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746|回复: 0
收起左侧

[资料]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024

铜板

1098

好友

技术员

积分
81946
QQ
发表于 2010-12-10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滑坡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及运营有严重影响。
本文以某公路工程边坡治理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
因素,采用弹塑性理论与极限平衡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数值模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
评价,并针对潜在的滑坡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工程实践证明:用此方法进行边坡治理效果良
好,其工程经验可供其它类似的公路边坡治理借鉴。
关键词  公路  边坡  有限元法  稳定性
0  引言
    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在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如坡面植被破坏、长期受水浸润、坡脚开挖等作用下),坡体原有的力学平衡条件也相应发生变化,当边坡土体或岩体中某点的剪应力值超过抗剪强度时,该点即处于剪切屈服状态。若屈服点连成一片并形成范围较大的屈服区域时,土体即有可能沿某一屈服面发生整体滑动破坏。临近山区修筑公路不可避免扰动边坡岩土,破坏坡体的自然平衡状态,如不加以治理或加固
措施不当,易引起滑坡。因此须对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带进行深人调查,查明情况,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及早及时地治理,以防后患。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边坡所在丘陵的相对高程约20m,坡度较陡,一般在30º左右。本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斜坡植被发育良好,山坡至坡顶均为土层覆盖。受雨水及山体地形的影响,山体表面裂缝较多,小规模的土滑到处可见,大多以浅层、蠕动变形为主。由于坡顶已有建筑,因此以前已对边坡进行了抗滑桩(部分地段加锚杆)加固,但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和边坡排水设
施的不完善,2003年该地区普降罕遇暴雨,受此作用诱发,部分区域发生多处滑坡,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公路的安全运营和坡顶建筑物的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该区地质区域属于宁镇山脉北部隆起向西延伸的尾端,基岩为中生代的陆相沉积物,根据地质调查,现场钻探、坑探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坡体钻探区域内有较厚的第四系覆盖层分布,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可分为以下8个工程地质岩层:
(1) 素填土层,可塑,土质较差,厚0.8—4.5m。
    (2)粉质粘土层,可塑,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偏高,局部缺失,最厚7.0m。
    (3)粉质粘土层,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于强度高,韧性中等,局部缺失,层厚5.2-7.0m。
    (4)粉质粘土层,硬塑,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2.7-11.3m,层面埋深0.8~14.5 m。   
    (5)粉质粘土夹卵砾石层,可塑,稍密,层厚0.2-2.5m,层面埋深3.7~25.6m。
    (6)全风化泥岩、粉砂岩层,层厚2.0~2.7m,层面埋深5.4-27.0m。
    (7)强风化泥岩、粉砂岩层,层厚1.2—3.3m,层面埋深7.6、29.0m。
    (8)中风化泥岩、粉砂岩层,揭露最大厚度2.2-3.5m,层面埋深8.8—31.0m。
    边坡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土质松软,抗剪强度较低,如果不及时治理,在雨水冲刷、地下水渗流及土坡重力的耦合作用下,坡体极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2  边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2.1  边坡影响因素与分析   
    边坡自下而上为全风化泥岩、卵砾石层、粉质粘土层、素填土层基本成层分布,岩土体的强度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由于表层土性较差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和填土层厚达到20m以上,同时此处边坡虽然不高但较陡,表层土体抗剪强度较低,边坡难以保持自稳,在重力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滑坡。坡顶的建筑荷载加上公路建设中对坡脚的开挖,进一步恶化了土体中的应力场,虽然当时对边坡曾作了一定的处理,但原有的边坡支护方式、参数不甚合理,且支挡结构中排水系统没有设置或设置不当,造成了工程地质条件恶化,降低了安全系数。在雨季,由于地表雨水的冲刷及下渗,不仅增加了滑体荷载,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而且增加了孔隙水的渗流力,从而诱发土体滑坡。
2.2  边坡稳定性分析
    理论上研究边坡稳定性问题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利用弹塑性理论分析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另一种是假设土体沿着一定的滑移面的滑动作极限平衡分析。前者可将复杂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纳入到变形和稳定计算中,并给出数值解。后者则通过对潜在滑移面的搜索,找出最小安全系数及对应的滑移面。为了定量地揭示和模拟边坡的破坏、变形和失稳前后的过程和机制,本文拟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边坡土体中的应力场,分析土体的变形,并结合边坡滑移面安全系数的计算,分析土体中潜在的滑移面,评价边
坡的整体稳定性。
    边坡的有限元模型边界上部取至地表,采用自由边界,下部取至坡顶下45m,竖向约束,水平向自由,水平向取85.0m,两侧边界水平向约束,垂直向自由,坡顶建筑物简化为20kPa的均布荷载,计算网格如图1所示。模形采用八结点等参单元,计算时土体及原有的抗滑桩(挖孔灌注桩)均采用莫尔模型,采用的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由计算分析可知,坡面、坡顶及坡脚的挡墙处均出现拉应力,挡墙处产生了较大的应力集中,坡脚出现较大的塑性区。土体中最大剪应力方向基本同坡向一致,土体有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坡体表面土层均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坡体各潜在滑移面的安全系数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坡体的安全系数偏低,特别是坡体表层,尚不足1,有些区域甚至在0.2左右,有滑坡倾向。
3  边坡加固方案   
    边坡自下而上为全风化泥岩、卵砾石层、粉质粘土层、素填土层基本成层分布,岩土体的强度逐渐变小,越容易变形,土层性质变差,应力容易释放,这样一种山体结构对于山体中应力分布与水平较为协调,有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岩土体中没有发现性质很差,不利于边坡稳定性的软弱夹层。各层之间分界面或分布不均或性质差异不大且近水平状,不会构成滑面的主体。从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坡体表层土体稳定性较差,有发生浅层滑坡的危险,坡脚处应力较大,容易发生坍塌,坡顶建筑底层土体有发生深层滑移的危险。基于以上分析,制定如下加固措施:
    (1)滑坡前缘通过清理后,采用支挡措施,坡面修削平整,后缘适当减载。如果不能减载,则应加固支挡措施,并加固滑坡土体。
    (2)排水系统的设置,包括(含滑体范围以外)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渗入滑坡体内,在滑坡整治过程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坡体排水设施。
    (3)挡土系统:在滑坡体中部原有挖孔桩间加一排锚杆抗滑桩,坡体前缘原板墙处改设扶壁式挡墙;采用格构式土钉支护以加固滑坡体。
    (4)排水系统:在滑坡体后缘外约10m处设置一道截水沟,坡面上冠梁处设一道排水沟。排水沟原则上沿等高线设置,均向两侧排水至截水沟,截水沟通往两侧的集水井,最终排至道路排水系统。
    (5)恢复滑坡处植被,减轻雨水对坡体的冲刷作用。
    (6)加固后加强对滑坡体的安全监测。
    一年后观测结果表明,现有坡体已经稳定,土体中无继续变形趋势。
4  结论
    在雨水冲刷、地下水渗流及土坡重力的耦合作用下,坡体有发生大规模滑坡的危险,但主要以表层土滑为主,坡脚处应力较大,容易发生坍塌,坡顶建筑底层土体有发生深层滑移的危险,受地质、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宜采用排水、加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