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存在矛盾的探讨 (原创,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一、前言 2020年7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号),通知中明确了新老分类的转换方法。本次数据转换立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际,遵循实事求是、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的原则,但该通知的部分转换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概念矛盾,今进行探讨。 二、新老分类标准转换基本对应关系 在通知中明确了转换关系,详见下表。  (说明:原表略有改动) 三、存在矛盾的探讨 (一)储量(111、121、122)转换 1、转换关系(通知中) 将老分类中的储量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程度转换为新分类标准的证实储量和可信储量 2、新规范的含义 在新规范中,“储量”是指:探明资源量和(或)控制资源量中可经济采出的部分,是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充分考虑了可能的矿石损失和贫化,合理使用转换因素后估算的,满足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应用条件: (1)资源量转换储量的手段为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 (2)“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理解为,正常生产矿山可以通过采矿设计、采矿计划等实现资源量和储量的转换。 (3)估算储量时除了考虑设计和采矿损失外,还应考虑采矿过程中混入的顶底板围岩或矿体中的夹石引起的贫化。 (4)推断资源量不应转换为储量。 3、矛盾 (1)没提到是否经过可研或预可研,也没有提到采矿生产计划;如停产多年、政策性关停或者处于闭坑残留状态等无法正常开采的矿山仍然保留“储量”状态的矿山,直接转换为储量显然是不合理的。 (2)没有考虑设计和采矿损失,及开采贫化因素。 (二)基础储量的转换 1、转换关系 将老分类中的基础储量有111b、121b、122b、2M11、2M21、2M22,按照地质可靠程度转换为新分类标准的探明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 2、新规范的含义 在新规范中,“资源量”是指:经矿产资源勘查查明并经概略研究,预期可经济开采的固体矿产资源,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依据地质信息、地质认识及相关技术要求而估算的。 应用条件: (1)该定义提出了两个门槛一个手段,地质可靠程度的门槛放到了“推断”,经济性门槛放到了“预期经济的”,即能看到经济开发的前景,经济性是通过概略研究的手段判断。 (2)资源量的定义也没有提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的要求,将其研究程度要求放到了勘查阶段的内容中。 3、矛盾 (1)也没提到是否经过可研或预可研,也没有提到采矿生产计划;如多年关停的矿山,是否也可以直接转换。 (2)没有考虑设计和采矿损失,及开采贫化因素。 (3)111b、121b、122b的转换没有疑问,而2M11、2M21、2M22均为边际品位的基础储量,非完全经济的。 (三)资源量的转换 1、转换关系 老分类标准中的资源量有331、332、333、2S11、2S21、2S22,按照地质可靠程度转换为新分类标准的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 2、新规范的含义 在新规范中,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固态自然富集物。“资源量”是指:经矿产资源勘查查明并经概略研究,预期可经济开采的固体矿产资源。 应用条件: (1)该定义明确了“预期经济的”,即能看到经济开发的前景。 (2)地质可靠程度:在推断及以上。 (3)评价手段:概略研究。 3、矛盾 (1)2S11、2S21、2S22均次边际经济的(盈亏平衡点以下的),明确了其属于非经济的。 (2)331、332、333资源量属于内蕴的,其经济意义不明,如果是低品位的资源量,转换为新规范的资源量是不合理的。 (四)关于探明资源量 1、新规范概念 在新规范中,“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确定;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充足的取样工程和详尽的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高。 应用条件: (1)探明资源量要求在控制资源量的工程间距基础上经加密控制。 (2)取样工程之间“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确定”,连续性有足够的把握。取样工程之间矿体的连续性如果确定不了,不应归为探明资源量。 2、在老规范的勘查中,探明的资源量实际上只以网度来确实,几乎没有验证矿体的连续性,矿体的连结可能存在多解性。 3、矛盾 直接转换,从概念讲应该存在矛盾的。 (五)关于推断资源量 1、新规范概念 在新规范中,“推断资源量”是指: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是合理推测的;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有限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较低。 应用条件: (1)“稀疏取样工程”包括工程间距大以散点状分布未形成网状的取样工程;也包括在基本工程间距基础上放稀后形成了“稀疏”网状取样工程。 (2)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仍然归到推断资源量。 (3)推断资源量主要在于工程之间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测的,没有把握。 2、JORC标准的推测的矿产资源量(Inferred Mineral Resource) “推测的矿产资源量”是矿产资源量的一部分,其数量和品位(或质量)是根据有限的地质依据和取样来估算。地质依据足以推测但无法推定地质及品位(或质量)的连续性;地质依据为采用恰当的方法从露头、探槽、浅井、巷道及钻孔等位置收集的勘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资料。 3、对比 (1)JORC标准Inferred资源量远远小于我国老规范333类资源量的精度。我国技术规范对矿化体的无限外推作了明确规定,即333网度的1/4。西方矿业界对Inferred资源量概念的理解有较大的误差,只要合资格人能说明其外推程序的合理性即可,一般可无限外推一个变差函数拟合的变程距离,相当于我国的333网度边距。因此,西方Inferred资源量精度通常要远小于我国的相应精度,实际上包含了我国的部分334资源量。 (2)新规范的推断资源量,目前没有解释细则,具体方向不明。 (六)其它要求 1、采矿权人完成矿山储量转换数据调整确认后,如累计查明矿产资源量与下发的转换数据存在重大变化的(变化量超过30%或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应当编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于2021年2月底前完成评审备案申请。 2、疑问 如果直接转换,为什么会存在“累计查明矿产资源量与下发的转换数据存在重大变化的”? 四、结语 1、本次转换方案虽然方法简便,但诸多违背了新规范的基本概念。 2、本次转换方案,可能会造成一次较大的误会。特别是目前的地质队(地勘院)基本没有JORC标准的工作经验,可能会认为新规范的资源储量划分沿用本转换方案即可。 3、期待新规范的实施细则尽快发布,减小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