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最新报道,距离首次确定第一颗系外行星不到20年,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发现第500颗这种天体。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最新报道,距离首次确定第一颗系外行星不到20年,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发现第500颗这种天体。据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的天体生物学家吉恩•施奈德汇编的数据库《太阳系外行星百科全书》上说,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是在11月19日获得的。到22日他们可能已经发现502颗系外行星。
据悉,第500颗系外行星是同其他几颗一起发现的。施奈德表示,以前的一项发现有可能会被证实是假警报,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的数量可能会减少。因此我们很难把一个特定世界永远指定为“系外行星500”。据施奈德的名单显示,最近发现的第500颗系外行星,是最新发现的4个系外世界之一。它们的排名位居另一颗系外行星HIP 13044 b之后,上周天文学家宣布,HIP 13044 b是一颗来自另一个星系的系外行星。
最新发现的所有这些行星的质量都比木星更小(它们的质量是木星的15%到50%),它们距离地球在58光年到196光年之间。这是在发现第一颗潜在的可居系外行星不足2个月后获得的一项新发现。天文学家确信,随着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等仪器源源不断地收集数据,不久后系外行星搜索工作将会达到另一个转折点。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英语:extrasolar planet或exoplanet)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自1990年代首次证实系外行星存在,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19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现时估计不少于10%类似太阳的恒星都有其行星 。随着系外行星的发现便令人引伸到它们当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问题。
大部分已知的系外行星都是围绕和太阳类似的恒星,即恒星光谱为F,G或K的主序星,原因之一是搜寻计划都倾向集中研究这类恒星。即使考虑到这点,统计分析亦显示低质量恒星(恒星光谱为M的红矮星)一般较少拥有行星或只有低质量行星。所有恒星成分都以最轻的氢和氦为主,但亦有小量较重的原素如铁,天文学家以此描述恒星的金属性。较高金属性的恒星通常拥有较多行星,而且行星亦倾向有较高质量。
绝大部分已知的系外行星都是高质量的,当中90%是超过地球的10倍,很多亦明显比太阳系最重的木星为高。然而这只是一种观测上的选择性偏差,因为所有侦测方法都利于寻找高质量行星。这种偏差令统计分析难以进行,但似乎低质量行星实际上比高质量的更为普遍,因为在困难的情况下天文学家仍能发现一些只比地球质量高数倍的行星,显示它们在宇宙中应甚为普遍。已知的系外行星中,相信绝大部分有大量气体,如太阳系中的巨行星一样。但这只有经凌日法方可证实。部分小型的行星被怀疑由岩石构成,类似地球和其它太阳系内行星。
很多系外行星的轨道都比太阳系的行星要小,但这同样是因为观测限制带来的选择性偏差,因为视向速度法对小轨道的行星最为敏感。天文学家最初对这种现象很疑惑,但现在已清楚大部分系外行星(或大部分高质量行星)都有很大的轨道。相信在大部分行星系统中,都有一或两个大型行星的轨道半径类似木星和土星的轨道。轨道偏心率是用作形容轨道的椭圆程度,大部分已知的系外行星轨道都有较高的偏心率。这并非选择性偏差,因为侦测的难易程度和轨道偏心率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现象仍是一个谜,因为现时有关行星形成的理论都指轨道应是接近圆形的。这亦显示太阳系可能是不平常的,因为当中所有行星轨道基本上都是接近圆型的。
有关系外行星仍有不少未解之谜,例如它们的详细成分和卫星的普遍性。其实最有趣的问题之一是这些系外行星能否支持生命的存在。一些行星的确是处于生命适居的范围内,条件可能和地球类似;这些行星大都是类似木星的巨型行星,若它们拥有大型的卫星便是最有机会孕育生命的地方。然而即使生命在宇宙间普遍存在,若他们并非有高度文明,以星际距离之远实难以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发现。 |
|