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951|回复: 2
收起左侧

区域地质,为地质腾飞铺路

[复制链接]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2-15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区域地质学就是在研究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基础上,研究和阐明指定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总体特征,探讨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地质找矿工作部署,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件和矿产资源信息,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向记者讲述了60年来新中国区域地质事业的发展情形。  
  60年来,我国区域地质工作从单一向纵深发展,可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李廷栋说,区域地质工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60年来,我国的区域地质工作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区域地质工作以单一的路线地质调查为主。
  从邝荣光1905年编制我国首张“省级”地质图——1:250万《直隶地质图》、到1913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中国才开始了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编制了16幅国际分幅的1:100万地质图,黄汲清还领导编制了首张1:300万中国地质图。
  这一时期的工作以路线地质调查为主,虽然许多地方还是空白区,但为我国的区域地质工作奠基了基础。
  第二阶段,1953年至1965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工作迅速发展阶段。
    1952年11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地质工作要大发展”的方针。自1955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各省(区)先后成立了区测大队,进行区域地质测量。从此,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开始了新的局面。
    1959年初,实施了1:300万中国“一套图”的编制计划,除了已有的1:300万地质图外,还包括1:300万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内生金属成矿规律略图、前寒武纪地质图、煤田及煤质预测图以及石油及天然气预测图等。1958年“全民找矿”和“大炼钢铁”时期,各省(区、市)编制了各自的地质图和矿产分布图,从而形成各省(区、市)的第一代地质图。
  第三阶段,1966年至1976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发展缓慢阶段。
  10年“文革”期间,区域地质工作处于混乱、停顿、半停顿状态。这期间区测图件的特点是:图上均需要有毛主席语录,区测报告限定为五六万字。整个区测工作被简单化和形式化,使得区域地质工作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阶段,1977年至1988年,是大发展和全面总结阶段。
  “文革”结束后,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再次获得大发展。
  从1981年开始,为及时总结已经完成的1:20万和1:100万的区调成果,我国开展了按各省(区、市)编著区域地质志的庞大工作。
  到1988年年底,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949.4万平方公里,1:20万区调完成663.2万平方公里;1:5万区调完成55.6平方公里。
  第五阶段,1989年至1998年,是深入发展和全面提高阶段。
  为迎接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了1:250万~1:800万不同比例尺从国内到洲际性的一系列图件。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我国展出各类地质、矿产图件达到200份、1000多张,充分显示了当时我国的区域地质工作成果和研究水平。
  到1998年,各省(区、市)的区域地质志全面完成,总文字达3000多万字,附主要图件共百余份,成为20世纪后期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最完备、最系统、实际资料最丰富和最翔实的总结性成果。
  第六阶段,1999年至今,地质大调查新成果的问世阶段。
  1999年7月,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实施“大地调十年计划”,并进行大兴安岭、青藏地区空白区地质填图。截至2005年10月,青藏高原152万平方公里的110幅1:25万地调任务全部完成。至此,全国中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全覆盖。
  尤其是从2006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来,区域地质工作的开展更是日新月异,从区域到全国,从国内到邻区(邻国),全面展开。这一时期明显的特点是,新一轮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运用了当代最新地质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区域地质编图在精度和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
   60年来,中国区域地质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地质编图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跨国编图有了很大发展
  李廷栋说,60年来,区域地质从早期主要进行个别路线地质调查和局部地区地质研究,发展到后来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各项地质专题研究和综合地质编图,并由山区扩展到平原、海洋和极地地区,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走过了西方先进国家上百年的路程。
   ——如今,区域地质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按构造域、地台区、褶皱系等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来进行,也可以按山系、平原、高原、盆地等地理单元或图幅来进行,还可以按洲、国家、省(州)等行政区划为单位来进行。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新理论和“3S”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加快了调查速度,其成果表达也全部实现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区域地质调查的成果质量,使得区域地质学科获得快速发展。
   ——先后几次的集成研究全面提高了全国地质、矿产研究程度。
  1957年,我国首次编制的1:300万“一套图”,总结和积累了一套专业性地质图件编图和制图的原理、原则、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使得中国地质编图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向规范化和正规化跨越了一大步。这套图也因此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被列入“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项目而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1年开始编制到1998年完成的区域地质志,大大深化了对中国区域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特征的认识。由程裕淇院士主编的1:500万《中国地质图》和《中国区域地质概论》,是20世纪中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系统总结的结晶,是百年来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代表性巨著。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通过编制出版第二代地质图件,系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全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的成果,包括1:250万中国地质图,1:250万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图,第二代中国地质图集,中国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矿产图集,1:400万中国油气资源图系以及各省(区、市)的1:50万~1:100万地质图等。这些综合集成性的系统成果,对国家的地质工作部署,对各分支学科开展深入研究,对社会各界地质矿产资料和信息的需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区域上,填补了青藏高原地质空白区。在深部,系统揭示了我国及邻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在海区,查明了海底地质特征和岩石圈结构特征。
  1999~2006年,110幅1:25万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的完成,实现了我国陆地960万平方公里中比例尺区调全覆盖,获得一大批新发现和原创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期,11条全球地学大断面的实施,积累了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探测数据资料,成为地学科技创新的资源宝库。2000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项目,系统揭示了我国及邻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多个海洋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初步查明了南海、东海以及黄海和渤海等海底地质特征和深部结构特征,对于我国开发这四个海区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油气及水合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跨国编图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976年8月,在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区域地质编图首次亮相世界舞台,展出的1:400万中国地质图和构造体系图以及1:500万亚洲地质图,给了世界一个惊喜。时任国际地科联主席、瑞士的杜伦佩评价说:“世界上在这一时期,出了很漂亮的地质图,比如中国的地质图。”
  1975年,随着我国编制的第一幅国际性图件——1:500万《亚洲地质图》公开出版,各相关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合作,越来越多地承担洲际编图项目。2003年开始,中、俄、蒙、哈、韩五国共同开展了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的编图工作,这是迄今世界首套洲际性如此大的比例尺地质图,奠定了我国区域地质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 
  展望未来,海洋和深部探测等多领域的区域地质工作亟待尽快开展
  李廷栋说,我国还有许多领域的区域地质工作需要尽快开展:
  第一,加强海洋地质研究。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极其重视海洋领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多年以前,美、日、欧等国家,就已经做完了周边海域的中比例尺地质填图。而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区的中国,海洋区调还很落后。建议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实施我国海区各图幅的填图计划。
  第二,设立深部探测的国家计划。
  李廷栋介绍,国际上,法国有“地球透镜计划”、日本有“海神计划”,美国有“地球透镜计划”,而我国没有,建议全面实施全国陆地四维地质调查填图计划,完成全国1:25万四维地质调查工作。按矿产形成和开发特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大、中型盆地的调查填图在5000米~8000米深度之内;非大中型盆地地区的调查填图在5000米深度以下。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切实查明各种矿产的蕴藏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部署提供可靠数据。
  另外,建议实施中国大陆与海区的400千米深度内的深部探测计划,揭示和查明约400千米深度内的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圈等各层圈的地质结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活动程度和动力来源等重大问题,为阐明浅层成矿系统的成因和地灾预报及防治提供深部科学依据,并实现重大地质矿产疑难问题的突破和重大地质科学理论的创新。
  第三,加强对大区域和全国的地质规律研究。
  60年来,我们累积了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然而,我们缺乏对重大区域乃至全国的综合地质规律的更深入研究。应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对有远景的区域,尤其是矿产远景区域进行深部到浅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概括和理论研究。同时,在环渤海等重要区域,区域地质工作要先行,从深到浅部,对整个地区的地质规律做很好地论证,超前预测各种情况,避免建设过程中带来损失。
  第四,急需培养一批优秀的区域地质人才。
  60年来,我们没有涌现出足够数量的、像样的区域地质人才,这是整个地质工作严重的教训。李廷栋说,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质现象和规律既有某些是全球性的特征,更有其特殊性。对一些重要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长期、持久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程度,作出创新的成果,才能培养出领军的地质大师。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发表于 2012-11-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这里来顶楼主下,看看一些新闻资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38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294
发表于 2013-5-2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