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296|回复: 1
收起左侧

[实例] 湖南省湘潭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复制链接]

3733

主题

23万

铜板

402

好友

技术员

个性决定命运,观念引导行为,心

积分
27535
QQ
发表于 2011-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10年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有效预防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我市由于受地理、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和愈来愈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且突发性强,种类繁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工矿地区,其中湘锰矿区、岳塘区双马镇、湘乡市中沙、育段、壶天矿区和湘潭县的谭家山煤矿区、杨家桥煤矿区、龙口石膏矿区较为严重。
二、地质灾害高发区段、种类、范围及预测
(一)主要地质灾害高发区段预测
    1、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预测我市潜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居民集中区为市区的河西区,主要分布在市工矿药厂至喇叭街口至湖南科技大学弧形地段,局部因人类工程活动及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可能诱发岩溶活动,导致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工矿区。我市矿山地质灾害突出表现为长时期规模开采、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以及由采空区冒落导致的山体崩塌、滑坡等。预测高发区段主要分布于岳塘区双马镇姚家塘石灰岩矿区、湘潭锰矿区、谭家山煤矿区、湘潭县龙口石膏矿区、列家桥煤矿区和湘乡市壶天煤矿区。其发生区域及发灾机率主要取决于采矿活动的科学性及矿山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
    3、交通干线。市境内,铁路,湘黔线潭市至棋梓桥段;公路,上瑞高速潭市至棋梓桥段,娄湘公路棋梓桥段及320国道山枣至双峰交界地段。由于上述铁路、公路地处山区,受高陡边坡和高坡降冲等因素影响,预测是滑坡、崩陷和泥石流多发地段。
(二)地质灾害威胁范围、种类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综合考虑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强弱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我市2010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易(高)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如下;
    1、市区工矿药厂至喇叭街口至湖南科技大学弧形地段,受影响面积约32.55km2。由于该地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溶洞和断裂活动相对发育,受地下水过量抽取和城市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已发现地面塌陷3处,规模虽为小型,但影响及破坏强度较大。预测该区为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2、岳塘区主要是双马镇及昭山风景区周边等,受影响面积约15.23 km2。该区位于长株潭核心地带,由于该地段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受地下水过量抽取及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已发生地面塌陷5处,崩塌、滑坡3处,规模小型,尽管湘潭至衡阳天然气输送管道在市人民政府的督导下,2009年6-8月,天然气公司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进行稳固,但未按原定方案改线之前隐患尤存。预测该区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3.湘乡壶天煤矿区,受影响面积约56.84km2。该区位于湘乡市西北部,溶洞、裂隙发育,地下水较为丰富,采煤、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已发现采空区地面塌陷隐患点4处,其中中型1处、小型3处;滑坡隐患点7处,其中中型1处,小型6处。预测该区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4、湘乡月山至白田地段,受影响面积约40.873km2。该区位于湘乡市中部,地层主要为花岗岩裸露区,风化残积坡积物厚度大,易发生滑坡、崩塌,加之小城镇建设、农村扩基建房、开山采石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已发现滑坡隐患点55处,其中中型7处、小型48处,崩塌隐患点22处,其中中型9处、小型13处;泥石泥隐患沟5处,其中中型1处、小型4型。预测该区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5、湘潭县湘锰矿区,受影响面积约7.85 km2。该区由于长时期规模开采,地下水过量抽取,矿山地质环境条件日趋恶化,已出现大的地面塌陷5处,地裂缝则更为普遍,尤以是湘锰尾砂坝、柴山水库、鹅公塘水库及响塘中学等地段影响最为强烈。预测该区为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
    6、湘潭县谭家山煤矿区,受影响面积约8.55 km2。该区受多年采矿及过量排放地下水影响,已出现大的地面塌陷6处,地裂缝更为普遍,致使长塘、坪塘、榜塘三个村60%以上农田耕作受到严重影响,近半数村民住房地面开裂,墙体受损,影响极为严重。预测该区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区。
    7、湘潭县龙口石膏矿区,受影响面积约15.22 km2。该区由于长时期不规范的采矿活动,采空区跨度过宽,保安柱、墙留设的不科学、不合理等,导致采空区顶板在地下水作用下,不断风化、变形,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冒落,严重危及地表构筑物安全及正常耕作。预测该区为地表大面积塌陷危险区,且可能导致大面积沉降,貌似地震。
    8、湘潭县杨嘉桥、列家桥煤矿区,受影响面积12.25 km2。由于该矿区浅部岩溶发育,构造复杂且地下水极为丰富,已发生整体沉降1次,造成群体事件1次,大面积崩塌3处,严重危及地面农房8栋(已搬迁避让5栋)。预测该区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尤以列家桥煤矿区2煤露头线一带为高易发区。
(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区域调查以及2008年、2009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结果,全市已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66处。据各隐患点发生、发展及变化趋势预测,绝大部分处于不稳定和亚活动状态,险情加剧趋势明显,当诱发因素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突发成灾,后果极为严重。湘潭市2010年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责任单位、监测人见附表。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4-9月份集中降水时段,其中5月-6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6月后应特别注意防范夏季热带风暴的影响。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集区,特别是矿业活动强烈地区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防灾责任单位、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预警、预防等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并积极处置险情。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认真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
    (二)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尤其要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组织编制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适时按照规定启动预案,及时报告灾情险情,组织危险区人员紧急撤离,做好群众的安置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各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市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及监督,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防群测网络,努力将隐患消灭于无形,将灾害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对已发现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编制好点上防灾预案,逐一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及监测预警人员,并在危险区域竖警示牌,将防灾工作、防灾责任落到实处。
    (四)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巡查、监管和速报工作。切实抓好汛前防灾部署,严格落实汛期各项地质灾害防灾制度,推进地质灾害险情通报制度、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督导制度、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督察制度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汛前巡查、汛期检查制度和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实现管理减灾。
    (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安排并追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预防、预警和治理,同时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那些可能突发成灾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消除灾害隐患。
    (六)团结协作,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密切和气象等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信息,并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有效的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工作。
    (七)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有关知识和防灾技能,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防灾。
五、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见附表)即为重点监控的范围,在每年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中,应予重点检查并作出稳定情况的初步评价。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监测方式主要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二)汛期地质灾害监测
    1、汛前巡查。汛前巡查工作是在上一年度预测、预防、监测基础上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切实掌握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一手资料。汛期巡查总结4月上旬报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
    2.汛期检查,值守、速报。每年主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队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落实好监测责任单位、监测人,对重点地段,要明确专人24小时值守并速报,重要隐患点要做到逐点有预案,“明白卡”要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及时发放。
    3、群防群测监测。利用已经初步建成的群防群测网络,由当地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门指导,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河堤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
    3、其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监测。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145

主题

10万

铜板

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1817

灌水勋章活跃勋章冰雪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3-11-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