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426|回复: 1
收起左侧

[资料] 四川省2003年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经验总结

[复制链接]

249

主题

1万

铜板

265

好友

资深会员

地质女郎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265

荣誉会员勋章

发表于 2011-2-1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年省受特异性气候影响,遭遇了历史上特大暴雨的大面积、长时间袭击,全省大部分地区6~8月降雨量比常年增加30~40%,局部地区超过常年170%以上,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全省2003年汛期(5~9月)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851处(重要地质灾害点690处),其中滑坡1459处,崩塌57处,泥石流77处,地裂缝55处,地面塌陷103处。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123人,失踪57人,伤125人,直接经济损失27617.7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有所上升。在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气象局、省气象台、四川电视台的协同配合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7月1日起正式开展了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全省成功避灾11起,避免了694人的人员伤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23.3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一、预报预警工作概况

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研究工作始于2001年,由于四川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为此,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1年全省自然灾害趋势分析会”上提出,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预防的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预防方法和措施,全面提升四川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水平。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2001年开始进行相关准备和初步研究;2002年5月,在省气象局、省气象台的密切合作下,正式立项开展“四川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研究”,2002年8月初步完成研究成果并进行首次试验;2003年6月19~23日作了较系统、连续预报预警的全面试运行,对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部分进行了完善和调整;6月24~30日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开展了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输工作,完善了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接收、处理、落实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按照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签署的工作协议要求,2003年7月1日正式全面开展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并通过四川电视台卫星频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从2003年6月24~30日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内部预报预警,7月1日起正式向社会公众和省国土资源系统发布以来,至10月10日全省汛期结束,历时110天,全省共发生灾害性降雨天气85天,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次数85次,对全省21个市(州)预报预警次数达961次/市(州),反馈次数为411次/市(州),平均反馈率达43%,市(州)反馈率最大达97%。

总体来看,整个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未出现人为因素而未收发传递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现象发生,为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指导当地防灾抗灾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二、预报预警工作运行模式

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不是传统的天气预报,也不是传统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定性分析,而是建立在对全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进行大量统计分析,掌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将全省按20km×20km的计算单元网格,采集基础数据,建立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与主要致灾因素——降雨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气象预报适时将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半定量——定量的动态预报预警,因此,需要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的密切合作方可实现。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运行模式是:划分评价单元——采集基础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模型——气象数据处理——预报预警信息处理——专家会商——政府主管部门会签——信息发布——信息反馈——总结分析——修改评价模型、参数调整等。

1.气象数据处理及传输

气象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主要由省气象台完成。每天16:00时以前,省气象台负责将未来24小时降水量预报值按20km×20km计算单元网格的数据处理,并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全省格点预报值。用名为YLyymmdd.UDT(yy表示年,mm表示月,dd表示日)的文件传输到INTERNET网上,由托管服务器(IP地址)提供FTP服务,省气象台负责托管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专用网址、网户名和口令。

2.预报预警信息处理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根据省气象台提供的全省每日计算单元格点预报值,按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进行降雨量预报数据与单元网格地质环境背景条件(H值)叠加计算,得出本次降雨过程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预报概率值(T值),专家、技术人员按地质灾害预报准则对T值进行修正,对T值>0.5的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定范围并制成图件,报请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值班领导(由厅地环处负责)批准签发后,将全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图件和解说稿等成果,16:30时以前传输至省气象局的托管服务器上。

3.预报预警信息发布

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和全省国土资源内部系统发布。

向社会公众发布

每日16:30~17:30时省气象局影视制作中心从托管服务器上接收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成果,制作电视播出所需影视文件后送四川电视台卫星频道,四川电视台在每日19:55时的“全省天气预报”中以“全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节目向全社会公众发布。

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

作为全省地质灾害的行政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对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并将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作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将全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同时,针对相关市(州)专门制作了市(州)的预报预警信息成果,并以紧急通知的方式通过传真将信息发送到相关市(州)国土资源局,要求各地立即与当地同级气象台(站)联系,确认在预报期内有降雨过程后,全力做好临灾预警工作,并按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预案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预报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斜坡、陡崖、古泥石流沟(堆积区)做好巡查、监测,遇临灾险情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各种防灾措施全面落实到县、乡、村、社及灾害点,并做好值班记录。在降雨过程结束后,各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力量搜集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及预防工作的成效,及时上报省厅地质环境处和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三、预报预警成效

通过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引起了高度重视,及时结合当地气象预报资料向下转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在防灾抗灾工作中成功组织受灾群众撤离、避让,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取得较好的成绩。据统计,在2003年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范围内,取得成功避灾的事例11起,安全撤离受灾群众69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23.3万元。其中:6月25日甘孜州丹巴县岳扎乡鹅狼沟发生的泥石流,规模50万m3,成功避免237人伤亡;6月25日甘孜州九龙县乌拉乡发生中型泥石流,成功避免27人伤亡;6月27日阿坝州理县下孟乡俄力村四马沟发生的滑坡,成功避免60人伤亡;7月15日广元市旺苍县福庆乡红花村二社发生的滑坡,规模40万m3,成功避免98人伤亡;7月17日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尖包村发生滑坡,体积240万m3, 成功避免111人伤亡;8月1日眉山市丹棱县石桥乡江棱村5组发生滑坡,体积1165m3,成功避免5人伤亡;8月27日成都邛崃市夹关镇拴马村2、3组发生滑坡泥石流,成功避免21人伤亡;9月6日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灵溪村四社发生的滑坡,体积200万m3,成功避免70人伤亡。主要典范事例有:

典范1:旺苍县福庆乡红花村滑坡成功避免98人伤亡  7月14日、15日广元市旺苍县突降暴雨,省厅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提前对该地区下发了地质灾害易发区预报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7月15日19时左右,旺苍县福庆乡红花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人康延道同志(村主任)在巡查地质灾害险情时,发现福庆乡红花村二社有山体滑坡的前兆,他随即通知该社农户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从发现灾情前兆到撤离疏散农户仅用了15分钟,待群众安全转移后,山体立即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滑坡掩埋房屋127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70万元。但由于监测人员及时的排查险情,快速果断的组织群众疏散撤离,成功地将27户96人转移至安全地带,从而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群死群伤的恶性灾害事件的发生。

典范2: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尖包村滑坡成功避免111人伤亡  7月19日上午11时30分,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尖包村在连续暴雨的袭击下发生大型滑坡,诱发小型泥石流灾害。受灾村民32户111人,毁坏房屋126间,粮仓13间,农田5.4公顷,电杆12根,经济损失200多万元。该处系一古滑坡,已列入了《宣汉县2003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由于连续降雨过程,省厅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提前对该地区下发了地质灾害易发区预报的紧急通知,县国土资源局加大了险情巡查力度。7月17日,巡查组发现滑坡体变形较快,立即将险情向天台乡做了汇报,发出地质灾害警报,并立即组织群众撤离,19日地质灾害发生时,32户111人已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大部分房屋倒塌、损毁、扭曲,而无一人员伤亡,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成功地避免了这次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典范3:邛崃市夹关镇拴马村滑坡泥石流成功避免61人伤亡  8月26日,邛崃市普降大至暴雨,18时至19时降雨强度达101mm/h,诱发夹关镇拴马村2、3组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个别地段下滑或错裂达4m以上,总体积约5万m3。由于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及夹关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年初已将该点列入2003年重点防灾预案,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位,实行专人监测。在8月26日接省厅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县局立即以传真和电话方式通知了监测责任人及镇政府,对该点进行24小时监测,并做了监测记录。27日凌晨4时许,拴马村鞍子沟小岗山上的监测人李云根发现山腰水田上方的泥土掉落,山体上产生多条裂缝,并伴有浓烈的火药味,山体有迅速下滑的迹象,立即报告了监测责任人村支书王兴玉。王兴玉同志根据明白卡要求,立即下令鸣锣报警,通知村民按已定路线转移、避让,撤离危险区,并立即向镇政府汇报。5时许,一股由山体崩塌滑坡引发的泥石流翻滚而下,淹没了农田、鱼塘、林地、民房和水渠,受灾面积达3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由于村民撤离避让及时,17户61名村民无1人伤亡,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果。

典范4:茂县雅都乡赤不寨村小瓜子沟泥石流成功避免61人伤亡  7月18日16时至7月19日5时20分,茂县雅都乡连降暴雨,造成大量泥石流灾害发生。其中雅都乡赤不寨村小瓜子组小瓜子沟于7月18日16时许因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毁房1间,损坏房屋20多间,毁坏公路3km。由于雅都乡接到县国土资源局转发的省、州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乡政府迅速通知到各村(组),赤不寨村王成龙村长及时组织小瓜子组14户61余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方,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前述典范均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当地镇(乡)村社(组)负责人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后,高度重视,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组织受灾群众疏散、撤离而取得的成功典范,当地镇(乡)、村、社(组)长等监测责任人在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供稿


锄禾日当午,签到好辛苦!...

2

主题

1030

铜板

22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1
发表于 2014-3-21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