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的铁同位素与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李志红 朱祥坤 唐索寒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年第27卷第4期
摘 要:通过Fe同位素、稀土元素与主量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的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有效制约。BIF的化学成分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并且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表明该地区BIF型贫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的总量较低,经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Y、La正异常,这些特征表明该地区BIF是古海洋的化学沉积岩,同时具有明显的火山热液贡献特征。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Fe同位素的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IRMM-014,所测样品均显示Fe的重同位素富集,且Fe同位素组成与Eu异常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地区BIF中铁的来源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首次从成矿元素Fe本身为条带状铁建造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页 数:共6页
页码范围:285-290页
关 键 词:鞍山-本溪地区 条带状铁建造 稀土元素 Fe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的铁同位素与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pdf
(358.16 KB, 下载次数: 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