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S控制网解算完毕以后,计算人员要编写GPS控制测量报告。该报告作为必须上缴的测量基础资料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规范》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
《规范》规定,GPS控制测量报告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 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资料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
该款要求叙述本次GPS控制测量实施的任务来源;工区内已经搜集到的国家等级点的情况、通过实际踏勘落实的控制点位保存情况,以往所采用的坐标转换参数等;施测目的一般为做工区首级控制之用,基本精度要求综合考虑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
b) 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供电等情况;
该款要求叙述工区基本地理状况,可参照工程设计。
c) 施测单位,施测起讫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技术状况;
该款要求主要叙述实施本次GPS控制作业的单位、人员、技术情况,以及具体作业日期,其中起止作业日期应指从开始野外观测到数据处理完毕的时间。
d) 作业技术依据;
一般应为《规范》、工程设计、测量施工设计。
e) 作业仪器类型、精度及检验和使用情况;
要叙述所投入GPS控制测量作业的仪器的类型、数量和精度保证情况,如年鉴定情况,有效期至。
f) 选点和埋石情况;
指通过实地踏勘,决定选择起算点的过程,和加密点的选择、标石埋设情况。
g) 观测方法及补测重测情况,以及野外作业发生问题的说明;
观测方法一般为静态或快速静态,补测重测是指通过内业计算检核对不合格的观测数据进行返工重测或者局部基线加密的情况,野外发生问题是指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所发生的意外情况的说明,如因天气变化而中止观测等情况。
h) 外业观测 数据质量 分析与野外数据检核情况;
指对所采集的静态数据做预处理所得出的基本精度信息,如DOP值、有效历元数、有效观测时间等,野外数据检核指对测站点名、天线高等基本信息的检查。
i) 数据处理方案、所采用的软件、所采用的星历、起算数据、坐标系统,以及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情况;
数据处理方案指对基线解算和网平差所采用的处理方案,如基线解算方式(分条、分时段、整体等)、网平差方式(二维约束、三维约束等);所采用的软件指解基线和网平差所采用的软件,注意: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所采用的星历一般为广播星历;起算数据指所通过官方渠道搜集到的有质量保证的起算点的坐标、起算边长、起算方位等;坐标系统一般为基于北京54坐标系统的地方投影坐标系统。
j) 误差检验及相关参数和平差结果的精度估计等;
误差检验是指严格按照《规范》所进行的基线质量的检验、无约束平差质量检验、约束平差质量检验;平差结果的精度估计指平差点位误差情况和边长相对误差情况。
k) 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的说明;
该款是指为了施工需要,对平差结果进行必要的转换的情况说明,如54坐标向地方独立坐标转换等,若无坐标转换可不做说明。
l) 拟合或转换控制点海拔高检验情况;
高程拟合或者高程转换情况的说明,如大地高向海拔高进行高程异常改化的说明等。
m) 坐标参数解算情况;
一般指GPS点校正求取转换参数的情况说明,可以是3参数或者7参数;如果采用的是以往的转换参数,此项可不做解算说明。
n) 上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建议或改进意见;
如无需要说明的情况,可不做说明。
o) 各种附表和附图;
指各项质量检核统计表格,如重复基线检验、闭合环路闭合差检验、无约束平差基线改正检验、约束平差质量检验等表格;附图指GPS控制网示意图。
p) 测量成果简要列表。
指最终平差得到的欲在物探测量施工中采用的测量成果表格,如点位坐标、方位、边长等成果。
由于《规范》上述规定是“资料性附录”,所以在实际的报告编写中个别地方可以酌情变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