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培训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普査阶段,对发现的矿体,特别是主要矿体,地表应以取样工程( ),深部应有工程证实,不要求系统控制,但应尽可能兼顾与后续勘查工程布置的合理衔接。 A.稀疏控制 B.大致控制 C.加密控制 D.有效控制 2.勘探阶段,对某些非金属矿进行物化性能详细测试研究。(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为矿山建设设计推荐合理的矿石加工选冶工艺流程。 A.详细控制 B.基本查明 C.详细査明 D.基本控制 3.取心钻孔的矿心采取率、矿体顶底板3 m〜5 m内的围岩采取率以及标志层的岩(矿)心采取率应大于( ),厚大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连续5 m低于( )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一般岩石的岩心采取率不应低于( ),软岩和破碎岩石的岩心采取率不应低于65%。 A.80%,80%,70% B.80%,80%,80% C.85%,80%,80% D.80%,80%,75% 4.应进行矿(岩)石的定性半定量分析,了解矿(岩)石的元素(组分)组成及其大致含量,普查阶段、详查和勘探阶段矿石性质有较大变化时,应在矿体的不同空间部位、不同矿石类型(或品级)的矿石中及某些围岩、蚀变带等可能的含矿岩石中单独采取或从基本分析副样中采取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样,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半定量全分析,为确定( )项目提供依据。 A.组合分析、基本分析、物相分析 B.组合分析、化学全分析、单矿物分析 C.化学全分析、组合分析、岩石有害组分分析 D.化学全分析、组合分析、基本分析 5.矿体圈定应从单工程开始按照( )或三维矿体顺序,依次圈连。对于厚大且连片的低品位矿应单独圈出。矿体内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矿石,可能分采分选时,应分别圈出。 A.单工程-剖面-平面 B.单工程-平面 C.一维-二维 D.线-面 6.品位指标测算:下列( )不属于一般采用的测算品位指标。 A.类比法 B.统计法 C.平均品位计算法 D.盈亏平衡法 7.矿业权评估涉及的采选(冶)技术指标不包括( ) A.采矿损失率 B.矿石贫化率 C.选矿回收率 D.废石混入率 8.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查划分为( )三个阶段。 A.预查、详查和勘探 B.普查、详查和勘探 C.详查、勘探和普查 D.普查、勘探和详查 9.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资源量分为( )。 A.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 B.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 C.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 D.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 10.考虑地质可靠程度,按照转换因素的确定由低到高,储量可分为( )和证实储量。 A.可采储量 B.基础储量 C.可信储量 D.预可采储量 11.固体矿产资源按照查明与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 )矿产资源。 A.尚难利用 B.潜在 C.预测 D.证实 12.尚难利用矿产资源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或政策等条件尚不能满足开发需求的( )矿产资源。 A.查明 B.潜在 C.固体 D.预测 13.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 );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充足的取样工程和详尽的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高。 A.已基本确定 B.已明确 C.是合理推测的 D.已确定 14.详查是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 )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作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 A.稀疏 B.系统 C.加密 D.基本 15.矿产资源勘查是指发现矿产资源,( )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 A.探明 B.评价 C.预测 D.查明 16.地质可靠程度是指( )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等地质特征的连续性及品位连续性的可靠程度。 A.矿床 B.矿产 C.矿体 D.矿石 17.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资源量和储量应单列,( )。 A.不应相加 B.可相加 C.不应合计 D.可累计 18.地质观察点的代号是( )。 A.D B.T C.P D.S 19.分层单元确定时,凡图上大于( )的矿(化)体层,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都应分层。 A.1mm B.2mm C.3mm D.4mm 20.地质填图精度分为正测、简测及( )。A.修测 B.修编 C .草测 D.草编 21.按坑道与矿体的关系,分为穿脉、( )。A.沿脉 B.斜穿脉 C.平硐 D.草编 22.分样签上应填写孔号、( )、岩矿石名称、起止回次的岩心长度及孔深。 A.样号 B.分层号 C.回次号 D.草编 23.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包括( )与勘查项目结束时的全面检查验收。 A.经常性资料检查 B.阶段性资料检查 C.相互资料检查 D.草编 24.编录要求现场记录所见地质现象,严禁事后补记(录)。记录时,还应将( )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加以区分。 A.野外 B.实际 C.地质 D.草编 25.素描图包括探槽、( )及坑道素描图;非素描图包括实测(勘查线)地质剖面图、地质测量手图、取样钻柱状图及钻孔钻柱状图。 A.探井 B.剥土 C.钻孔 D.草编 26.地质填图包括地质( )和观测点上所见到地质现象的文字记录,素描图,照相、采集分析测试的样品和标本以及地质图的测绘。 A.观察路线 B.露头 C.样品 D.草编 27.地质点种类主要分为( )、岩性控制(内部)点两类。 A.界线点 B.断层点 C.水文点 D.草编 28.勘查工程间距是指每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 )。A.长度 B.面积 C.水文点 D.草编 29.深部有矿化潜力时,铜铅锌银镍钼矿产的勘查深度为( )。 A.<1500m B.<1000m C.<800m D.<600m 30.详查阶段当氧化带、混合带不发育,氧化矿、混合矿占比很小时,应( )“三带”的界线。 A.初步查明 B.基本查明 C.详细查明 31.普查阶段要( ) 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A.大致查明 B.初步查明 C.基本查明 32.铜蓝是( ) 。A.原生铜矿物 B.次生铜矿物 C.表生铜矿物 33.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主要含( )。 A.轻稀土 B.重稀土 C.表生铜矿物 34.矿产工业指标包括( )和矿床开采技术指标。A.矿物质量指标 B.矿石质量指标 C.表生铜矿物 二、判断题 1.某矿区矿化母岩为矽卡岩,矿石经同位素测定年龄为160.5Ma,矿区出露的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介于148~127Ma,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交代型的结论是否正确( ) 2.内检,样品应由送样单位及时地从基本分析粗副样(<0.85mm,即-20目)中分期、分批按矿石类型(或品级)抽取,编密码送原测试单位进行复测。基本分析内检样品数量应不少于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10%,当基本分析样品数量较多或大量测试结果证明质量符合要求时,内检样品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组合分析内( ) 3.普查阶段,通常采用高岭土、叶蜡石、耐火黏土矿产一般工业指标;详査、勘探阶段,原则上应采用论证制定的矿床工业指标。( ) 4.矿山开拓、采准后,矿体形态、产状、空间位置、矿体厚度、矿石品位等的变化情况。重点是当年动用块段矿体形态、厚度、品位等与最近一次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报告对比变化情况(列表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