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任务实施的重要环节。 面对新形势下自然资源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的迫切需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网络强国战略部署,国产GIS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地数码,在自然资源全域数字化现状的基础上,基于mapgis全国产化平台,秉承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信息化思路,以MapGIS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自然资源统一的“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之上,正式推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该系统与自然资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存在紧密的交互关系,为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如不动产、用途管制、规划许可、监管决策等)提供规划信息服务、项目合规性审查服务等,同时辅助支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交互和协同。 在明确的产品定位下,产品以MapGIS平台为技术底座、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搭建6大应用子系统,充分利用平台全空间、大数据、高性能等特点,全面助力规划业务模块构建。
自然资源全域、全空间一体化三维展示 为响应自然资源部建设“实景三维中国”的总体目标,借助MapGIS强大的全空间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自然资源全维度、全要素、全域国土空间数据管理与三维可视化展示。从地形三维、城市三维、部件三维三大层面,满足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需求。
在自然资源实景三维模型基础上,对国土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加强三区三线管控数据、分析评价数据、地政、矿政、不动产等管理数据的管理,构建统一的规划底板,辅助规划编制;同时,融合倾斜摄影、激光点云、三维地质等各类三维实景数据,建立一套二三维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维实景模型库,让规划方案“活”起来,实现客观世界大场景的三维动态可视化管理,从而为行政审批、规划实施监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数据支撑。
地上、地下一体化自然资源评价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各类数据资源,建立土地资源评价模型、地下地质环境评价模型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地上、地下一体化分析评价,识别城市发展约束性条件,明确国土空间容量,核定开发适宜性,识别短板,有助于资源调控、空间布局、生态修复,为合理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支持评价模型可视化配置,能根据区域特色灵活搭建评价算法,大幅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规划设计的效率。
规划成果自动化质检、在线协同审查 国土空间规划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规划编制、审核难度大、任务重,且总体规划涉及省市县多级纵向审批、专项规划需要横向审批,大量规划成果数据传送,导致效率低下,耗时费力;因此我们围绕成果审查要点,搭建了上下联通、横向互联的线上协同审批流程;同时,面向成果审查过程,提供规划成果质检、规划成果辅助审查和规划成果管理等功能,对审查各阶段的规划编制成果进行管理和利用。
智能化监测评估预警 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监管工作,构建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专项评估及预警模型,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展开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定期评估,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并落实国土空间监测评估预警工作。
指标/模型中心 围绕国土安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等维度,结合生态、安全、发展等因素,建立6大维度指标体系,5大类型模型库,同时支持指标/模型的可视化配置和弹性扩展,全面支撑业务质变,构建指标传导机制、完善全业务模型体系。
指标体系建设全面覆盖国土空间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成果审查、监测评估预警等业务方向,目前已建立共计6个维度、34个小类、192个指标项,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实现“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职能提供有效传导手段和量化管控依据。 通过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现有模型管理中心已具备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数字化编制、分析评价、实施评估及监测预警等能力,具体包含监测模型、评价/评估模型、管控模型、审查模型、规则模型,同时支持用户自定义扩展搭建所需模型,并服务于业务应用。
丰富的工具集 构建了15类专业规划工具,以工具为抓手,为规划师赋能,大大提高城市规划师在人口测算、轨道交通规划、区域选址、大数据处理、城市空间模拟等方面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整个工具集以数据湖为基础,通过各类工具支持上层规划专业应用,如数据处理、现状评估、分析评价、城市空间模拟等。
感知城市体征、预演城市未来 通过应用全国领先的全空间一体化技术,在城市空间模拟中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分析,采用二、三维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为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大政方针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发展导向,进行建筑量、人口规模等预测;依据用地基础方案和调整规则生成若干个总规结构化方案;对多个方案进行空间上可视化展示;并从空间结构、资源利用效益、综合交通、城市安全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