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458|回复: 5
收起左侧

[其他]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复制链接]

252

主题

2万

铜板

40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6230

爱心勋章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11-2-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附有审查认定) 是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监控、任务完成状况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1:250000区调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订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1:250000区调是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查明区内地层、古生物、岩石(含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混杂岩等)、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普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的勘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国际地学前缘学科发展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以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各地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资金保证和统一质量要求下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1:250000区调进行分类指导。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往研究程度,对当前安排的1:250000区调工作分为三类:

(
一)对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中、大比例尺填图空白区或对原仅进行过中比例尺填图,但原填图资料已显陈旧(指迄今约二、三十年前的填图成果)的地区,为实测区;

(
二)对80年代所完成的1:200000区调,或己有部分大比例尺(主要指1:50000)填图成果(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1/3以上1:50000填图面积)的地区,为修测区;

(三)对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3/4以上1:50000填图面积,并作过1:50000片区总结工作的地区,在片区总结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图幅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片区——修测。

以上三类测区在统一技术要求下,均按1:250000国际分幅进行测制。并按《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编写和提交正规报告和图件。
二、应参照的区域地质调查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1
: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现为征求意见稿)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GB/T14158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DZ/T0158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0151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T017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三、设计书编写要求

(一)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收集测区内所有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包括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图象资料(尽可能收集多片种、多时象的图象资料)以及各种科研成果,详细研究各种资料的可信度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通过收集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编写已有资料利用方案,并编写专题总结,作为编写设计的依据之一。

(二)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要进行野外踏勘,了解测区内的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要对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状况、气候变化、交通运输以及物资供应与后勤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应的实际资料;实测区应全面进行踏勘,修测区应重点进行踏勘,片区修测区应有针对性的踏勘;对于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通过踏勘,确定原有各类原始资料的利用程度,并编写踏勘专题总结,作为编写设计的依据之一。

(三)在踏勘过程中应对区内遥感图象进行初步地质解译,划分不同的解译程度区,建立区内初步解译标志和地层序列。

(四)踏勘中应选择不同岩类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应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最复杂的路线为重点路线,每一个测区必须有一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对于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的踏勘工作视存在问题的多少与程度而灵活安排。

(五)通过以上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初步建立各类地层和岩体的填图单位,并编制测区的地质解译图和地质草图以及工作程度图;实测区在重点踏勘路线中对沉积地层应初步提出建立填图单位和地层单位方案。

(六)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矿点较多时,实测区应组织人员对矿(化)点分类进行重点踏勘,了解成矿地质背景;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只进行针对性的踏勘;经过踏勘的矿点应检块取样,采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

(七)通过上述野外踏勘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提出测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路线、填图方法与精度要求。

(八)要充分利用前人的各种成果资料,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在设计书中有计划地部署各项工作。

1
、地质路线:修测区应在原有1:200000、1:50000填图的地质路线基础上,对主干路线进行复查验证,按新的技术路线与思路进行观察研究,合理布置野外地质路线;片区修测区内已有1:50000填图区,原则上不重新布置系统地质观察路线,按新的技术路线与所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野外路线检查记录。

2
、实测剖面:实测区应按1:250000区调技术要求(暂行),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片区修测区 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


3
、样品采集与测试:实测区应按1:250000区调技术要求(暂行)部署;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在原有大量岩矿样品测试成果在复查的基础上确定其可利用的程度;凡是重测、补测或新测的剖面,都应系统采集样品进行测试,除常规测试方法外,重点应补充必要的新测试手段与方法技术,并要认真采集化石;如有大面积的第四系出露,应补充采集必要的孢粉、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样品等,并进行古气候学与年代学的研究,以提高第四系的研究程度;对中深变质岩应补采同位素年龄样品,作年代学的研究;据新的要求,应针对性的补充必要的样品采集与测试。

4
、山地工程:原有的各种山地工程原则上都应充分应用;为查证某些地质现象必要时可对某些山地工程进行清理。

5
、矿产调查:在踏勘的基础上,筛选一批有望矿(化)点进行检查评价,实测区选出不同类型和矿种的15-20%矿点进行检查评价,修测区为10%左右,片区修测区为5-10%;对测区内已有1:200000化探异常应按要求进行三级异常检查,查清其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

(九)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建立1:250000地质图数据库,必须从设计开始做到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地质体的代号、符号、花纹以及编码标准和设色标准。

(十)按照以上各项工作要求编制测区的1:250000区调设计书。
附:1:25万区调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绪言

1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测区名称与编号,测区范围及面积,工作的起止时间。

2
、简述测区任务、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交通位置。

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

第二章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1
、对前人工作的评估

(1)各种比例尺填图的评估---包括填图范围与面积、路线密度、控制程度、填图单位划分精度、图面表式精度、图面结构合理性、是否应用计算机技术、评审验收情况、各种不同比例尺图件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如:沉积地层---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地层清理后的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含地层单位名称、定义、有无层型剖面、古生物资料及年代依据、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应一一给予说明,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填图中加以解决。

(3)测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和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依据是否充分,与实际资料是否符合,存在那些矛盾。

(4)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与质量,能否满足本次区调工作的要求。

(5)矿产调查程度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在本次调查中加以解决。

(6)对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图幅应增加“前人填图原始资料可利用程度评述”。

附:(1)地质研究程度略图

(2)
测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包括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单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第三章
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简述测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测区内的地层、岩石(含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特殊地质体等)、构造等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简述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概况

附表1. 测区地层序列表

附表2
矿(化)点情况登记表---矿点名称、矿种、类型、产地、规模、开采情况、工作程度(检查、评价、普查、勘探)


第四章
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1
、明确测区的填图类型---是实测区或修测区还是片区修测区。

2
、在明确测区类型基础上,针对测区存在的问题及本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次地质调查的技术路线及填图方法,因此设计中应分别不同方法编写。

3
、主要地质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1)填图的地质观察路线

实测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3000km;

修测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骨干路线与新测路线长度≥2000Km,辅助

路线300-500km(视存在问题的情况可适当调整);

片区修测区---每幅路线总长度, 骨干路线与新测路线长度600

800km,
辅助路线200-300km(视存在问题的情况可适当调整)。

(2)实测剖面---每个地层单位都应有1-2条实测剖面予以控制,实测剖面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有时要采用1:2000。

(3)本次区调工作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要求。
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图(草图)

第五章
工作部暑

1
、简述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技术装备,实测区还要详细说明物资供应、安全保障、通讯联络及紧急救援等措施。

2
、工作部暑安排---根据踏勘结果、遥感解译程度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制定不同的路线调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编制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

3
、编制工作计划,设计实物工作量。

4
、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图。

附:(1)遥感解译程度分区图

(2)
工作部署图

(3)
工作进度表

(4)
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监控

简述对图幅分级质量监控管理及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表:(1)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

(2)
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区域地质调查预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图幅专题研究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设计书中应列出报告附件的内容,除必要的图件(地质图、矿产图、矿产分布规律和预测图)外,还应编制一些专门图件和略图,设计书中应当列出这类图件的大致清单。为突出测区的综合研究程度,地质图面可附测区小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布格重力、磁化强度、伽马射线光谱测定等数据影像图。最终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质图件及报告、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外,还应提交ARC/INFO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幅与图层描述数据、报告文字数据各一套。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及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工作方案。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含审查认定意见书)是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质量检查、任务完成状况和验收评价各阶段成果质量的主要依据。

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及主要填图类型

1
:500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1:50000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地质资料。其工作主要部署在:①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地区;②重要的成矿区带;③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④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建设区。

(一)部署在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地区的图幅,主要选择在重要地质单元、地质走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区开展工作。在提高测区研究程度的同时,侧重解决某些重要地质问题,以期取得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二)部署在成矿远景区带的图幅主要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研究区域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着重解决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作出区域矿产远景评价,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地段。对具代表性、有远景的矿(化)点和有意义的异常,以及可能含矿的地段,作出找矿潜力评价。

(三)部署在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图幅主要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

(四)部署在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建设区的图幅主要任务,除必要的区域地质工作和可能的矿产地质工作以外,应侧重区域稳定性、区域水文地质及(或)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调查。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认识并掌握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规律,预测这些条件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等。

二、有关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DZ/T000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GB/T14158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DZ/T0158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0151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T017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三、设计书编写要求

(一)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收集测区内所有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包括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图象资料(尽可能收集到多片种、多时象的图象资料)以及各种科研成果,详细研究各种资料的可信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进行野外踏勘,了解测区内的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要对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状况、气候变化、交通运输以及物资供应与后勤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应的实际资料。

(三)在踏勘过程中应对区内遥感图象进行初步地质解译,划分出不同的解译程度区,建立起区内初步解译标志和地层序列。

(四)踏勘中应选择不同岩类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在不同岩类区应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最复杂的路线为重点路线,每一个测区必须有一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

(五)通过以上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初步建立各类地层和岩体的填图单位,并编制测区的地质解译图和地质草图以及工作程度图。

(六)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矿(化)点较多时,应组织人员对矿(化)点按矿种分类重点踏勘,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凡经过踏勘的矿点都要检块取样,采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并写出踏勘简报。

(七)通过上述野外踏勘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提出测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路线与填图方法,具体地质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精度要求等,遵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等有关要求。

(八)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建立1:5万地质图数据库,必须从设计开始做到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地质体的代号、符号、花纹以及编码标准和设色标准。

(九)通过以上各项工作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测区的1:50000区调设计书。
附:1:5万区调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绪言

1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测区名称与编号,测区范围及面积,工作的起止时间。

2
、简述测区任务、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交通位置。

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文内插图

第二章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附:(1)地质研究程度图


(2)
测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包括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单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第三章
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概况

简述测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测区内的地层、岩石(含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特殊地质体等)、构造及矿产资源特征等。

第四章
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1
、明确测区的填图类型及应侧重调查的内容。


2
、在明确测区类型基础上,针对测区存在的问题及本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次地质调查的技术路线及填图方法。

3
、主要地质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1)包括填图范围与面积、路线密度、控制程度、填图单位划分精度、图面表式精度、图面结构合理性、是否使用计算机技术、评审验收情况、图幅各种比例尺图件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如:沉积地层---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地层清理后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含地层单位名称、定义、有无层型剖面、古生物资料及年代依据、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应一一给予说明,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填图中加以解决。

(3)简述对测区地质构造格架和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

(4)本次区调工作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要求。

(5)矿产调查程度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在本次调查中加以解决。

附表 1、测区地层序列表

2
、矿(化)点情况登记表---矿(化)点名称、矿种、类型、产地、规模、开采情况、工作程度(检查、评价、普查、勘探)

(6)每个地层单位实测剖面的测制条数和控制程度。

(7)简述形成mapgis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层描述数据的工作流程和所参照的有关技术要求。

附:1:50000区域地质图(草图)

第五章
工作部暑

1
、简述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技术装备,详细说明物资供应、安全保障、
等措施。

2
、工作部暑安排---根据踏勘结果、遥感解译程度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制定不同的路线调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编制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

3
、编制工作计划,设计实物工作量。

4
、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图。

附:(1)遥感解译程度分区图

(2)
工作部署图

(3)
工作进度表

(4)
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监控

简述对图幅分级质量监控管理及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表:(1)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

(2)
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区域地质调查预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图幅专题研究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设计书中应列出报告附件的内容,除必要的图件(地质图、矿产图、矿产分布规律和预测图)外,还应编制一些专门图件和略图。设计书中应当列出这类图件的大致清单。为突出测区的综合研究程度,地质图面可附测区小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布格重力、磁化强度、伽马射线光谱测定等数据影像图。最终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质图件及报告、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外,还应提交MAPGIS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幅与图层描述数据、报告文字数据各一套。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1

主题

4694

铜板

17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23
发表于 2012-2-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14

铜板

27

好友

资深会员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264
发表于 2012-7-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
追求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万

铜板

121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4471

斑竹勋章

QQ
发表于 2012-7-1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附有审查认定) 是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监控、任务完成状况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1:250000区调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订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1:250000区调是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查明区内地层、古生物、岩石(含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混杂岩等)、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普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的勘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国际地学前缘学科发展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以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各地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资金保证和统一质量要求下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1:250000区调进行分类指导。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往研究程度,对当前安排的1:250000区调工作分为三类:


(一)对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中、大比例尺填图空白区或对原仅进行过中比例尺填图,但原填图资料已显陈旧(指迄今约二、三十年前的填图成果)的地区,为实测区;


(二)对80年代所完成的1:200000区调,或己有部分大比例尺(主要指1:50000)填图成果(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1/3以上1:50000填图面积)的地区,为修测区;


(三)对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3/4以上1:50000填图面积,并作过1:50000片区总结工作的地区,在片区总结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图幅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片区——修测。


以上三类测区在统一技术要求下,均按1:250000国际分幅进行测制。并按《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编写和提交正规报告和图件。

二、应参照的区域地质调查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现为征求意见稿)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GB/T14158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DZ/T0158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0151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T017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三、设计书编写要求


(一)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收集测区内所有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包括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图象资料(尽可能收集多片种、多时象的图象资料)以及各种科研成果,详细研究各种资料的可信度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通过收集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编写已有资料利用方案,并编写专题总结,作为编写设计的依据之一。


(二)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要进行野外踏勘,了解测区内的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要对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状况、气候变化、交通运输以及物资供应与后勤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应的实际资料;实测区应全面进行踏勘,修测区应重点进行踏勘,片区修测区应有针对性的踏勘;对于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通过踏勘,确定原有各类原始资料的利用程度,并编写踏勘专题总结,作为编写设计的依据之一。


(三)在踏勘过程中应对区内遥感图象进行初步地质解译,划分不同的解译程度区,建立区内初步解译标志和地层序列。


(四)踏勘中应选择不同岩类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应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最复杂的路线为重点路线,每一个测区必须有一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对于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的踏勘工作视存在问题的多少与程度而灵活安排。


(五)通过以上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初步建立各类地层和岩体的填图单位,并编制测区的地质解译图和地质草图以及工作程度图;实测区在重点踏勘路线中对沉积地层应初步提出建立填图单位和地层单位方案。


(六)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矿点较多时,实测区应组织人员对矿(化)点分类进行重点踏勘,了解成矿地质背景;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只进行针对性的踏勘;经过踏勘的矿点应检块取样,采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


(七)通过上述野外踏勘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提出测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路线、填图方法与精度要求。


(八)要充分利用前人的各种成果资料,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在设计书中有计划地部署各项工作。


1、地质路线:修测区应在原有1:200000、1:50000填图的地质路线基础上,对主干路线进行复查验证,按新的技术路线与思路进行观察研究,合理布置野外地质路线;片区修测区内已有1:50000填图区,原则上不重新布置系统地质观察路线,按新的技术路线与所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野外路线检查记录。


2、实测剖面:实测区应按1:250000区调技术要求(暂行),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片区修测区 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




3、样品采集与测试:实测区应按1:250000区调技术要求(暂行)部署;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在原有大量岩矿样品测试成果在复查的基础上确定其可利用的程度;凡是重测、补测或新测的剖面,都应系统采集样品进行测试,除常规测试方法外,重点应补充必要的新测试手段与方法技术,并要认真采集化石;如有大面积的第四系出露,应补充采集必要的孢粉、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样品等,并进行古气候学与年代学的研究,以提高第四系的研究程度;对中深变质岩应补采同位素年龄样品,作年代学的研究;据新的要求,应针对性的补充必要的样品采集与测试。


4、山地工程:原有的各种山地工程原则上都应充分应用;为查证某些地质现象必要时可对某些山地工程进行清理。


5、矿产调查:在踏勘的基础上,筛选一批有望矿(化)点进行检查评价,实测区选出不同类型和矿种的15-20%矿点进行检查评价,修测区为10%左右,片区修测区为5-10%;对测区内已有1:200000化探异常应按要求进行三级异常检查,查清其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


(九)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建立1:250000地质图数据库,必须从设计开始做到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地质体的代号、符号、花纹以及编码标准和设色标准。


(十)按照以上各项工作要求编制测区的1:250000区调设计书。



附:1:25万区调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绪言


1、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测区名称与编号,测区范围及面积,工作的起止时间。


2、简述测区任务、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交通位置。


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


第二章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1、对前人工作的评估


(1)各种比例尺填图的评估---包括填图范围与面积、路线密度、控制程度、填图单位划分精度、图面表式精度、图面结构合理性、是否应用计算机技术、评审验收情况、各种不同比例尺图件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如:沉积地层---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地层清理后的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含地层单位名称、定义、有无层型剖面、古生物资料及年代依据、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应一一给予说明,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填图中加以解决。


(3)测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和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依据是否充分,与实际资料是否符合,存在那些矛盾。


(4)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与质量,能否满足本次区调工作的要求。


(5)矿产调查程度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在本次调查中加以解决。



(6)对修测区和片区修测区图幅应增加“前人填图原始资料可利用程度评述”。


附:(1)地质研究程度略图


(2)测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包括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单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第三章
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简述测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测区内的地层、岩石(含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特殊地质体等)、构造等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简述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概况


附表1. 测区地层序列表


附表2
矿(化)点情况登记表---矿点名称、矿种、类型、产地、规模、开采情况、工作程度(检查、评价、普查、勘探)



第四章
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1、明确测区的填图类型---是实测区或修测区还是片区修测区。


2、在明确测区类型基础上,针对测区存在的问题及本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次地质调查的技术路线及填图方法,因此设计中应分别不同方法编写。


3、主要地质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1)填图的地质观察路线


实测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3000km;


修测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骨干路线与新测路线长度≥2000Km,辅助


路线300-500km(视存在问题的情况可适当调整);


片区修测区---每幅路线总长度, 骨干路线与新测路线长度600—


800km, 辅助路线200-300km(视存在问题的情况可适当调整)。


(2)实测剖面---每个地层单位都应有1-2条实测剖面予以控制,实测剖面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有时要采用1:2000。


(3)本次区调工作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要求。

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图(草图)


第五章
工作部暑


1、简述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技术装备,实测区还要详细说明物资供应、安全保障、通讯联络及紧急救援等措施。


2、工作部暑安排---根据踏勘结果、遥感解译程度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制定不同的路线调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编制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


3、编制工作计划,设计实物工作量。


4、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图。


附:(1)遥感解译程度分区图


(2)工作部署图


(3)工作进度表


(4)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监控


简述对图幅分级质量监控管理及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表:(1)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


(2)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区域地质调查预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图幅专题研究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设计书中应列出报告附件的内容,除必要的图件(地质图、矿产图、矿产分布规律和预测图)外,还应编制一些专门图件和略图,设计书中应当列出这类图件的大致清单。为突出测区的综合研究程度,地质图面可附测区小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布格重力、磁化强度、伽马射线光谱测定等数据影像图。最终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质图件及报告、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外,还应提交ARC/INFO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幅与图层描述数据、报告文字数据各一套。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及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工作方案。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含审查认定意见书)是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质量检查、任务完成状况和验收评价各阶段成果质量的主要依据。


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及主要填图类型


1:500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1:50000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地质资料。其工作主要部署在:①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地区;②重要的成矿区带;③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④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建设区。


(一)部署在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地区的图幅,主要选择在重要地质单元、地质走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区开展工作。在提高测区研究程度的同时,侧重解决某些重要地质问题,以期取得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二)部署在成矿远景区带的图幅主要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研究区域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着重解决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作出区域矿产远景评价,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地段。对具代表性、有远景的矿(化)点和有意义的异常,以及可能含矿的地段,作出找矿潜力评价。


(三)部署在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图幅主要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


(四)部署在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建设区的图幅主要任务,除必要的区域地质工作和可能的矿产地质工作以外,应侧重区域稳定性、区域水文地质及(或)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调查。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认识并掌握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规律,预测这些条件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等。


二、有关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DZ/T000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GB/T14158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DZ/T0158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0151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T017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三、设计书编写要求


(一)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收集测区内所有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包括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图象资料(尽可能收集到多片种、多时象的图象资料)以及各种科研成果,详细研究各种资料的可信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进行野外踏勘,了解测区内的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要对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状况、气候变化、交通运输以及物资供应与后勤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应的实际资料。


(三)在踏勘过程中应对区内遥感图象进行初步地质解译,划分出不同的解译程度区,建立起区内初步解译标志和地层序列。


(四)踏勘中应选择不同岩类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在不同岩类区应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最复杂的路线为重点路线,每一个测区必须有一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


(五)通过以上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初步建立各类地层和岩体的填图单位,并编制测区的地质解译图和地质草图以及工作程度图。


(六)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矿(化)点较多时,应组织人员对矿(化)点按矿种分类重点踏勘,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凡经过踏勘的矿点都要检块取样,采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并写出踏勘简报。


(七)通过上述野外踏勘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提出测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路线与填图方法,具体地质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精度要求等,遵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等有关要求。


(八)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建立1:5万地质图数据库,必须从设计开始做到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地质体的代号、符号、花纹以及编码标准和设色标准。


(九)通过以上各项工作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测区的1:50000区调设计书。



附:1:5万区调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绪言


1、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测区名称与编号,测区范围及面积,工作的起止时间。


2、简述测区任务、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交通位置。


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文内插图


第二章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附:(1)地质研究程度图



(2)测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包括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单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第三章
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概况


简述测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测区内的地层、岩石(含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特殊地质体等)、构造及矿产资源特征等。


第四章
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1、明确测区的填图类型及应侧重调查的内容。



2、在明确测区类型基础上,针对测区存在的问题及本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次地质调查的技术路线及填图方法。


3、主要地质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1)包括填图范围与面积、路线密度、控制程度、填图单位划分精度、图面表式精度、图面结构合理性、是否使用计算机技术、评审验收情况、图幅各种比例尺图件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如:沉积地层---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地层清理后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含地层单位名称、定义、有无层型剖面、古生物资料及年代依据、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应一一给予说明,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填图中加以解决。


(3)简述对测区地质构造格架和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


(4)本次区调工作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要求。


(5)矿产调查程度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在本次调查中加以解决。


附表 1、测区地层序列表


2、矿(化)点情况登记表---矿(化)点名称、矿种、类型、产地、规模、开采情况、工作程度(检查、评价、普查、勘探)


(6)每个地层单位实测剖面的测制条数和控制程度。


(7)简述形成MAPGIS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层描述数据的工作流程和所参照的有关技术要求。


附:1:50000区域地质图(草图)


第五章
工作部暑


1、简述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技术装备,详细说明物资供应、安全保障、

等措施。


2、工作部暑安排---根据踏勘结果、遥感解译程度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制定不同的路线调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编制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


3、编制工作计划,设计实物工作量。


4、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图。


附:(1)遥感解译程度分区图


(2)工作部署图


(3)工作进度表


(4)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监控


简述对图幅分级质量监控管理及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表:(1)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


(2)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区域地质调查预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图幅专题研究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设计书中应列出报告附件的内容,除必要的图件(地质图、矿产图、矿产分布规律和预测图)外,还应编制一些专门图件和略图。设计书中应当列出这类图件的大致清单。为突出测区的综合研究程度,地质图面可附测区小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布格重力、磁化强度、伽马射线光谱测定等数据影像图。最终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质图件及报告、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外,还应提交MAPGIS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幅与图层描述数据、报告文字数据各一套。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开开心心,真爱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700

铜板

18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99
发表于 2012-11-2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 有什么  不一样的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万

铜板

2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9895

灌水勋章宣传勋章

发表于 2013-11-13 13:39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 …路过进来看看,了解一下资源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