淳等周边地区之间交通联系便捷,博望副城内部组团联系紧密的综合交通网络,支撑“一心、三轴、两片”的总体空间结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市域和区域公交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为导向,构建高效、畅达、节能环保的城镇客运交通模式。
2、对外交通
    博望副城规划主要通过区域公路(或快速路)、轻轨系统实现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可便捷联系南京市区及禄口空港、溧水、高淳、马鞍山中心城区、姑孰副城等方向。
    规划“一纵一横”公路网,形成地区主要道路对外联系通道。“一纵”为宁丹路,“一横”为S314。结合地区发展,配置公路客货运场站。
3、城市道路交通
    构建“与对外交通有序衔接、与用地布局相协调、与设施环境相适应”的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成组团格网式的路网。
    发挥公交系统对城市发展引导作用,构建集约低碳的绿色交通模式。在S314上远景预留轻轨交通通道,近期开辟快速公交线路。同时结合S314两侧组团发展组织环形有轨电车系统。同时完善公交场站、停车等设施配套。
创建安全、顺畅的慢行交通环境。发展各类特色步行街(区),加强各类慢行设施与公交系统的接驳,鼓励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


基础配套规划
1、给水工程
水源及水厂:规划区由市沿江水厂和博望水厂联合供水。在博望片区西侧新建给水增压站1座。
       供水管网:在规划区主、次干道下规划DN400-DN800给水干管,给水管道连成环网,并沿314省道敷设给水管道与市沿江水厂供水管网相接,提高供水安全性。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实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处理率。
      污水工程:在博望片区南部设污水厂1座。在丹阳片区东南部建设污水泵站1座。污水管网沿规划道路布置。丹阳地区污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博望地区污水自流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雨水规划:利用现有野风港、西新圩南站、东新圩3座泵站进行扩建,新建3座雨水泵站。建设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增加河道调蓄水量,河道采用生态护坡,增强河道调蓄能力 。
3、燃气工程
       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作补充。天然气采用中压一级配气的输配系统。
       场站及管网:规划1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在部分主、次干道敷设燃气管道。燃气管网将采用环状、枝状结合布置的方式。
4、供电工程
新建2座220千伏变电站:红星变、邰坊变。每座主变容量为3×240兆伏安。
升压2座35千伏变电站为110千伏变电站:新博变、平桥变;新建4座110千伏变电站:东陇变、陶象变、新市变、大溪变。每座主变容量均为3×50兆伏安。
保留现状500千伏线路;220千伏变电站电源引自500千伏釜山变;110千伏变电站围绕220千伏变电站成“手拉手双环网”接线。
5、通信工程
保留并扩建现状4座、新建2座电信端局。端局交换机总容量为30万门。
移动通信用户约30万部;大力发展数据及互联网接入服务。
保留现状2座、新建2座有线电视分中心。
保留现状3座、新建2座邮政支局。每座建筑面积为1000~2500平方米。
6、环卫工程
垃圾处置:规划区垃圾近期运往当涂垃圾处理场,远期荣村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垃圾运往荣村焚烧发电厂。
垃圾转运:丹阳片区规划3座小型压缩垃圾转运站,直运至垃圾处置场。博望片区规划设置大中型转运站2座,垃圾经大中型中转站转运至垃圾处置场。

综合防灾规划
1、综合防灾体系
构建博望副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和完善博望副城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反应、救援能力。
2、防洪规划
    博望副城防洪标准近期50年一遇,远期100年一遇;石臼湖北岸堤防设防标准50-100年一遇;博望河、高潮河、小溪港河堤防洪重现期为近期10年一遇 ,远期20年一遇。
3、抗震规划
    建筑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6度。
    学校、医院、指挥中心、行政办公、文化娱乐设施、大型商场、人员密集型建筑以及城市生命线系统中重要设施、干管网络等,应适当提高一级抗震标准进行设防      
    避难场所规划:利用公园、体育场所、学校、小区绿地、广场、停车场等作避震场所。
    疏散通道规划:副城区主、次干路作为震时疏散通道,对两侧建筑高度和距道路中心线距离加以限制,以保证震时主、次干路有双车道(2×3.75米快车道+2×3米慢车道),街坊道路有单车道的抢险道路。
4、消防规划
    消防站规划:规划一级站2个,二级站3个,一级站占地面积约1公顷,二级站占地面积约0.7公顷 ;
    消防水源规划:以市政供水为主要消防水源,其他水源为补充水源。
5、人防规划
    人防建设标准:至2030年,规划完成建设人防工程面积为18-24万平方米 ,人均人防工程面积1.5平方米;
人防工程布局:以副城中心地区为重点,副城中心地下空间兼顾人防要求,民用建筑人防以地下室为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规划
1、指导思想
(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探索通过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使之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2)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总体目标
“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环境效率”协调统一,保持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优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通过规划实施,把博望副城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空港新城。
3、分项目标
(1)水体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石臼湖、姑溪河达到国家三类地面水体水质标准,其它水体水质不低于四类水体水质标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2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2)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副城生活区和共建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工业区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工业企业烟尘处理率达到100%。
   (3)声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副城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95%;副城生活区昼间低于55分贝,夜间低于50分贝;工业集中区环境噪声昼间低于65分贝,夜间低于55分贝;宁丹线、机场高速等交通干线交通噪声昼间低于70分贝,夜间低于55分贝。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控制目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近中期建设与远景规划
1、近中期建设规划
    近中期规划期限:规划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
    近中期建设目标:逐步按照副城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加快副城范围内资源与制度整合,有序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有产业的整合与提档升级,逐步提升城市景观与环境品质,不断完善综合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为形成绿色、宜居、高效的博望副城奠定良好基础。
    近中期建设规模:规划2015年博望副城人口约12万人,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博望副城人口约21万人,建设用地约21.8平方公里。
2、远景规划展望
   规划期限: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左右。
    远景发展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绿色宜居博望副城,形成马鞍山市对接南京市、对接禄口空港经济区的副城区,带动博望副城周边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远景规模:远景规划博望副城人口规模约60万人,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


结语
展望未来,博望副城地区前景广阔、机遇无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市理性而又积极的开拓进取,博望副城将实现 “皖江城市带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马鞍山市对接禄口空港的门户示范区,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副城区” 的宏伟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