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找矿新机制落地,“358”宏伟目标确定
5 ?) f# g$ z4 M$ W. C' N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高举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宏伟目标两面旗帜,科学制订“358”战略目标,在《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基础上,借鉴“泥河模式”、“嵩县模式”的成功经验,组织编制《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和《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纲要》,以铁、铜、铝、钾盐、金、铅、锌、铀等为主攻矿种,优选并部署全国47个重点勘查区。准确定位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加强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科技攻关示范,强化技术指导和业务支撑。以省部合作为平台,大力推进新疆“358项目”,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初步形成了5处大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和11处大型-超大型矿集区。青藏专项进展顺利,探明千万吨级的驱龙铜矿,形成我国规模最大的铜矿资源战略接续基地。湖南锡田在空白区探获钨锡资源量32万吨,云南麻栗坡在外围新发现钨矿30余万吨,为建设新的国家级钨锡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与黑龙江、云南、甘肃、宁夏等十多个省区在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 \$ y2 [5 N8 h8 k$ X. H R3 B G: O% r* I- O4 q9 q
新疆智博大型铁矿勘查开发基地露天采场
7 U p7 Y2 w6 m0 c 二、矿产资源国情三项调查取得决定性进展 2 Y6 w! L& F' g& W7 |$ h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完成15万个矿业权野外实测工作,单矿种数据汇总基本完成,全面查清了矿业权现状,推进了矿业权申请登记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完成海量基础地质系列编图及数据库建设,圈定和优选一批重要远景区,提供大量找矿预测区,基本摸清我国铁、铝、煤、铜、钾等13个重要矿种的资源家底,实现地质找矿“按图索骥”。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核实了我国石油、天然气、煤、铀、铁、铜、铅、锌、铝土矿等28个矿种的储量数据,建立了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 : z5 k4 K& Q9 s' R) \/ e+ ~2 g h
7 y/ p y" i5 k4 G$ l" ^# m矿情三项调查期间开展培训研讨 + a" Q& Q( o4 H. j! G& Y
/ I0 E6 h/ Z5 K8 R9 V 三、青藏高原重大地质问题研究揭示高原隆升过程
6 C7 g& I; x) k# E; u0 z" T% C
, i+ q. c9 a5 N7 i9 E1 w1 k 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地质填图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成果集成和专题研究,在青藏高原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创新性认识和成果。系统编制了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资源-环境系列图件,首次系统建立了177幅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地、物、化、遥等数据的集群化管理和共享服务;提出了“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建立了“一个大洋、两个大陆边缘、三大多岛弧盆系”特提斯形成演化模式,创新性编制了17个时代的构造岩相古地理,重塑了特提斯洋演化、高原隆升过程及大陆动力学机制,为大陆碰撞理论的建立和区域成矿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项目成果已移交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区域国土规划、资源勘查、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及地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b p1 R4 O* N; @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 F( J" n# z& ^$ B
四、重要矿产资源评价实现重大突破
' d1 g* e) S+ t& m- U' T- \( \1 w9 m# Y2 {
2010年,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先行作用,全面推进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青藏、天山、西南三江等成矿带取得一批重要找矿成果,引领和拉动了商业性矿产勘查。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实现铁矿勘查快速突破,初步控制铁矿石资源量7.8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该地区多个矿床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矿山,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能将达2000万吨;西藏山南矿集区,初步控制百万吨铜,形成大中型勘查开发基地3个,找矿前景乐观;青海祁漫塔格尕林格铁矿、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野马泉铁铜多金属矿新增铁资源量超亿吨、铜多金属矿50万吨;东昆仑新增金矿资源量超过50吨,累计控制金资源量300吨;新疆东疆地区新增煤炭资源量1275亿吨,提供了三塘湖、淖毛湖、库木塔格等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超大型煤田,为实施“疆煤东运”战略提高了资源保障。 4 D+ b0 ^1 d( S; _! x9 Q8 N
积极推进攻深找盲示范,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外围深部找矿勘查示范全部见矿,且为易磨易选矿石类型,新增铁矿石资源量约10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可达70亿吨;河南渑池礼庄寨新增铝土矿资源量1020万吨;福建马坑铁矿外围石岩坑新发现累计厚度58米的隐伏富铁矿,平均品位42.62%;湖南铜山岭地区新发现139.4米的厚大隐伏钨多金属矿,初步估算资源量达26万吨。这些地区后续商业性投资及时跟进,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 @: G' D1 j* D1 Q 此外,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证实了松辽盆地外围、银额盆地、中上扬子盆地和羌塘盆地等区域具有良好资源前景。通过实施油钾兼探,发现四川三叠纪富钾卤水、柴达木盆地新近纪富钾卤水,成效显著。
9 f* K) u! H4 v
! |3 X5 I' q9 g+ r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勘查现场 # _. P9 k E% V [( C9 N
五、应对自然灾害为百姓撑起安全网 ( t. M* u7 k7 B9 U9 [2 y% U
4 c$ |& M+ k/ o
2010年,我国极端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中国地质调查队伍在抗击西南百年不遇旱情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冲锋在前,圆满完成了应急打井找水和抢险救灾等任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
& I+ C8 R0 p; D/ O! h) E* n7 A- F 在西南应急抗旱找水行动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时组织专家编制西南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图、应急水源地分布图、抗旱打井技术条件图等图件,主动为打井找水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和现场技术指导,直接参与到国土资源系统支援西南抗旱找水打井队伍中,艰苦奋战三个月,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解决了520万人饮水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旱找水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肯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称号。
8 E, S: S$ m4 \+ l3 J! `; z9 Q
在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与灾情评估工作。完成了玉树震区6个县21万平方公里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95处,影响3万余人。迅速开展活动断裂和地震破裂调查,编制玉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恢复重建选址评估报告,为抗震抢险救灾和服务灾区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重点开展了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预警与地灾排查工作,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群测群防相结合,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 \; H4 F+ P9 | u1 `
7 Y% I, G# ?# ]# K% B$ { 贵州独山抗旱井成功出水 # ~& n1 T% Z+ x% { c+ K
六、地质调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竖新碑 ! ^* }+ `. d4 e
3 P' ?2 c* I- W# N) D$ H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泛亚铁路云南大理至瑞丽段,部署开展22幅1:5万基础地质调查,铁路优选线两侧各两公里范围内的1:2.5万综合地质调查。在铁路沿线横穿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横断山区南段,地质工作者以200-400米的平均点线密度,填绘了铁路优选线路的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系统评价了活动断裂带对线路工程的影响,查明了铁路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全面完成了大瑞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为铁路的选线、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减少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盲目性,成为地质工作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典型范例。
9 }0 S5 ~ g5 G, E b) i& {0 D$ m/ ?! \7 J
泛亚铁路云南大理至瑞丽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报告
0 S/ V1 t: w( d( @8 z 七、物探仪器自主研发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 \7 u9 I" T9 H1 g: t) }1 q
8 w, ?& N) I) S K4 _ 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主研发的首套国产化高分辨率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研制成功。该测量系统与导航定位仪、测高仪等仪器集成后,在内蒙赤峰地区完成了试飞行任务。试生产结果表明,航空伽玛能谱仪性能稳定,部分技术指标超过了国际上同类产品,达到了实用化水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测量方法与仪器样机系统,填补了我国多功能电磁测量技术的空白。这些物探仪器的国产化,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垄断局面,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查的装备水平。
4 g9 j2 f* e* F$ ]8 ]) R$ a3 z. Z: J1 l# M' }3 L
我国首套国产化高分辨率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和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测量方法与仪器样机系统% z; A+ @- I' b3 k
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突破盘活呆滞资源
9 b/ a, `! |+ _: K6 n+ O
* ~( l+ R/ r% P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在“宁乡式”鲕状赤铁矿脱磷脱硅等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实现突破。在磨矿过程中加入高效助磨矿剂,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分级流程,使湖北官店和重庆桃花铁矿的矿泥含量,从一次磨矿的35%、32%分别降至19%、18%。该项研究成果为我国30多亿吨“宁乡式”鲕状赤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对盘活该类呆滞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Q. R a2 L3 f# ~: N
0 @5 ?1 p7 v; ~- t4 [5 l, `4 ?0 _0 W% `2 T5 l
宁乡式赤铁矿选矿试验现场
* v9 e8 A9 L/ n2 g 九、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调查圈定羌塘有利成油区域 / c7 g n/ [( v% F5 R) e3 _2 A
$ L8 t" I: W( c. f' N2 m1 c( r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科研人员经过五年的艰苦拼搏,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了晚三叠前的古风化壳和一套晚侏罗-早白垩油页岩-膏盐地层。通过羌塘盆地生、储、盖图件的编制与综合分析,结合钻井资料,提出了中侏罗统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为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认为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于北羌塘坳陷的中西部,优选出白云湖-龙尾湖等6个有利区带、光明湖-沙土湾湖等9个有利区块,建立了青藏非地震油气勘探方法技术组合,为下一步在青藏开展找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5 ~( C/ C4 t* ]
! {; n3 N' \, b! j
地质工作者在羌塘盆地实施地质浅钻
! V9 w% L; }8 ?6 w% H 十、境外地质调查服务“走出去”迈上新台阶
( F! r: m0 M/ ~* X' |: o9 L! d5 l. @
以我国紧缺矿产资源为目标矿种,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原则,与我国周边、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合作,开展跨境成矿带基础地质编图、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和成矿规律研究,并在重点成矿区带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合作编制我国与周边国家1:250万、1:100万系列基础地质矿产综合图件71幅,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量达30GB。以厄立特里亚国际合作项目为试点,探索“科技先导、基础先行、企业联动、快速突破”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新模式。通过境外矿产勘查论坛、网络服务和窗口服务等方式,为国内近300家单位提供境外信息服务,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在境外获得矿产勘查开发项目,有力支撑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国际合作,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j4 v! _3 q" Y" S+ ?' t5 G
3 ?1 f7 [! b- J; W# s% [2 e 中厄合作野外典型矿床考察: r# O6 D% o: Q3 N: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