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justify]摘 要:建立了利用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30%二次精盐水中痕量铵的方法.以高容量IonPac CS16阳离子交换分离柱分离,甲烷磺酸淋洗液一步梯度洗脱,抑制型电导检测.对铵离子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5,铵的检出限(S/N=3)为1.9 μg/L.方法成功用于二次精盐水中痕量铵的检测.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8%~107%.样品只需简单稀释、过滤后即可直接进样分析.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痕量铵;二次精盐水;氯碱工业
分类号:O657.75;O6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357(2009)02-0131-03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monium in Secondary Refined Brine by Ion Chromatography ZHENG Hong-guo ZHU Lin-feng XIAO Yun LIU Xiao LIANG Li-na CAI Ya-qi
基金项目:国家863重大课题项目资助(2007AA06A4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621703,20877079)
作者简介:郑洪国(1985-),男,四川凉山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离子色谱应用方面的研究.E-mail:zhengzhuai2008@163.com.
作者简介:蔡亚岐(1964-),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及环境前处理技术.E-mail:caiyaqi@rcees.ac.cn.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郑洪国(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朱邻峰(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重庆,408017)
肖云(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重庆,408017)
刘肖(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梁立娜(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蔡亚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参考文献:
[align=justify][1]张爱华.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0(2):40-49.
[2]孙勤,曾少行.精盐水质量对氯碱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氯碱工业,2000(12):7-10.
[3]陈传金,邵文祖.氯碱生产中氯化钾盐水除氨的探讨[J].无机盐工业,2008,40(9):39-41.
[4]王正新.三氯化氮危险性的探讨[J].中国氯碱,2006(7):35-36.
[5]张林,缪勇.铵、三氯化氮在氯碱生产系统中分布的调查与分析[J].氯碱工业,2005(12):34-36.
[6]李念国.我厂三氯化氮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整改措施[J].氯碱工业,1994(12):37-38.
[7]赵忠福,郭玉萍.氯系统发生爆炸事故分析[J].碱工业,1994(11):28-29.
[8]李国瑊.三氯化氮的性质、来源、检测及消除方法[J].氯碱工业,1986(2):46-51.
[9]费红丽.国内氯碱行业盐水精制工艺状况(2000-2003年)调查报告[J].氯碱工业,2005(2):10-16.
[10]费红丽.国内氯碱行业盐水精制工艺状况(2000-2003年)调查报告(续完)[J].氯碱工业,2005(3):4-14.
[11]刘立初.氯碱一次盐水生产技术浅析[J].氯碱工业,2008,44(2):7-11.
[12]王香爱,李忠军.氯碱盐水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及效果[J].氯碱工业,2007(12):11-12,35.
[13]王恒忠.使用聚丙烯酸钠提高精盐水质量试验总结[J].氯碱工业,1990(7):5-8.
[14]李英,黄大利.提高精制盐水质量的措施及改进[J].贵州化工,2004,29(2):42-43,55.
[15]刘旺,孙占瑞.三氯化氮的危害、监控及预防措施[J].氯碱工业,2007(增刊):43.
[16]王鸿畴.氯碱生产中三氯化氮的生成及其防治措施[J].云南化工,2004,31(4):38-39,49.
[17]邓蓉.氯碱原料盐水中无机铵含量的测定[J].齐鲁石油化工,2005,33(2):162-164.
[18]姜新其.分光光度法测定盐水中的氨[J].当代化工,2004,33(1):60-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