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手段破解资源瓶颈问题
——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系列座谈会综述 自2月14日起,国土资源部就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后召开部属单位、行业企业、院士专家和油气座谈会。这一系列座谈会,既为了广泛征求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更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战前动员会。 综观几场座谈会的情况,可以 看出,这是国土资源部在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的形势下,勇担责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市场手段破解资源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开始就告诉大家:“这次行动的思路和组织实施的方式,既不同于以往的专项和规划,也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东西。要改变政府领导、财政拨款、分投资、做项目、养队伍旧方式和老路子。要通过构筑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来吸引跨部门、跨行业的多元投入。要通过利益协调,努力做到投入有效率,矿能够找出来、能够开出来;投入有效益,谁投谁能够盈利;找矿有激励,找出矿来应该有激励机制;地方有收益,通过资源税的改革,让资源产地有收益。” 来自政府部门、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专家、代表近200人,分别在四个座谈会上从不同的侧面献计献策,为总体行动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制度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提高调控水平 繁荣矿业市场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谈得很直接:“政府要对自己的角色定好位,不能角色串位。政府要由运动员回归到服务的角色、裁判员的角色。”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说:“通过构筑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来实现找矿突破,我的理解就是政府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对矿产资源的调控水平,二是要用市场的办法来繁荣矿业市场。” 围绕政府如何提高调控水平、繁荣矿业市场这一主线,在部属单位座谈会上,来自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所属院所的负责人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说,公益性地质工作是政府引导的重要手段。为给政府提高调控水平、繁荣矿业市场提供基础支撑,他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后将自觉推进队伍转型,退出商业性勘查,做好以下工作:夯实基础,加大基础地质工作调查的部署力度,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尽快进入开展商业性勘查。 部信息中心负责人说,要实现找矿突破,政府主要应通过做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来降低风险,要形成一种机制,能够让商业性勘查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政府还要考虑怎么为企业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服务平台的问题。信息中心将从三个方面积极参与到整个战略行动中来:一是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一张图”工程的建设,为部决策提供支持;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在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建设网络化的矿业权市场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找矿提供信息支持。 部宣教中心负责人认为,在《矿产资源法》尚未修改的情况下实施这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有一整套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包括:资料和信息共享的规定,矿业权获取和权益保障的规定,资金的筹措、投入、退出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及规范等。 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代表强调,只要综合利用技术运用得好,一个矿就能变成多个矿,就是重大突破,应将其纳入到总体方案中,并表示愿意就相关配套政策进行研究,全力做好基础支撑。 近年来,矿业权一直是矿业开发中的热点。对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非常有必要在指挥部设立矿业权协调组织,以保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综合所负责人则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建议。他说,我国还有大量尚未利用的低品位铁矿,成都综合所在这类铁矿的利用技术上获得突破后,却因为开发企业无法获取矿业权而致使技术无法落地。因此他建议,国土资源部可通过建立新技术应用示范企业的形式,保证获得突破的新技术顺畅落地。 当好找矿突破的主力军 快速实现产能转化 无论是国有大型矿业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地勘单位,都是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体。 2月16日,在找矿突破行业企业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表达了同样的信心和决心:愿意担当找矿突破的主力军,也能当好找矿突破的主力军。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代表在座谈会上说, 2010年,五矿在国内开展地勘项目23个,总投资17.5亿元。利用商业性勘查决策灵活的优势与安徽合作,用2年时间完成了8.5万米的勘探工作量,完成了400万吨规模的铁矿设计工作,并计划用不到5年的时间在安徽地区形成1100万吨的铁矿石产能。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五矿将抓住空前的发展机遇,为国家资源保障作贡献。 围绕在找矿突破中当好主力军、快速将找矿突破成果转化为产能供应社会,代表们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他们提出:在矿业权的配置上,既要体现资本优势,将优质矿业权配置给有实力有社会责任的大企业,也要体现技术优势,为国有地勘单位配置优质矿业权。要避免政府与市场争利、与民争利的倾向,各级政府投资要以基础性地质工作、降低商业勘查风险为主,不要政府出资勘查然后实行招拍挂。要体现成矿地质规律的特点,避免人为地将有可能的大矿切割成小矿。对已有的小矿权,要根据勘查工作的最新成果进行整合;对开发的小矿,要根据经济利益关系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可采取国家补贴或成果奖励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矿业公司加大整装勘查力度,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型矿业公司。 在对待国有地勘单位的态度上,政府要树立国有地勘单位是缓解环境资源压力主力军的观点。在市场竞争中,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利益留给地勘单位,帮助他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成长为有活力的资源型公司,或者是跨国矿业集团。同时,考虑国有地勘单位的历史和现状,政府还应在装备引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必要帮助,不断提高地勘单位的勘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找矿成果的收益分配上,应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摸索找矿人的分配激励机制、明确地勘单位应有的权益,以真正调动国有地勘单位积极性。 在技术人员的使用上,技术咨询或指导机构应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形成理论性人才与生产性人才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技术咨询或指导机制。 发挥科技作用 提高找矿效率 徐绍史说:“地质工作有自己的一套规律,认识这个规律,掌握这个规律,要靠科技和人才。”在系列座谈会上,他反复强调,找矿突破要抓牢科技和人才这个环节。 发挥科技作用也要有新机制。院士专家们提出,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可探索建立理论先行、综合信息、定量立体、联合评价、工程验证的科学找矿新机制。 专家指出,在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成矿理论、成矿规律的创新研究,适应综合开发、产能转化的要求,加大综合调查评价工作的力度、适度开展可行性评价研究。 在调查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应用上,要及时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查评价要由传统的二维模式向三维立体模式转变。 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中,要树立全球化的观点,以达到在实现找矿突破的同时,实现地质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为我国由地质工作大国向地质工作强国飞跃的“助推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既懂外语、懂地质,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在协调配合上,通过建立地质院校与生产部门的双向聘用制度,促进院校科研人员进入到找矿突破主战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管、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 高度关注能源资源 无论是油气企业的代表,还是专家院士,在座谈会中都表达相同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的刚性需求还会进一步上升。在这种局面下,一要树立信心,要看到我国的油气资源潜力还很大,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基础;二要有前瞻,高度关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基础研究、勘查与开发,使其成为常规能源的有力补充。 代表们认为,我国共进行了三次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是油气资源潜力越来越大。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随着人们对地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找矿成果也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开采方法技术的进步,老油区的潜力还会得到进一步发掘,如高含水和低渗透油气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的成功开发等。另外,随着我国海洋深水勘探装备建设的逐步完成,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将得到释放,成为陆域油气的补充。 代表们建议,在加大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煤层气、油页岩、页岩气、热矿水等非常规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基础研究、勘查开发。他们建议国家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建议在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研究中,对非常规能源资源给予更多的支持;建议在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上,建立国家级的开发应用示范基地。 他们还建议,在政策措施上,要鼓励企业开展多种矿产多资源的综合勘探与开发。例如延长石油在陕北很多区域进行探索,先煤后气再盐,实践证明综合勘探投资小速度快,也有利于各种资源评价资料信息的共享。现在,各油气公司都积累了大量的钻探岩心,也在许多地方发现了盐、钾、铀等资源,国土资源部应研究鼓励企业对这些资源综合勘探开发的政策措施。 系列座谈会虽然结束了,但利用市场平台推动找矿突破的思想碰撞,将会一直伴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全过程,而且还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催生出更多的成果。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作者:于德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