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越来越得到重视,而GI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管理能力,在防震减灾中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国家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广东省地震局决定开展“广州市主城区地质体三维模型建设与地震地质专业评价”项目,期望实现防震减灾“地上结实,地下清楚”的目标。中地数码利用mapgis 10.5平台构建“城市抗震设防基础数据三维可视化服务系统”,将地震、地震地质、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活断层探测等抗震设防数据集中管理,并以二、三维形式表达,实现了地下、地表、地上抗震设防基础数据二、三维一体化,为工程规划决策、初步设计、选址及施工提供更为直观和全面的分析。
平台框架
地震灾害评价快速制图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场地地震风险评估,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因此,研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非常重要,尤其在重要建(构)物,或重大工程的分布区。系统能够自动、快速的生成各种评价图件,将专业人员从以往的手工制图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软土震陷分布图
抗震防灾类型分布图
此外系统可结合工程地质结构调查获取的砂层空间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并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砂土液化计算分析,形成砂土液化判别图。
液化指数计算
砂土液化分布图
全空间三维模型直观展示 平台实现了对地上、地表、地下三维信息进行一体化管理与显示,完整表达三维空间信息,实现多维时空信息的全共享。平台集成展示全空间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模型,支持地上地下三维模型无缝对接展示。可将建好的地上建筑物模型、植被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和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地下管道模型、地铁模型进行叠加显示,达到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展示。 如将地质模型与地上建筑物模型叠加展示,可直观反映在某一震度下地上建筑物的完好程度,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将不同破坏程度的建筑物范围进行统计并输出分布图,也支持查询指定地震烈度下某种破坏状态的建筑物分布范围。
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展示
网页端三维模型高效共享 为满足基于网页端实现三维模型高效共享的要求,系统采用了Web端全空间轻量级三维数据交换格式M3D技术,它是MapGIS 10.5平台定义的针对多端应用的三维数据交换格式,对海量三维数据进行网格划分与分层组织,采用流式传输模式,实现多端一体的高效解析和渲染,可极大提升全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能力。
M3D轻量级三维数据交换格式
城市抗震设防基础数据三维可视化服务系统在地震地质专业评价、自动快速构建复杂地质体三维精细模型等方面进一步突破了关键技术的创新,实现了以低成本、高效率产出大面积、高质量防震减灾成果的目标。未来,MapGIS将充分利用自身在GIS基础平台、三维建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持续提供专业有力的支持,促进现代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