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朱祖泽 贺家齐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02 | ISBN:703010732 | 包 装:精装 | 开 本:16开 | 页 数:13,686页 | 字 数:1040千 | 印 张:1次 | 内容介绍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阐述现代铜冶金理论与实践的工程技术专著。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铜冶金科技发展的成果和国内外新理论、新观点以及应用于实践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全书分17章,主要包括造锍熔炼的理论基础、强化熔炼方法各论(闪速熔炼、诺兰达法、澳斯麦特/艾萨法、白银法、水口山法)以及其他方法概述、传统方法的改造、锍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湿法炼铜。此外,还介绍了炼铜炉使用的耐火材料、铜箔生产和再生铜的冶炼。
本书供从事铜冶金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亦可惟为大学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前言
第一章绪论
1.1铜冶金发展总论
1.2铜工业概况
1.3铜生产的原料
1.4铜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二章造锍熔炼的理论基础
8.1概述
8.2造锍熔炼的主要化学反应
8.3造锍熔炼的热力学分析
8.4铜锍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8.5铜锍系相平衡图
8.6铜锍组分的活度
8.7炉渣
8.8铜在渣中的损失及其控制
8.9炉渣-铜锍间的相平衡
8.10杂质元素在造锍熔炼中的行为
8.11杂质元素在各相间分配的热力学
第三章闪速熔炼
8.1概述
8.2闪速熔炼理论基础
8.3闪速熔炼热化学及能源消耗
8.4闪速炉结构
8.5闪速炉耐火材料及其水冷元件
8.6闪速炉喷嘴
8.7闪速熔炼备料工艺
8.8闪速熔炼的技术管理
8.9闪速熔炼的计算机控制
8.10闪速熔炼的发展
第四章诺兰达熔炼
8.1熔池熔炼及诺兰达的概述
8.2诺兰达熔炼的理论基础
8.3诺兰达反应炉的结构
8.4诺兰达熔炼工艺
8.5诺兰达熔炼过程作业及控制
8.6诺兰达反应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
8.7诺兰达熔炼工厂时间及其生产技术指标
第五章澳斯麦特熔炼与艾萨熔炼
8.1概述
8.2澳斯麦特/艾萨炉的喷枪
8.3澳斯麦特/艾萨炉炉子结构
8.4澳斯麦特/艾萨熔炼的生产工艺
第六章白银法熔炼
6.1概述
6.2白银炼铜法工艺流程及特点
6.3熔炼过程的基础理论
6.4白眼炉的结构
6.5熔炼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6.6熔炼过程的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
6.7白银炼铜法的经济技术指标
6.8白银炉熔炼系统重要的附属装置与设备
第七章水口山炼铜法
7.1概述
7.2水口山熔炼法的理论基础
7.3水口山炼铜法工艺
第八章其他炼铜方法
8.1概述
8.2瓦纽柯夫熔炼法
8.3特尼恩特熔炼法
8.4三菱熔炼法
8.5卡尔多炉熔炼
8.6顶吹底部搅拌转炉熔炼法
8.7旋涡顶吹熔炼法
8.8氧气顶吹熔炼
第九章传统熔炼方法的改造
9.1概述
9.2密闭鼓风炉富氧熔炼法
第十章铜锍的吹炼
10.1概述
10.2铜锍吹炼过程的物理化学
10.3侧吹卧式转炉内的流体流动及吹炼动力学
10.4侧吹卧式转炉吹炼
10.5内速吹炼
10.6其他吹炼方法
第十一章 炉渣贫化
11.1概述
11.2火法贫化理论基础
11.3电炉贫化
11.4特尼恩特转炉贫化法
11.5浮选法贫化
第十二章 粗铜火法精练
12.1概述
12.2火法精练的理论基础
12.3精练炉及精练工艺
12.4阳极浇铸
12.5精练炉产物及精练技术经济指标
12.6火法精练的新动向
第十三章 铜冶金炉使用的耐火材料
13.1铜冶金炉使用的耐火材料的工作基础
13.2铜冶金炉使用的耐火材料的损坏机理
13.3镁铬砖的改进与发展
13.4镁铬砖在铜冶金炉中的使用
第十四章 铜的电解精练
14.1铜电解精练概述
14.2铜电解过程理论基础
14.3铜电解工艺及工艺要素
14.4电解精练的主要设备与装置
14.5铜电解精练的操作时间
14.6电解液的净化
14.7永久性阴极铜电解技术
14.8周期反向电流电解
第十五章 铜箔的生产
15.1电解铜箔概述
15.2电解铜箔生产
15.3电解铜箔生产实践
15.4电解铜箔及其制造技术发展
第十六章 二次铜资源的利用
16.1概述
16.2二次铜资源再生利用前的预处理
16.3火法熔炼生产再生铜
16.4再生铜的湿法冶炼
16.5国内外再生铜工厂
第十七章 湿法炼铜
17.1概述
17.2浸出过程的物理化学
17.3浸出过程
17.4浸出液的处理
17.5铜的电解沉积
17.6湿法处理氧化铜矿的生产实践
17.7湿法处理硫化矿和混合矿的生产时间
17.8湿法炼铜的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