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 积分
- 17879
 

|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
· 项目背景
· 第一章 项目简介
· 第二章 报告内容简介
· 第三章 主要结论
· 第四章 工作区基本自然地理与人文情况
第五章 取得的主要成果
· 1.重新建立青藏铁路沿线第四纪地质年代学框架
· 2.详细调查与综合勘测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
· 3.东昆仑活动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地震事件
· 4.可可西里走滑断裂的活动时代与运动速率
· 5.崩错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 6.温泉盆西主边界断裂的活动时代与运动速率
· 7.安多盆地边界断裂的地质特征和活动速率
· 8.谷露—桑雄盆西主边界断裂的运动速率和地震破裂
· 9.羊八井—当雄盆西主边界断裂的运动速率和地震破裂
· 10.断层诱发地质灾害及工程影响
· 11.移动冰丘及灾害隐患
· 12.获得青藏高原内部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和8.1 级地震前后地应力变化的实测数据
· 13.隧道应力场数值模拟和工程稳定性分析
· 14.青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术语解释
· 第八章 英文摘要
项目背景
青藏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战略意义。但青藏
铁路横穿平均海拔4500 米的青藏高原,属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工程,面临冻土、活动断
层、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长期威胁,减灾防灾任务十分繁重。
国家和有关部门为修建青藏铁路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1975-1977 年,国家组织铁道
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冻
土研究所、青海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等单位,联合开展青藏公路格尔木—那曲段沿线
1:20 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普查、冻土与冻胀灾害调查研究及青藏铁路初步选线工作。20
世纪80-90 年代,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科学院西北分院、交通部和中国科学院寒区
与旱区研究所分别对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及冻土灾害开展了系统调查,积累了高寒冻土保护和
冻土灾害防治的宝贵经验;西藏自治区科委和国家地震局组织专家,对青藏公路沿线7.5-8
级历史地震和重要活动断层进行了调查研究,编制了小比例尺地震烈度分布图。
在国家做出修建青藏铁路重大决策后,铁道部委托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于 2001-2002
年先后组织实施了青藏铁路线路初测、全线定测、补充勘测、线路方案比较研究和野外现场
实验研究,完成了青藏铁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冻土区划与工程稳定性分析、地震安全评价
等任务,为青藏铁路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完善设计施工方案,确保青
藏铁路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铁道部组织国内相关部门的专家队伍,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和
专题研究工作。高原寒区活动断裂(层)及伴生地质灾害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究比较薄
弱。为保障青藏铁路建设的顺利完成及安全运营,中国地质调查局受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委
托,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01-2002 年承担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估、活动断层勘测、隧
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项目。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对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与地质灾害调
查研究十分重视,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研究、地质灾害调查与地应力测量列为国土资源
大调查重要内容,并对相关工作给予了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条件保障。国土资源大
调查于2001-2003 年部署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实施项目,2004 年部署
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试验工作内容,2005-2007 年部署青藏铁路活动断裂调查与监测
工作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承
担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及地应力测量任务,从而有效地发挥了部门
技术优势,支援了青藏铁路建设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